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私人博物馆该何去何从

(2012-11-08 10:23:51)
标签:

艺术

市场

博物馆

私人博物馆

杂谈

分类: 艺评

  博物馆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是向本国国民乃至全世界展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一面镜子,不仅能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历史,还能映照出现实以及未来发展。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能够体现一个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程度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

  据相关资料统计,在人口仅有6500万的法国,拥有1万座的博物馆。而人口1亿的中国,登记在册的博物馆数量只有3500多家。中国人口为法国的十几倍不止,博物馆数量却只是法国的三分之一不足。这只是一方面问题,博物馆藏品数量以及质量也远远不如法国等西方国家。在西方博物馆中动辄就有世界级的展品出现,我们的博物馆有个国家级的文物就已经叫嚣的不得了。

  整体程度来看,我们的博物馆事业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依旧相去甚远。在这种情况下,私人博物馆的出现倒成了对国有博物馆的补充,尤其是一些具有特色的主题博物馆,在规模上做不到国有博物馆的规模,就在特色上下足功夫,还取得了不小的成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品味与精神追求也在不断提升,涌现出了一批收藏爱好者投身博物馆事业。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注册登记的私人博物馆大约200多家,到现在这一数字已经达到1000家。有评论家断言中国至此已经进入到“私人博物馆时代”。

  私人博物馆的发展是件好事,毕竟中国地大物博,单靠国有博物馆很难做到面面俱全,私人博物馆的出现倒是成了有力的补充。但是“私人博物馆时代”这样的说法就有点言过其实了,私人博物馆虽然发展势头迅猛,但是我们又不得不回避一个事实,那就是在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首先是资金和馆藏问题。私人博物馆往往由个人出资组建,资金问题就成了最大的问题。,由于资金缺乏,私人博物馆的藏品大多是从市场上购得,其藏品的真伪就成了大问题。事实证明在许多私人博物馆中陈列的藏品,很大一部分都是赝品。这些藏品虽然标注年代出处,看似正规实则不然,一般的观赏者可能容易被蒙骗过去,稍微懂行的一样就能看出来。当然,博物馆可能不是存心要拿假货来糊弄观众,关键是不懂行,在藏品的进入和鉴定缺乏上缺乏把关,要买正规的经鉴定的拍卖品又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而且在目前鱼龙混杂,藏家如云的市场下,很难买到什么好东西,要么是没有,要么就是买不起,私人博物馆毕竟没有多大的财力物力去做大手笔的投资。总之,资金不足会影响馆藏,也会影响藏品的质量。

  其次是管理问题。私人博物馆尽管规模不会太大,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管理上仍旧是个棘手的问题。在现今的国家级博物馆里,博物馆管理人才也是急缺的,更可况私人博物馆,想要找到专业管理人才是难上加难。在这种情况下,博物馆的管理跟不上,服务水平难以提升, 那么博物馆应有的教育等意义就更淡不上了。在这种情况下,私人博物馆的存在只是满足了创办者的兴趣,却发挥不了任何实际功效。

  最后是经营与出路问题。实博物馆的发展最大的阻碍是公众对博物馆的态度问题。现今虽然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精神文化水平却跟不上物质的发展,通俗一点来说就是“灵魂跟不上脚步”,有闲暇的时间更多的人可能会选择去逛商场,或者去动物园看有趣的动物,而不是去博物馆看冰冷的老古董——尽管后者还有可能是免费的。在现今国有博物馆都逐渐对公众免费开放,在一流的服务与丰富内容的吸引下,很多博物馆都冷冷清清缺乏人气。更何况各方面条件都跟不上的私人博物馆。所以,许多私人博物馆的出现实质上是收藏者兴趣的延伸,在经济潮流中,私人博物馆实质上也只能当成非营利额公益事业来做,收藏者的兴趣成了唯一的支持。倘若有一天这种兴趣不存在了,或者在市场的压力下支撑不起了,那么私人博物馆就岌岌可危了。

  如今,私人博物馆要想继续发展,就必须寻找一条新的良性发展的路子,不能固步自封,要积极寻找出路,同时也要努力开拓,积极与市场相融合,只有经历了真正的市场考验能存活下来的 ,才会有发展的潜力。当然,国有博物馆的“扶贫”以及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将私人博物馆的发展切实重视起来,并逐渐纳入政策性保护范畴,使其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私人博物馆才能作为国有博物馆的有力补充成为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有生力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