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村的去与来
(2012-10-25 18:00:34)
标签:
艺术文物艺术村杂谈 |
分类: 杂感 |
最后一个离开画家村的画家石咏总结了画家村之所以解散的三个原因:规模太大、目标不明、管理无序。在画村建立之初,引入艺术家是为了提升社区的品质来拉动房产,但没有人考虑过如何让画村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味的烧钱就是死路一条。
艺术终究还是难以抵得过商业,在商业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城市的发展已经几近疯狂状态,利益至上的商业活动把精神文明推向了摧毁的边缘。最近一年以来,国内好多连锁书店的倒闭就是鲜明的例子,书店作为精神的家园,作为大众精神消费的一部分,在城市商业化的潮流中也无可奈何地屈服,做为和大众距离较远的艺术,关门大吉似乎就在情理之中了。
无独有偶,在上海东方画家村关闭的同时,湖北襄阳却在积极地忙活着,准备复制北京的798艺术区。襄城区计划把610厂废弃厂房买下来,长期租 赁给画家使用,并设立了500万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支持包括画家村画家在内的艺术家,出精品力作。襄城区有关负责人说,要把画家村打造成国内外有影响的 书画原创基地和书画鉴定、交易、博览中心。此外,襄阳还计划引进100名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书画大家,定期或不定期来襄阳采风、创作和艺术交流,使画家村成 为名副其实的艺术区。我们知道798艺术区的成功,并非刻意为之,却也不是偶然得来,而是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检验后在市场中沉淀了下来,并且成为首都乃至全国的一个文化坐标。
襄阳市下了这么大的决心,并且做了这么多的努力,并且订立了计划和目标,且不说其行为能够实现与否,仅这件事情本来对艺术家们来说已经算是福音一个了。怕的就是这样的努力会不会又闹成另一场悲剧。
艺术的发展无疑是需要与大环境相适应的,商业经济等因素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在这样一个物质膨胀、精神匮乏的社会里,哪里能够安放一个平稳的书桌都成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798的传奇能否继续延续下去,我们就只能拭目以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