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博鳌亚洲论坛”有感 (三)

标签:
博鳌论坛拉莫斯新兴市场刘石杂谈 |
分类: 随笔/日记 |
其实,每天每一时刻都有两三个分论坛在同时举行。我只能选择我最感兴趣的参加。
价格波动与新兴经济体对策 (19日,9:00 – 10:30)
由于前一段时间,石油、铁矿石、钢材、粮食等大宗商品的价格形成了如“过山车”式的走势,而且这些大宗商品的价格变化关系到众多行业的直接生产成本,本分会成为这次论坛中最受与会者和媒体关注的中心之一。
受邀座谈嘉宾有:发改委的一位副主任,中海油的总经理,宝钢的董事长,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国家控股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还有赢创工业集团的董事长和FMG的执行董事 – 都属于“大鳄”级别的人物。座谈由彭博资讯电视台的记者主持。
话题自然是围绕着世界经济发展格局,近年来的世界贸易发展走势,世界范围内的大宗商品供需关系的平衡与发展,中国国家相关政策,各个行业的并购风潮,中国公司走出国门和收购战略等等…。每个嘉宾的发言有分析、判断、解释和辩护。
谈话更多的是围绕着价格波动,很少探讨新兴经济体的对策,不得不说是这个份论坛的不足之处。应该说,这个主持人掌握现场气氛、主导话题能力的不足有关。
沙特基础工业公司的董事长的自我辩护尤其有意思:他反复向媒体和听众解释,近年来世界市场上石油的价格涨落并不是沙特等石油输出国操纵的结果,它也与世界石油市场的供需关系无关,它完全是资本市场和石油投机商炒作的结果。
在嘉宾与听众互动的时候,我也不失时机地对提了一个问题:过去十年间全球化的发展和行业并购风潮所造成的全球多个行业的过度集中,是否在有意无意地助长了国际资本市场和投机商对于大宗商品的炒作和大宗商品的价格联动?
赢创工业集团的董事长代表嘉宾回答我的问题。但是,他更多的是介绍自身企业的积极发展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没有参与任何大宗商品的炒作。但是他的回答没有能够从更广的层全分析并回答这一问题。
“凤凰网”记者的提问直指中海油总经理2008年的高收入 - 问题与本分论坛无关,而且基本上是针对个人发难 - 这也是近期媒体炒作的热点之一,害得傅玉成总经理花了好长时间解释。
总评:中海油的傅总和沙特的嘉宾在论坛上的表现比较令人满意。
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将军是“博鳌亚洲论坛”的理事长。他曾经坚定支持菲律宾前总统阿基诺夫人,后继任总统。他为推进菲律宾的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他在这次论坛上事比亲躬。在这个早上的分论坛上,拉莫斯总统就坐在我的旁边。他一边看着当天的报纸,一边听着演讲,还不时拿出本子记记笔记,评价一下嘉宾的表现。他嘴里永远叼着一支没有点着的雪茄烟,很有派头。
【坐在我右边的就是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将军】
企业的新兴市场战略 (19日,11:00 – 12:30)
这个话题是我个人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因为和公司目前在国内的业务有关。
分论坛的受邀嘉宾是:印度塔塔汽车集团(印度最大的、也是唯一的汽车集团)的首席执行官,爱立信的全球董事长,TCL的李东升和沃尔沃的全球副总裁。分论坛主持人是奥美公关公司(全球最大的专业公关公司)的亚太区行政总裁。
本论坛的亮点是主持人奥美公关公司的亚太区行政总裁柯锐思先生。他既能够把握话题,引导每一位嘉宾的发言;在嘉宾发言后又能够简短而准确地总结嘉宾发言的要点,并进行进一步追问,发掘出更深层次的内容。在整个论坛中,他还能够组织听众与台上嘉宾的互动,并且难能可贵的是他发挥的恰到好处,并没有喧宾夺主。
嘉宾们都谈到了在开拓新兴市场时候,要考虑价格的因素,产品和技术的适应性,质量和品牌的重要性,新兴市场和欧美成熟市场的区别,以及新兴市场之间的差别等等。
在听众与嘉宾互动时间,我对爱立信的董事长提出了一个问题:国际上一直认为中国的消费者对于商品的价格非常敏感,但是对于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兴趣格外高,而且又有很强的名牌认知度。在贵公司看来,中国市场是价格优先、技术优先还是品牌优先的市场?在五年到十年以后,您预计这个市场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董事长先生并没有能够直接回答我的问题,而是云里雾里地绕了半天最终避开了我的问题。后来我才发现,除了李东升之外,其他三位嘉宾实际上都是大企业集团的政治性的领导人,对于公司具体运作和中国市场的了解十分有限。他们的演讲和回答提问基本上都停留在宏观战略层面。相反,李东生先生的发言和对提问的回答既有对于公司战略的思考,又有对于公司运作的把握,似乎更适合这一论坛的讨论。
总评:主持人的表现非常出色;李东生先生的表现也比较令人满意。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