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蒙古 (五 完)

标签:
蒙古中蒙合作种植蔬菜杂谈 |
分类: 随笔/日记 |
商机处处在
蒙古自然环境较差,有效积温低;更由于传统习惯的关系,蒙古人吃蔬菜少,也不会种植蔬菜。蒙古的年轻一代受到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较大,喜欢吃蔬菜,但是吃“新鲜”蔬菜在蒙古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能吃得起新鲜蔬菜的人并不多。
蒙古菜农的菜地
我们在参观农场的过程中,也顺便拜访了蒙古的得菜农,他们基本上属于自我摸索如何种蔬菜的“初级阶段”。我们亲眼见到蒙古的菜农,不会起陇,不懂得掐尖打蔓的道理,不懂得倒茬,不懂施肥和病害防治,对于土壤和土质缺乏了解,对于种植密度随意性很强等事情。总体来讲,蒙古农民蔬菜种植的水平非常有限,即便是受过良好教育、大田作物种植不错的农场主,其蔬菜种植水平也实在令人不敢恭维。
菜农的瓜地 - 瓜种在了畦里 - 完全搞反了
我们同行的农艺师小刘,因为其父母就是种植蔬菜的菜农,对蔬菜种植比较了解,在我们参观农场的同时,他也顺便指导了一下当地农民如何种植蔬菜。他的指点让大家打开眼界,点头称是。
蒙古菜农
中国的菜农在蒙古应该大有可为。
中蒙农业合作
蒙古有21省共300多个县,5000多个乡,但是蒙古的经济和人口主要集中在乌兰巴托及其以北的中央沿线上。蒙古的东西部虽然也有很好的资源,但是由于交通不发达、基础设施不到位,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很好地开发和利用。
草原村庄
根据当地人介绍,蒙古最东部的省,紧邻中国东北地区,这里就是1939年苏联和日本关东军在此打过一个著名的战役 - 诺门坎战役。在这里,至少有50万公顷上好的耕地亟待开发。该地的土层深度可以达到一米,但由于它距离蒙古中心地带和俄国都很遥远,距离中国的东北地区却是咫尺之遥。所以,它今后开发所面向的市场只能是中国。这就需要中蒙双方政府间的共识,以及政府的力量推动,以民间资本对于这一地区进行长期的战略投资。
彩色的草原
韩国和日本过去一些年来一直试图得到这里土地的开发权,但是蒙古政府一直不太积极,因为它距离韩国和日本都太过遥远。
蒙古过去把自己绑在苏联的战车上,穷兵黩武,实在是个不明智之举。现在蒙古采取中立的立场,弱化军事和国防,集中精力搞经济和市场,应该说是一个正确的抉择。蒙古的兵役已经从3年变为1年,据说还在讨论变为6个月。中国政府和民间资本应该抓住这一契机,推动双方的长期战略合作。
草原之夜
中国的发展的空间需要扩大,资源范围应该拓展,更应该树立长期的走出去的战略雄心和规划;蒙古需要开发的技术、资金和未来的市场。中蒙双方在这一问题上应该由共同的利益,再加上中蒙在历史和文化上的渊源关系,中蒙在这一地区的长期开发和协作问题上达成一致应该不是没有可能的。
很想促成中国和蒙古政府就这一地区的长期开放合作事项。
草原本没有路,车开得多了,也便成了路。
草原本没有路,车开得多了,也便成为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