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宫初游(3)

标签:
杂谈大一朝天宫 |
分类: 行摄匆匆 |
朝天宫初游(3)
往回走。这是大成殿和大成门之间,原妈看看这几张照片就知道朝天宫里面还真是不小。远处的就是大成殿,这是文庙的主体建筑,也是文庙的中心建筑,东西两庑和走廊各十二间。在一处过道上,看镂空在白墙上的影子特别漂亮。
走出大成门,在棂星门和大成门之间的那几棵银杏树下,仍然有很多人在银杏树下拍照、玩耍,孩子们几乎都热得把外套脱了。
走出棂星门,又看到了条石“滑梯”。其实它就是“棂星门”前数十级台阶旁的长条石,虽然只是平滑的石面,天长日久,因为有太多孩子在长条石上滑下去,长条石面上竟渐渐留下了两道“屁股沟”,成为了朝天宫特殊的风景。进去时就看到很多孩子在滑,出来时,发现不但有很多孩子在开心地玩,在里面我就一直注意的一群应该是搞艺术的老人居然也快乐地享受着这种孩子的游戏,玩得不亦乐乎!
棂星门是文庙的正南门,是木结构牌坊式建筑,顶上复以黄釉琉璃瓦,大门西侧正反两面有砖雕团龙四对,刻工精细,栩栩如生。4柱南北各有石狮1只,雄雌成对,共8只。牌坊通面阔15.5米。门内两厢东为文吏斋、司神库,西为武官斋、司牲亭等。没有特地对着文字说明拍照,现在只能对着文字在照片里找了,团龙和石狮还都拍到了一点。
继续向南,就看到了半月形泮池。两江总督李鸿章命江宁知府涂宗瀛在朝天宫前建泮池,是文庙的标志性建筑,池壁和护栏都系青石所建,南侧有涵洞,池内终年碧水清波。这里的泮池是按原样恢复的,围以青石栏杆,池内碧水清波。水池为半圆形,周围有石栏杆,称为“泮池”,是文庙标志性建筑之一。泮池下部原有两组涵洞与宫墙外的运渎相通,池水终年不竭。抗战期间泮池曾被填平,1970年重新开挖,现与运渎已不再相通。
走出大门时,看到电子显示屏上的数字,现在的游客比起承载量来说,还是少很多的,难怪虽然在某些景点人很多,但总体非常舒适,不太影响拍照。(摄于2020/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