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复仇者联盟》背后的好莱坞权势争锋!(写着玩的,别太当真!)

(2012-07-30 09:15:38)
标签:

复仇者联盟

漫威

dc

列文

娱乐

分类: 我为电影狂

《复仇者联盟》背后的好莱坞权势争锋!(写着玩的,别太当真!)

影评删节版刊登于《看天下》杂志

4月的内地影坛在经过“大小船”《泰坦尼克号》和《超级战舰》的肆虐之后,华语片无不挡者披靡,进入5月又有好莱坞暑期档头炮《复仇者联盟》汹汹来袭,钢铁侠、美国队长、雷神、绿巨人等英雄大集结,统治整个5月档已经毫无悬念!不过,本片并不是传统的好莱坞漫画英雄大片那样简单,借用一句俗套的流行语就是——“《复仇者联盟》在下很大的一盘棋!”之前一系列漫画英雄大片的铺垫,以及之后更多后续项目的延伸,必将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对于漫画英雄电影以及整个好莱坞产生深远的影响。

复仇者前史:好莱坞与漫画界的王者争锋

不管你是不是影迷,从2001年《蜘蛛侠》揭开漫画英雄大片统治影坛的新时代开始,十余年来你肯定对以下这些超级英雄们有所耳闻,超人、蝙蝠侠、蜘蛛侠、X战警、钢铁侠、绿巨人等等不胜枚举。虽然在中国人眼中这些超级英雄在风格套路上大多如出一辙,但其实正如同《笑傲江湖》里华山派分为对立争锋的“剑宗”、“气宗”两方一样,这些漫画超级英雄们也分属彼此较劲的两大阵营,具体说来就是蜘蛛侠、钢铁侠、雷神、美国队长、X战警、绿巨人、神奇四侠、超胆侠、灵魂战车、惩罚者属于漫威漫画阵营,而超人、蝙蝠侠、绿灯侠、守望者属于DC漫画阵营。

漫威和DC两家漫画公司都成立于上世纪30年代,逐渐成长为美国漫画产业的巨擎,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旗下都拥有数千名超级英雄的显赫阵容,各自占据美国漫画界的半壁江山,可谓是势均力敌,各擅胜场。当电影技术发展到能够将美国人的超级英雄梦搬上大银幕之时,漫画英雄大片的时代也就逐渐来临了。此时DC漫画的两位当家英雄超人和蝙蝠侠率先发威,《超人》四部曲统治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不仅让超人成为美国精神的代言人,还成为了火爆全球的银幕偶像。而《蝙蝠侠》正传四部曲则在上世纪90年代风头无人能及,蒂姆·波顿、乔治·克鲁尼、妮可·基德曼、施瓦辛格这些当今影坛威名赫赫的明星大导,都在该系列里留下了令人难忘的印记。这一切的背后,是美国八大影业公司之一的华纳影业的强力支持。因为早在1969年,DC漫画即被时代华纳集团收购,将DC漫画旗下享誉美国的超级英雄搬上银幕,充分发挥票房价值,自然成了华纳影业义不容辞、全力以赴的任务,取得的成果也堪称辉煌。而此时,漫威的英雄们似乎还在沉睡。

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DC漫画英雄随着1997年《蝙蝠侠》第四集群星汇聚却口碑烂爆、暂时偃旗息鼓之后,漫威英雄们却开始走向舞台中央。随着千禧年世纪之交好莱坞电脑特效技术突飞猛进,漫画英雄也得以有比前辈《超人》、《蝙蝠侠》们更为炫酷威猛、更为天马行空的方式出现在大银幕上。漫威的《X战警》被20世纪福克斯公司买下版权小心试水,结果以7500万成本斩获1亿5000万票房大获成功。于是索尼也买下《蜘蛛侠》的版权,砸下巨额制作经费,展开雄心勃勃的三部曲计划,2001年《蜘蛛侠》第一集一上映就创造了首周票房破亿的影史新纪录,同时开启了漫画超级英雄主宰暑期档的时代,从此以后,好莱坞的暑期档正式提前到了五月第一周,而每年这个时候,基本上都是由一部漫画英雄大片打响暑期档头炮,这一格局一直持续到今年的《复仇者联盟》,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还将继续持续下去。

《蜘蛛侠》正式拉开了好莱坞漫画英雄时代的帷幕,此后无数大大小小的超级英雄以梅花间竹般接连登场,漫威的超级英雄们也以井喷之势遍地开花,除了之前提到的《X战警》和《蜘蛛侠》两大系列,还有环球影业的《绿巨人》、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神奇四侠》和《超胆侠》、 狮门公司的《惩罚者》。而DC漫画英雄们还是派出资深干将《超人归来》和《蝙蝠侠前传》追赶潮流,结果2006年《超人归来》强势出去却人气走冷,大败于《加勒比海盗2》,票房血本无归,重启系列的野心顷刻间覆灭。而《蝙蝠侠前传》则意外地在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和主演克里斯蒂安·贝尔手上重焕生机,如今已成为好莱坞口碑与票房综合效应无人能及的漫画英雄大片。不过,此阶段漫威的超级英雄无论在质还是量上,对DC英雄都有明显的优势。

复仇者集结:漫威娱乐和迪士尼的强强联手

大家也许注意到了,出品漫威英雄的影业公司五花八门,作品众多,而出品DC英雄的影业公司只有华纳一家,原因即是此前提过的漫威可以独立卖版权而DC早已被华纳收购所导致。漫威看起来表面风光,但除了赚个几百万的版权转让费,票房收益都被影业公司拿走,实利落不尽自己的口袋。于是漫威心里盘算起了小九九:既然超级英雄电影如此好赚,干嘛还拿自己家孩子便宜别人呢?莫不如成立漫威影业放手上阵大干一场吧!《钢铁侠》成了他们征战影坛的首个项目,同时,一个深谋远虑的大计划也在酝酿之中。

漫威不仅有野心,同样有魄力,虽然在好莱坞只是能算是独立制片的小弟级人马,但他们出手却颇为大气,为《钢铁侠》融到了1.8亿的巨额资金,这完全是好莱坞八大制片厂顶级大片的投资规模了。而编剧兼导演乔恩·费儒却是名不见经传之辈,扮演钢铁侠的小罗伯特·唐尼也是刚刚从吸毒阴影中走出的“过气明星”。漫威此番无疑在进行一场豪赌,输了征战影坛之路恐怕就此玩儿完,赢了自然可以在好莱坞打响自己的名号。结果,2008年暑期上映《钢铁侠》以北美3亿、全球5亿的票房成绩完美亮相,影评人口碑也一边倒地称赞乔恩·费儒出色的剧本,以及小罗伯特·唐尼漫画英雄里程碑式的全新演绎。所有人都在赞叹漫威的豪赌成功,少有人注意片尾字幕彩蛋中塞缪尔·杰克逊扮演的“独眼龙”尼克·弗瑞登场的深远意义,现在我们可以说,这就是《复仇者联盟》的缘起。

《钢铁侠》成功之后漫威影业放出的大量后续漫画英雄改编计划,清晰地勾勒出了一条走向《复仇者联盟》的路线图,也向好莱坞宣告了比八大制片厂更为庞大的“漫画英雄体系化”的打造野心。《钢铁侠》之后是2010年推出的续集,2011年《雷神》、《美国队长》将联手出击,2012年《复仇者联盟》就将集结这些英雄们闪亮登场,此后还有更多的续集和新英雄的打造计划。如此庞大的电影计划少不了好莱坞大佬们的帮扶,漫威影业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制片方面,发行则统统交由派拉蒙影业负责。但双方的正式联姻未满一年,就遭到了迪斯尼公司的插足。迪斯尼影业就像当初早早看好动画公司皮克斯的发展前景,从而一举将之并入旗下一样,在2009年12月31日,以42.4亿美元完成收购,将漫威从竞争对手派拉蒙那边抢了过来。

迪斯尼收购漫威看中的是长线投资,虽然漫威的不少漫画角色在早前授权给了其他影业公司,但“复仇者联盟”的整个计划足够庞大,不用担心没有超级英雄可拍。此外漫威家族里藏龙卧虎,只要找对了角色进行成功的改编,就有可能创造点石成金的奇迹。对漫威来说,卖给迪斯尼也不亏。迪斯尼在开发电影周边产品方面实力超强,漫威的漫画英雄们将有机会乘着迪斯尼的“大船”,进入更多的地区和国家。而派拉蒙同样不吃亏,2010年10月迪斯尼与派拉蒙达成协议:作为提前失去《复仇者联盟》和《钢铁侠3》全球发行权的补偿,派拉蒙将会获得迪斯尼发行《复仇者联盟》影片收入的8%、《钢铁侠3》收入的9%(两者累计将至少达到1.15亿美元)。除此之外,派拉蒙还享有在这两部影片任何市场推广的唯一署名权。也就是说,虽然迪士尼拥有了两部影片全球唯一的发行权,却无法将自己的Logo加到片中。

在公司整合并购的进程中,漫威从未停止走向《复仇者联盟》所进行的“英雄拼图”。让“独眼龙”尼克·弗瑞在《钢铁侠》现身之后,同年环球影业的《绿巨人》中也植入了小罗伯特·唐尼扮演的托尼·史塔克的身影。2010年《钢铁侠2》中尼克·弗瑞统领的神盾局正式登场,片尾彩蛋中出现了陨落在荒原中的雷神大锤。2010年暑期头炮由《雷神》打响,“鹰眼”杰瑞米·雷纳在片中客串出场,片尾彩蛋暗示大反派洛基卷土重来,而同年暑期档末尾则迎来了《美国队长》,片尾彩蛋中《复仇者联盟》成员钢铁侠、美国队长、雷神、绿巨人、黑寡妇、鹰眼六大主力集体亮相,宣告超级英雄的狂欢盛宴《复仇者联盟》即将于2012年暑期来临。

复仇者未来:“体系化”开创漫画英雄鼎盛时代

漫威和迪士尼在漫画英雄大片上的高瞻远瞩和全面开花,更加衬托出了DC和华纳影业的尴尬。虽然在迪士尼收购漫威之后,华纳兄弟集团感受到竞争压力,于同年将DC漫画纳入华纳兄弟娱乐公司的经营伞下,整合资源以“DC娱乐”的名号重装上阵,但DC活力不在,早已成为华纳的傀儡,而不像漫威和迪士尼各自负责制片与发行的平衡格局,自然难见成效。再加上华纳影业的DC漫画英雄战略显得过于随意,缺乏整体规划,手上已有的三个项目《超人》、《蝙蝠侠》和《守望者》都显得过于高端,不像漫威已经实现了高度商业化的漫画英雄流水线作业,唯一按照流水线模式打造的《绿灯侠》2011年暑期在票房和口碑上完败于漫威的《雷神》和《美国队长》。虽然DC旗下也有星光度不亚于复仇者联盟的正义同盟,但即将于2013年上映、怀有重启系列野心的《超人:钢铁之躯》吉凶未卜,《蝙蝠侠》前传系列也将于今年暑期华丽地画上休止符,导演诺兰和主演贝尔均无再续之意,此外“正义联盟”中的其他成员神奇女侠、闪电侠还未正式立项,只有绿灯侠一人是现成的。不禁让人担心,等到《复仇者联盟2》上映那年,《正义联盟》恐怕也无法登场吧!漫威和迪士尼在漫画英雄大片上一统江湖之势已然形成!

漫威和迪士尼漫画英雄“体系化”战略的可怕之处在于,这完全不同于其他电影公司打造漫画英雄大片那样正传拍完拍续集、续集拍完三部曲,三部曲拍完搞前传的线性模式,而是布下网状格局,让旗下的漫画英雄彼此客串形成互动,在打造单个英雄品牌的基础上,让彼此之间的品牌效应形成互动,并最终通过《复仇者联盟》将漫画英雄们的品牌效应最大化,让观众形成难以割舍的观影惯性,从而使得漫威旗下的漫画英雄电影系列具有他人难以比拟的商业性和生命力。同时,漫威的“网状体系”更可以借助强大品牌效应推进全球化战略,即将开拍的《钢铁侠3》已将亚洲巨星刘德华拉入阵营就是最好证明。同时,漫威掀起的这波漫画英雄大潮,彻底宣告好莱坞进入了漫画英雄的鼎盛时代。潮流之下,拥有漫威一部分漫画英雄版权的其他影业公司也不敢懈怠,索尼公司重启《蜘蛛侠》系列,20世纪福克斯公司重启《神奇四侠》系列,《X战警》系列也在持续打造中,因为不管这些影业公司手头上的漫画英雄们能否赚钱,拍续集是第一要务,因为如果停止打造,那么按照合同这些超级英雄的版权就会重新回到漫威手中,这显然是这些电影公司不愿看到的。所以即便像今年春季档20世纪福克斯续拍《灵魂战车2》票房失败,其他漫画英雄的脚步也不会停止。(文/列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