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种业中国种子协会美国种贸协农业美联航 |
分类: 随笔/日记 |
在中国种子协会的组织下,中国种业第二次组团“去西方取经”,并参加在芝加哥举办的“美国玉米大豆种业年会”和“中美种业论坛”。
去年九月份,以中国种业排名前十五名公司组成的代表团的第一次访美非常成功,引得国内的种子企业这次报名参加极为踊跃,大一些的企业甚至报了6、7个人。但是由于报名的企业太多,总是要划一道线。中国种业协会把每个企业的名额硬性限制2个人。即便如此。代表团最后还是有50多人,作为一个不大的行业,这恐怕是一个超大型的代表团了。为了此事,种业协会没有少和国内的企业沟通、解释,也没有少和美国”种贸协”和被访问的企业协商。因为人数过多,哪个航空公司都不好安排座位,一般的酒店也不好安排住宿,美国一般的企业也没有这样大的会议室可以接待。
此次出访,由中国种业协会的副会长杨军女士为团长,张仕煌老师和我作为副团长协助带队。张老师由于临时要到农业部汇报工作,推迟了两天行程,没有和大队热人马一起出发。
正应了那句话好:“事多磨”。原定25号周日出发,出发这天,乌泱泱的50多名成员从全国各地准时到首都国际机场的三号航站楼集合,但是飞华盛顿的飞机由于机长和副驾驶同时生病住院,航班被临时取消。
乌泱泱的50多个人,把硕大的三号航站楼站了个满满当当正赶上美国“感恩节”刚过,所有越洋飞机爆满,其他航班也没有空座可协调。五十多人的代表团哪个飞机都挤不下,所以最好的可能性就是等美联航从国内另外调飞行员过来,预计26号到达北京,经过短暂休息之后27号起飞。
一听到如此安排代表团顿时就炸了窝。且不说许多人是第一次出国,都想多走几个地方学习一下,而且中国种子协会与美国“种贸协”的会谈也要泡汤,还有许多给在华盛顿附近的亲戚朋友带的东西也都白费。我们当场强烈表示不能够接受如此安排。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交涉未果,在吃晚饭的时候我们临时召集了各个小组的组长和骨干成员会议,决定了下一步的角色分工和行动方案:
-
-
-
-
-
匆匆吃过晚饭,我们一行18个人再次“杀气腾腾”地奔向了美联航驻机场的办事处。一上来几位大将先后出手,有的据理力争、有的拍桌子瞪眼、有的录音、有的拍照,“晓之以无情,动之以不讲理”,把对方搞得神经兮兮,如临大敌。对方一个不识相的小助理,动手推搡用手机拍照的代表团成员,被代表团几下推搡和狠话就吓得灰溜溜逃之夭夭了,之后再也没有敢露面。

“十八罗汉”据理力争
美联航的驻机场的值班副主任张磊中等个头,很强壮和干练。按照他的说法,他在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工作15年,也是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况。他又是解释、又是安抚、中间也有一度情绪失控,但总体来讲表现上佳。他调阅了各个越洋飞机的座位情况给我们看,包括国航和美国航空公司的订票记录,排除了整团直接越洋的任何可能性。

美联航值班处如临大敌
在和杨会长以及几位组长紧急磋商和比较了各种方案的利弊之后,我们最后选择“大部队”从东京转机,“一小撮”从旧金山转机的方案。两组人马直接去芝加哥汇合,甩掉华盛顿那段的行程,否则所有行程推迟一天,所有的机票、酒店和拜访的安排要在24小时之内重新安排,这要比登天还难。
虽然方案如此,但是从东京转机需要与“全日空”航空公司磋商和对方同意,同时需要美联航驻东京办事处紧急订好下一段的航程机票。在几经沟通和确认之后,就是漫长的等待东京美联航办事处的改票过程。
几位核心代表挤在美联航小小办公室的接待室内等待消息,很不舒服。大家不得不轮流出外溜达。因为东京已经是周日晚上,对方的工作人员大概也不是熟练工。在经过几个小时的焦急和漫长等待后终于拿到了名单,然后双方人员一一核对和确认。
出了美联航的办事处已经是夜里十一点多钟,回到酒店,通知完每个成员的临时分组和行程已经是后半夜了。虽然如此,能偶挽回一天的行程还是非常值得的,因为后面的行程不至于受到太大的影响。
不料,第二天经东京转机的小组又出了差错,4名组员从东京转机去芝加哥的机票日期错误。相信天无绝人之路,4位“勇士”还是登场了去东京的飞机,他们表示哪怕是买“站票”,也要登上同一架飞机去芝加哥;两位还有两位团员根本没有拿到登机牌,又被美联航安排到了经旧金山转机的小分队。
在飞机终于起飞的一刻,忽然有一种“踏破铁鞋无用处,得来非常费功夫”的感慨。
其实,人生本来就是过程。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和处理各种挑战,何尝不是一种阅历和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