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系列散文 七彩云之南4  多情的西双版纳

(2008-10-10 07:46:29)
标签:

散文

系列

云南

版纳

文学

游记

文化

旅游

系列散文 <wbr>七彩云之南4 <wbr> <wbr>多情的西双版纳

 

 

 

多情的西双版纳

 

    一提到美丽的西双版纳你会想到什么?神奇的澜沧江,美丽的凤尾竹,丛林里行走的大象,树枝上飞上飞下的美丽孔雀,热带雨林中的植物,光彩夺目像夜明珠似的傣家姑娘、还有那欢乐的泼水节,都答对了。

    午夜,如果在地面上,刚撩开一缝面纱的月亮,大概已羞涩地躲藏到山后去了,然而,在高空飞机舷窗外的苍茫天穹里,白亮晶莹的月牙就躺在身旁,像童话中蓝色平静海洋上的一条小船,陪伴我们航行,驶向令人向往的西双版纳。

 

系列散文 <wbr>七彩云之南4 <wbr> <wbr>多情的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名字的得来,是源于傣族后来的一个伟大的首领帕雅真。他在其祖先定居的地方(即现在的景洪)建立了傣族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国“景龙金殿国”,自称“召片领”,傣语为“广大土地的主人”。当时这里分布着十二个傣泐部落,为与其它民族争夺平坝,他们就结成了一个称为“泐西双邦”的部落联盟组织,分头管理各种事务。帕雅真将这里的土地划分成12份,每份为千块田,委任给12个部落的头领。因此,这12份土地便是其统治的行政区。在傣语里,“西”是“十”的意思,“双”就是“二”,“版纳”就是“千块田”。那么,“西双版纳”就是“十二个一千块田”。

    据史书记载,西双版纳古称勐泐,早在秦始皇一统中原时,傣族的祖先就已在这里繁衍生息了。汉代的史书上把傣族的先人称为“掸”,三国时诸葛亮南征平定南中,唐宋时期归属在“南诏国”的统治之下,元、明、清时期被称为“摆夷”,带有明显的种族歧视,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采用傣族人民自己的意见,于1953年成立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系列散文 <wbr>七彩云之南4 <wbr> <wbr>多情的西双版纳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每个地方对人的称呼都不一样,到了西双版纳称呼小伙子为“毛多利”,称呼傣族姑娘为“少多利”。许多游客竟鬼使神差地叫“骚狐狸”,令人哭笑不得又无所适从。

    在版纳,有许多古老传统的节日和奇闻轶事。比如说十八怪、丰富多彩的婚恋等等,真是闻所未闻。听过小和尚谈恋爱的故事吗?在傣族,男孩子到了一定年龄是要嫁出去的,而女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则会把女婿娶回家门。但是,在傣族,又是很重视男孩教育的。

    傣族是一个信封佛教的民族,男孩子很小就被送进佛寺当和尚,在这里学文化,但他们学习写的文字却是傣文,而女孩子是进学校,学汉语。这就有了一个很奇特的现象,经过这样的教育方式的傣族青年,男孩子会写傣文而不会写汉字;而女孩子会写汉字却不会写傣文。傣族是个崇尚知识的民族,特别是傣族少女非常仰慕有文化的男孩。若谁家的男孩子没有进过佛寺,学不到文化,是不会赢得姑娘的青睐的。

 

系列散文 <wbr>七彩云之南4 <wbr> <wbr>多情的西双版纳

 

    在傣族,少男少女从很小就开始了谈恋爱,这便有了“小和尚谈恋爱”的风俗习惯。在我们去打洛的路上,在有些乡镇的街头,就看到有好多男孩子,身着和尚服饰,骑着自行车,后面带着如花似玉的傣族少女在街头穿行,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傣族人能歌善舞,也是最爱清洁的民族。傣历的元旦不在岁首,而是在傣历六月,当地人俗称“六月节”。在傣历新年活动中,傣家人以相互泼水祝福为一项主要活动,因此,傣历新年也被人们称为“泼水节”。

    泼水节在每年公历4月中旬举行,为期3~5天。这三天中,每天都有许多大规模的傣家传统活动,第一天傣语叫“麦日”,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节日清晨,全村男女老幼盛装到佛寺,聆听佛爷念经和讲解历史传说,青年男女成群结队上山采摘野花做花房。中午,妇女们各挑一担清水泼到佛像身上为佛洗尘。接着,男女老少提着水桶,端着脸盆,互相泼洒,互相祝福,认为这样可以消灾除病,平安吉祥。成千上万的人随着优美的傣族音乐翩翩起舞,边跳边呼喊“水!水!水!”喊声动地,鼓锣之声响彻云霄,场面十分壮观。

 

系列散文 <wbr>七彩云之南4 <wbr> <wbr>多情的西双版纳

 

 

 

    泼水节期间,傣族青年喜欢到林间空地做“丢荷包”游戏。荷包用漂亮的花布缝制,内装棉纸、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缀以五条花穗,是爱情的信物。先是无目的地抛来掷去,后渐渐有了固定的目标,等姑娘有意识的让小伙子接不着后,小伙子便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姑娘,双双离开众人到僻静处谈情说爱去了。今天的“丢荷包”活动,在版纳的许多村寨,仍然是爱情的信物和媒介。但在一些开放城镇,只不过是一种纯粹的新年游戏。如果有机会你去版纳旅游,便会发现这种活动不过是对客人的一种尊重罢了。

    在版纳还有许多形式多样的婚恋故事。还有一种是卖鸡肉挑选对象的古老方式。傣历新年或其它节日时,姑娘会杀一只鸡,炖好后提到集市上卖,目的是等候自己意中的小伙子来买。如果有小伙子来买而姑娘又不喜欢,姑娘会说:“吃了再算”,知趣的小伙子就会走开。如果姑娘喜欢了来买鸡的小伙子,就会羞答答地低下头,请小伙子坐在身边让他品尝。这样,男女双方就会在茂密的树林里,一边吃鸡,一边倾吐互相爱慕之情。

    泼水节还要举行划龙舟比赛,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聚集到澜沧江边,观看一组组披红挂绿的龙舟竞赛,傣家儿女在“瞠瞠瞠”的茫锣声中和“嗨!嗨!嗨!”的哨子声中,劈波斩浪,奋勇向前,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紧张欢乐的气氛.

 

系列散文 <wbr>七彩云之南4 <wbr> <wbr>多情的西双版纳

 

    在版纳,如果要问留下最为难忘的感受是什么?版纳之夜便是其中之一。

    这是一个新月之夜,弯弯的月亮早早就挂在了墨蓝色的夜幕之上,点点的繁星更衬托出这夜色的幽静和深邃。宾馆内幽幽暗暗的灯光倒映在金湖的水面上,在徐徐夜风的吹拂下,泛着涟涟的磷光。

    我们被邀参加了设在露天舞台上的傣族歌舞表演。傣族是一个酷爱歌舞的民族,在那绚丽多姿丰富多彩的歌舞的海洋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姑娘们的孔雀舞和小伙子们的象脚舞了。20多年前,我曾看过傣族舞蹈家杨丽萍表演的孔雀舞,而今夜在这里亲历傣族姑娘那优美和谐的舞蹈,再加上那绵若杨柳风姿绰约的身姿,使人不得不相信,生在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的傣族姑娘,天生就是一个无可挑剔的舞蹈家。

 

系列散文 <wbr>七彩云之南4 <wbr> <wbr>多情的西双版纳

 

    多好的夜色呀,一弯新月在湖面上飘来飘去,湖畔那一簇簇美丽的凤尾竹,与湖中的月光、灯光相映成趣,牵动着游人的心。前面竹林里有歌声飘出,那是美丽的傣族姑娘在唱:月光下的凤尾竹,轻柔美丽像绿色的雾。竹楼里的好姑娘,光彩夺目像夜明珠……”

    这是一个民族的心灵歌吟。这歌声,是这方红土地上的声音,它载着这红土地上那源源不断的韵律汩汩流淌,它是傣族人民心灵深处的声音,它带着世世代代傣族人民对这方热土的眷恋、愿望和理想的寄托。

版纳的夜色没有功利,没有浮躁,经历了世俗风尘浸染的都市中人,置身于这样的夜色,你会感到,人,依然真诚……

 

 

    (为了方便网友完整阅读,重新把文字贴在下面)

 

多情的西双版纳

一提到美丽的西双版纳你会想到什么?神奇的澜沧江,美丽的凤尾竹,丛林里行走的大象,树枝上飞上飞下的美丽孔雀,热带雨林中的植物,光彩夺目像夜明珠似的傣家姑娘、还有那欢乐的泼水节,都答对了。

午夜,如果在地面上,刚撩开一缝面纱的月亮,大概已羞涩地躲藏到山后去了,然而,在高空飞机舷窗外的苍茫天穹里,白亮晶莹的月牙就躺在身旁,像童话中蓝色平静海洋上的一条小船,陪伴我们航行,驶向令人向往的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名字的得来,是源于傣族后来的一个伟大的首领帕雅真。他在其祖先定居的地方(即现在的景洪)建立了傣族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国“景龙金殿国”,自称“召片领”,傣语为“广大土地的主人”。当时这里分布着十二个傣泐部落,为与其它民族争夺平坝,他们就结成了一个称为“泐西双邦”的部落联盟组织,分头管理各种事务。帕雅真将这里的土地划分成12份,每份为千块田,委任给12个部落的头领。因此,这12份土地便是其统治的行政区。在傣语里,“西”是“十”的意思,“双”就是“二”,“版纳”就是“千块田”。那么,“西双版纳”就是“十二个一千块田”。

据史书记载,西双版纳古称勐泐,早在秦始皇一统中原时,傣族的祖先就已在这里繁衍生息了。汉代的史书上把傣族的先人称为“掸”,三国时诸葛亮南征平定南中,唐宋时期归属在“南诏国”的统治之下,元、明、清时期被称为“摆夷”,带有明显的种族歧视,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采用傣族人民自己的意见,于1953年成立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每个地方对人的称呼都不一样,到了西双版纳称呼小伙子为“毛多利”,称呼傣族姑娘为“少多利”。许多游客竟鬼使神差地叫“骚狐狸”,令人哭笑不得又无所适从。

在版纳,有许多古老传统的节日和奇闻轶事。比如说十八怪、丰富多彩的婚恋等等,真是闻所未闻。听过小和尚谈恋爱的故事吗?在傣族,男孩子到了一定年龄是要嫁出去的,而女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则会把女婿娶回家门。但是,在傣族,又是很重视男孩教育的。

傣族是一个信封佛教的民族,男孩子很小就被送进佛寺当和尚,在这里学文化,但他们学习写的文字却是傣文,而女孩子是进学校,学汉语。这就有了一个很奇特的现象,经过这样的教育方式的傣族青年,男孩子会写傣文而不会写汉字;而女孩子会写汉字却不会写傣文。傣族是个崇尚知识的民族,特别是傣族少女非常仰慕有文化的男孩。若谁家的男孩子没有进过佛寺,学不到文化,是不会赢得姑娘的青睐的。

在傣族,少男少女从很小就开始了谈恋爱,这便有了“小和尚谈恋爱”的风俗习惯。在我们去打洛的路上,在有些乡镇的街头,就看到有好多男孩子,身着和尚服饰,骑着自行车,后面带着如花似玉的傣族少女在街头穿行,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傣族人能歌善舞,也是最爱清洁的民族。傣历的元旦不在岁首,而是在傣历六月,当地人俗称“六月节”。在傣历新年活动中,傣家人以相互泼水祝福为一项主要活动,因此,傣历新年也被人们称为“泼水节”。

泼水节在每年公历4月中旬举行,为期3-5天。这三天中,每天都有许多大规模的傣家传统活动,第一天傣语叫“麦日”,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全村男女老幼盛装到佛寺,聆听佛爷念经和讲解历史传说,青年男女成群结队上山采摘野花做花房。中午,妇女们各挑一担清水泼到佛像身上为佛洗尘。接着,男女老少提着水桶,端着脸盆,互相泼洒,互相祝福,认为这样可以消灾除病,平安吉祥。成千上万的人随着优美的傣族音乐翩翩起舞,边跳边呼喊“水!水!水!”喊声动地,鼓锣之声响彻云霄,场面十分壮观。

泼水节期间,傣族青年喜欢到林间空地做“丢荷包”游戏。荷包用漂亮的花布缝制,内装棉纸、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缀以五条花穗,是爱情的信物。先是无目的地抛来掷去,后渐渐有了固定的目标,等姑娘有意识的让小伙子接不着后,小伙子便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姑娘,双双离开众人到僻静处谈情说爱去了。今天的“丢荷包”活动,在版纳的许多村寨,仍然是爱情的信物和媒介。但在一些开放城镇,只不过是一种纯粹的新年游戏。如果有机会你去版纳旅游,便会发现这种活动不过是对客人的一种尊重罢了。

在版纳还有许多形式多样的婚恋故事。还有一种是卖鸡肉挑选对象的古老方式。傣历新年或其它节日时,姑娘会杀一只鸡,炖好后提到集市上卖,目的是等候自己意中的小伙子来买。如果有小伙子来买而姑娘又不喜欢,姑娘会说:“吃了再算”,知趣的小伙子就会走开。如果姑娘喜欢了来买鸡的小伙子,就会羞答答地低下头,请小伙子坐在身边让他品尝。这样,男女双方就会在茂密的树林里,一边吃鸡,一边倾吐互相爱慕之情。

泼水节还要举行划龙舟比赛,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聚集到澜沧江边,观看一组组披红挂绿的龙舟竞赛,傣家儿女在“瞠瞠瞠”的茫锣声中和“嗨!嗨!嗨!”的哨子声中,劈波斩浪,奋勇向前,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紧张欢乐的气氛。

在版纳,如果要问留下最为难忘的感受是什么?版纳之夜便是其中之一。

这是一个新月之夜,弯弯的月亮早早就挂在了墨蓝色的夜幕之上,点点的繁星更衬托出这夜色的幽静和深邃。宾馆内幽幽暗暗的灯光倒映在金湖的水面上,在徐徐夜风的吹拂下,泛着涟涟的磷光。

我们被邀参加了设在露天舞台上的傣族歌舞表演。傣族是一个酷爱歌舞的民族,在那绚丽多姿丰富多彩的歌舞的海洋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姑娘们的孔雀舞和小伙子们的象脚舞了。我看过傣族舞蹈家杨丽萍表演的孔雀舞,而今夜在这里亲历傣族姑娘那优美和谐的舞蹈,再加上那绵若杨柳风姿绰约的身姿,使人不得不相信,生在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的傣族姑娘,天生就是一个无可挑剔的舞蹈家。

多好的夜色呀,一弯新月在湖面上飘来飘去,湖畔那一簇簇美丽的凤尾竹,与湖中的月光、灯光相映成趣,牵动着游人的心。前面竹林里有歌声飘出,那是美丽的傣族姑娘在唱:月光下的凤尾竹,轻柔美丽像绿色的雾。竹楼里的好姑娘,光彩夺目像夜明珠……”

这是一个民族的心灵歌吟。这歌声,是这方红土地上的声音,它载着这红土地上那源源不断的韵律汩汩流淌,它是傣族人民心灵深处的声音,它带着世世代代傣族人民对这方热土的眷恋、愿望和理想的寄托。

版纳的夜色没有功利,没有浮躁,经历了世俗风尘浸染的都市中人,置身于这样的夜色,你会感到,人,依然真诚……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