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直面事实便是最大的尊重

(2013-05-17 19:51:06)
标签:

社会

评论

杂谈

分类: 时评
最近去特殊教育学校做一期关于聋哑与智障儿童的节目。作为记者与编辑,出发前我们都做好了功课,因为我们要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所以无论面对怎样的被采访者,在言语上我们都谨小慎微。交谈中我们会巧妙地避开聋哑或智障之类的词语,因为害怕这样会太过唐突和不尊重。也正因为此,采访中面对孩子们的嬉笑打闹不配合甚至是不友好,我们都尽量容忍并且以微笑面对。在我们看来,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需要的是更多的理解与关爱,而我们能做的,也就是这些细节上的不触碰。

有一个智障儿童,开始面对我们的镜头时充满了敌意,掰我的手,抢我手中的话筒,我拍摄时还不停地拉扯我的胳膊。我就把镜头对着她,她做着鬼脸,我冲她微笑。后来我们拍别的孩子,她又跑来对着镜头笑。拍完了那个教室我们去别的地方,她也一直跟着,围在我身边,抢我的话筒,把手插在我的上衣兜里。在我们采访其他孩子的时候,她在一边嚎啕大哭,同事问她怎么了,她呀呀作语,我们却一句也不懂,旁边懂手语的学生抢过我的笔记本给我写她说要妈妈。我手足无措,只得拿出手机打开前摄像头让她开自己,我在旁边笑,终于使她破涕为笑了。旁边的小孩又夺过本子,半天写了两个字:智障,然后指着她,我顿时语塞,有酸酸的液体在眼角滚动。

后来和学校老师谈起这事的时候,我们问老师平常会遇到这样让人心酸的场面吗,遇到时怎么平复心情。老师的回答出乎意料:这个基本上没有过。后来还谈到做这一工作的初衷,我们以为老师会谈理想谈内心,老师们却只说是考事业单位就考到了这。我们又追问:会后悔吗?答案是既然来了就没想那么多,在这和这些孩子们生活在一起也挺好的。

在我们看来和一群特殊的孩子生活在一起,无论是心理上还是工作中,对于老师都是一种极大的考验。然而提到这个问题时,老师们却似乎从未这样想过,他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他们和普通孩子一样,只是和我们交流沟通的方式不一样而已。

其实听到老师说这句话时,我们心里多少会有一丝惭愧。在我们看来的小心翼翼,避免提到某些字眼,和他们相处时刻意的忍让,这些并不是理解和关爱,而是怜悯与同情。起初我们避免谈一些东西正是为了表明他们和我们应当受到同等对待,然而面对真实时的谨小慎微和避而不谈却让我们将自己和他们对立了起来,让自己拥有了一种无形中的优越感。强者同情弱者的关爱不应该是同情,而应该是平等。

说到这里我就理解了老师说的并无辛酸与触动,不是老师漠然,而是我们太过敏感。正因为我们站在同情与怜悯的角度看他们,所以一切都能触动我们的内心。在老师看来,他们只是自己的学生,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是他们的世界没有声音,只有手势。我们一直害怕唐突与不尊重,采访到最后才发现,直面事实才是最大的尊重。

最后在问到老师要不要为采访者隐去名字和做后期处理时,老师说这个就没必要了,他们和我们一样,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其实在我们询问之前,我们心中也早已有了答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致青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