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沈阳政府房地产新政22条中,关于大学生“零首付”购房的消息一出,迅速占领了各大舆论头条,于是大学生们又多了一个称号“接盘侠”,虽然新政被迅速叫停,但这个导火索还是引爆了大家对各地,特别是二三线城市在房地产去库存中,加杠杆所扮演的角色的担忧。
其实,首付贷乃至零首付都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房地产的上一轮超级大牛市(2005年-2015年)之前,那时候房子还不太好卖,北上广深零首付买房的广告随处可见。老林的一位大学同学买房经历是这样的:毕业留京后,一直租房子住,一天吃完饭散步,看到附近一个新建的楼盘在打广告,大概就是首付三成,开发商还可以提供额外购房贷款,相当于零首付,她算了算,租房1千多,月供2千多,还负担得起,于是就买了,省得以后搬家。后来聊天说起,她还感慨当年太保守,房子买小了。如果当年开发商没有推出“零首付”,朋友置业安家就要推迟好几年。可见零首付对于老百姓,特别是年轻人是有切实帮助的,而且是十几年前就有的东西,到了今天怎么成了洪水猛兽。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i_guquan)
我想大家这么害怕房地产加杠杆,主要还是去年股灾的切肤之痛还记忆犹新。如果除去感情因素,我们可以仔细分析一下首付贷会不会真的引发中国的“次贷危机”,怎么避免?
回顾次贷危机原因,
2000年到2004年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从6.5%一路降到1%,房地产市场繁荣,前景一片看好,银行等金融机构将资金贷给一些资质比较差的借款人,同时,金融机构又将这些资质比较差的贷款打包成不同等级的债券,卖给了各大银行和私人投资者。2004年到2006年,美国从1%又加息到5.25%,房地产市场下行,次级贷款借款人违约,次贷收不回来,次贷抵押债券就没有了还款来源。而美国投资银行大量持有这些次级债,他们的巨额亏损引发连锁效应,造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由此可见,零首付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
1、是否认真审核贷款人的还款能力。如果是工作三年以上,收入稳定,准备结婚的小两口,首付贷可以圆了他们的安家梦,还是相当靠谱。
2、贷款利率波动。贷款利息的杀伤力对于房贷月供来说,可能是致命的,美国1%到5.25%的利率波动,对月供的影响可能是翻倍,政府如斯的调控,是不是可以悠着点。
3、资产过度证券化。无良的金融机构将质地不好的抵押贷款打包成各种投资人看不懂的金融产品,并且大范围卖给没有相应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在这场骗局中,金融监管的缺位,穆迪等金融评价机构的放任,都负有很大责任。
4、贷款人和投资者风险意识教育。作为首付贷,如果利率控制在比房贷利率略高,还是合理的,如果向市面上有些首付贷高达13-15%的利息,贷款人和P2P的投资者都应该好好思考一下风险了。
所以,对于首付贷也好,其他金融杠杆产品也好,堵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关键是如果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