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推拿》:盲人按摩师,情感最咸湿!(银熊加金马,2014年度最佳艺术片无悬念了吧?)

(2014-11-23 23:29:09)
标签:

推拿

娄烨

郭晓冬

黄轩

列文

分类: 我为电影狂

《推拿》:盲人按摩师,情感最咸湿!(银熊加金马,2014年度最佳艺术片无悬念了吧?)

11月22日晚,台湾金马奖颁奖典礼,由娄烨执导、 郭晓冬、秦昊、张磊、梅婷、黄轩等人主演,讲述一群盲人按摩师情感故事的《推拿》一举将金马奖最佳音效、最佳剪辑、最佳摄影、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新演员、最佳剧情片六个奖项收入囊中,成为当晚金马奖的大赢家,再加上年初在柏林电影节拿下的杰出艺术成就银熊奖,至少从奖项这个层面讲,超越《白日焰火》、《黄金时代》等片,坐上2014年华语艺术片头把交椅应该无悬念了吧?在笔者看来,《推拿》所获得的奖项肯定,并非意味着影片有多完美,而是极为突出的艺术个性表现出色,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从而奠定了影片的艺术品质。

态度:拍一部能让盲人“看”、让正常人感知盲人的电影

从影片一开始,就不难让人感受到《推拿》这部以盲人为主角的电影,对盲人的尊重。一开始的画外音并没有让人想太多,毕竟这在艺术片里也不是啥稀罕事儿嘛,不久之后画外音开始播报幕前主演及幕后主创的名字,就立刻让人感觉到影片这是在照顾盲人观众的观影需求。当影片涉及到一些无法用听觉感受的剧情时,比如说片中角色的心理活动和彼此关系,也会专门用画外音的方式加以说明,让整部影片也颇有些“收音机故事”的感觉,显示影片主创力求在尽量不影响叙事完整流畅的基础上,尽一切办法让《推拿》成为一部盲人也能“看”的电影,单从这一点来说,也值得为影片主创点个赞!同时,这种画外音的讲解也让普通观众能够比较明了地理解角色和剧情,让这部艺术片显得更加通俗易懂。此外,影片在整体的影像和音效风格上,也试图将正常人代入盲人的感官世界中,感受某些有微弱视觉的盲人对这个世界的感知和体验。

手法:晃镜虚焦模拟盲人世界,嘈杂音效营造迷离幻境

《推拿》采用的影像表现手法,是影片主要的艺术价值所在。影片一方面试图通过镜头语言来展现有微弱视觉的盲人所感知的世界,另一方面也许影片这么做的意图并非要表现盲人的世界,而是试图通过此种方式,让正常人能够产生一些盲人世界的代入感,从而产生出独特的观影体验,抑或是影片只想通过“拟盲人感官”的手法,来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因而全片以手提摄影为主,镜头始终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经常用特写镜头来表现角色,经常采用由实转虚或者由虚转实的镜头,有些场景还运用了十分强烈的晃镜,给观众造成了一种隔膜、间离与不适的视觉体验,而这种“非同凡响”的观影体验,恰恰有助于拉近观众同角色的距离,同盲人世界的距离,感受他们努力辨认这个世界的生活中的不稳定心理状态。尤其是片中小马在洗头房被打得头破血流之后,视力突然奇迹般恢复了一些的那场戏,世界仿佛在他眼中变了模样,他开始带着兴奋与迷惑的心情在灯红酒绿的街头游走,镜头此时也变得格外迷离朦胧、忽明忽暗,以强烈的不稳定视角四处游移,嘈杂的背景声此时也一并涌来,让观众仿佛跟小马一样,经历了一场“奇幻之旅”,相信这场戏也会成为2014年观众印象最深刻的电影片段之一。

剧情:聚焦炽烈情感,展现个性角色

《推拿》并没有一条贯穿全片的叙事主线,剧情并非由故事驱动而是由角色驱动,没有明确的主角而是将焦点在多个角色间游移,只是郭晓冬扮演的王大夫和黄轩扮演的小马的戏份较多罢了。影片主要是表现“沙宗琪盲人推拿中心”这些盲人按摩师炽烈的情感和鲜明的性格,从而形成鲜活的角色群像。他们中有只想过把小日子过好的王大夫和小孔夫妻,有总是想些“形而上”问题、向正常人审美看齐的沙老板,有自尊自强、一心追求真爱、拒绝沙老板求爱的“店花”都红,有青春冲动的小马。影片试图表明,盲人除了生理缺陷之外,人格和情感跟正常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甚至正是因为视觉上的缺陷,让他们对“身边人”的情感需求更为强烈,情感表达更为火热,所以影片的剧情基本上都是由大胆而极致的情感戏组成,有王大夫同小孔的夫妻床戏,有小马对小孔的冲动非礼,有小马同洗头房小姐的痴缠,导致整部影片弥漫着湿漉漉的强烈情欲气息。还有王大夫面对高利贷黑社会刀割自残的那场戏,一刀又一刀鲜血淋漓让人感觉格外漫长与惨烈,无疑是对观众承受力以及审查底线的双重挑战。(文/列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