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系列散文 最后的三峡2 难忘张飞庙

(2008-09-02 08:28:11)
标签:

三峡

旅游

游记

 

 

系列散文 <wbr>最后的三峡2 <wbr>难忘张飞庙

 

难忘张飞庙

游轮继续在长江航行,站在船头向前远眺,峡谷凹缝之间的云彩正渐次散去,托出一轮鲜红的太阳来。空气格外的清新,吸入一口,顿觉精力饱满,足够当作一顿丰盛的早餐。

长江日夜不停地流淌着,我的心中却变得异样平静。此时,她似乎掏空了我的全部思想,全部信念,欲在流淌的净水中重铸我的灵魂。我用微小的、瞬时的目光,来仰视而非俯视这条圣水,隐隐听到一种天籁般的话语,在阔大遥远的时空中悄悄传递着,解读着,诸多尘世的痛苦与困惑,都变得如此渺小和不堪。而她那清澈的目光,也正在投来辽阔与谦卑的信号,让我在远眺之时呈上一份发自内心的敬意。

游轮渐渐减速,听说前面即是张飞庙,不觉精神大振。张飞的形象虽然清晰完整,但毕竟是从古典小说中感受到的,现在有实物可看,觉得与历史英雄人物的对话就近了许多。

下了游轮,仰头望去,苍翠的树丛掩映中“江上风清”四个黑底白字赫然在目。在陡峭的长江岸边,张飞庙亭阁飞檐,层楼峭拔,煞是壮观。

 

系列散文 <wbr>最后的三峡2 <wbr>难忘张飞庙

 

张飞庙又名张桓侯庙,面江背山,依山取势,殿宇巍峨,造型雄奇。由一组匠心独运的古建筑群组成,气势宏伟壮丽。既有北方建筑雄奇的气度,又有南方建筑俊秀的质韵,更有园林点染、竹木掩映、曲径通幽。它始建于一千七百年前,历代扩建,历尽沧桑,盛而不衰。

张飞生于涿郡,殁于阆中,为何竟在千里之遥的云阳长江边上建庙立碑呢?

民间有张飞“身葬阆中,头葬云阳”的凄美传说:

关羽败走麦城为孙权所害,时张飞驻守阆中,惊闻噩耗,悲愤交集,下令部下三日备齐白旗白甲,挂孝出征,为关羽报仇。范疆、张达二将深知不能如期复命,又惧张飞虎威,遂趁张飞醉卧之际,将之杀害,取下首级,直投东吴。吴王孙权得知刘备兴兵伐吴,深恐哀兵必胜,又恐魏兵乘虚而入,派人向刘备请和。范、张二将闻此消息,正在云阳途中,慌忙将张飞头颅抛入江中,逃遁他乡。当晚有一老翁在铜锣渡撒网打鱼,捞起张飞头颅,惊异之间,恍惚见张飞跪地哀求:生为蜀人,死当蜀鬼,请将头颅葬于蜀境。渔翁受托,泪如雨下,便将张飞头颅葬在云阳对岸的飞凤山麓,并邀集百姓修起最早的张飞庙。这便是张飞庙的来历,充满了凄婉的意境。张飞大义大勇,为人民敬仰,农历八月廿八日是其生辰,各地群众纷纷前来举行祭祀,颇具一定规模与影响。

张飞庙经历代修葺扩建,殿、楼、轩、阁、亭齐备,唐、宋、明、清历代均有遗迹,集历代建筑之精粹,构成一组完美的古建筑群,为世所罕见。它依山取势,坐岩临江,层层叠叠,错落有序。拾级而上,门前小桥流水,潺潺有韵;林木点染其间,铺排有序;入内,但见殿宇巍峨,古朴凝重。“巴渝胜境”实不过誉。张飞庙在地理位置和建筑上都很独特,还留下历代名流许多诗词、歌赋、书画、碑刻等大量的珍品。庙内石碑、摩崖等石刻及木刻书画作品多达六百余件。藏品年代远至汉唐,近到明清。各流派、各风格兼收并蓄。故有“张祠金石,甲于渝东”之赞,有文章、书法、雕刻“三绝”,“文藻胜地”名副其实。

 

系列散文 <wbr>最后的三峡2 <wbr>难忘张飞庙

 

庙内现存石碑和摩崖石刻及木刻书画多达数百幅,书画作品远自汉唐近至明清各代,名家荟萃,实为罕见。其中以木刻颜真卿书《争座位帖》;石刻苏轼作前、后《赤壁赋》大字长卷;石刻岳飞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黄庭坚书《唐韩伯庸幽兰赋》;郑板桥书写的诗文和竹石、兰石绘画等最为著名。此外还有刘墉、张船山、竹禅、彭聚星、龚睛碑、赵熙、郭尚元、张潮庸、刘贞安等人的木刻字画,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张飞庙的主要建筑和雕塑群是围绕着张飞的传说和其独具魅力的性格来布局、建造的。进了大门,就是结义楼天井,可见刘、关、张三人高举酒杯,仰天长望,沥血祭天,慷慨悲壮,给人以强烈的震撼。结义台前有四十年代孙元良驻军张飞庙时写下的赞颂张飞的诗句:“吾侯椎屠耳,辉煌酹大志,岂为高官爵,宅心在济世。”表达了对张飞的景仰。出结义楼往东是寄托张飞思念云长的望云轩,再过字画满地的楼廊,沿石阶而上便是祭祀张飞的正殿,中间是高大的张飞塑像,两旁是一组雕塑群。《三国演义》在写到张飞遇害时有一首诗赞云:“安喜曾闻鞭督邮,黄巾扫尽佐炎刘。虎牢关上声先震,长坂桥边水逆流。义释严颜安蜀境,智欺张郃定中州。伐吴未克身先死,秋草长遗阆地愁。”这一组塑像把诗句中的张飞“怒鞭督邮”、“义释严颜”、“长坂退敌”等传奇佳话塑造得栩栩如生。在整个正殿,张飞爱憎分明的性格,赤胆报国的精神,横扫千军如卷席的英雄气概都得到了形象的再现。

张飞庙处处保存了老百姓对张飞的敬仰之情,除了上面提到的建筑和雕塑,值得一提还有助风阁和据说是张飞书写的石刻。助风阁位于旁殿,是一个六角楼台。相传,张飞的神灵经常佑护这里的往来行船,常吹送三十里顺风,以保平安,因此后人筑此亭以示纪念。尽管只是一种传说,但却反映出人们对张飞的崇拜之情。与其相对应的还有一例:清代康熙年间的河道总督张鹏翮,乘船回家省亲途经张飞庙,狂言文臣不拜武将,张飞大显威灵,吹送逆风30里,所乘船只三日无法行走。最后,他备齐三牲三果上庙拜祭张飞,船才顺风而动,平安到家。后来,他写了一首感谢张飞的诗:“铜锣古渡蜀江东,多谢先生赐顺风,愧我轻舟无一物,扬帆载石填崆峒。”至今,张飞庙的石壁上仍有张鹏翮所题的这首诗。

 

系列散文 <wbr>最后的三峡2 <wbr>难忘张飞庙

 

张飞不仅是虎将,还善书画。庙内的碑室里可见到传说是张飞立马勒铭的《八蒙摩崖》拓片复制石刻,铭文云:“汉将军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郃于八蒙,立马勒铭。”还有一块传说张飞显灵书写的石碑:“一把铁枪扶社稷,三尺铜剑振乾坤。先生不知余名姓,赤胆黑面老将军。扶汗张将军。”其书法豪情奔放。龙蛇飞动,与张飞性格很是吻合。邓拓先生也曾写过《由张飞的书画谈起》的文章,比较完整的论述了这个话题,正如先生所说,现在我们很难说清上述的书碑是否真是张飞所书。但不管怎样,后人读此碑文一定会激起对张飞的敬仰之情。

由于张飞庙建筑群位于130米至160米之间,三峡水库蓄水达175米后,将会全部淹没。有关方面决定对张飞庙进行“搬家”,按照修旧如旧的保护原则迁建,也就是尽可能用张飞庙内所有能取下来的原材料进行迁建,搬迁至30公里以外的云阳县对岸。

慢慢悠悠走下石阶,再一次回头张望那“江上风清”四个字和巍峨的建筑群,心里想,真不知搬迁后的张飞庙是什么样?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