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6/middle/5a2c305bg9a04fcc5bc05&690感谢校园编辑新浪草根名博首页推荐
1月13日,大渝网上出现了一则名为《这个流浪汉很特别》的帖子,发帖者“一江春水”表示,这几天在火车北站广场都能见到一个很特别的“流浪汉”。这个“流浪汉”总是在火车站进站口处徘徊,却从来不跟人伸手要钱他戴着一副眼镜,满脸胡渣,看上去十分憔悴。白天,他会在火车站门口四处徘徊,而到了晚上,则会睡在广场花坛上。6天来,他从不主动和任何人说话,也不理会大家的询问。让人惊讶的是,就是这样一名“流浪汉 ”,真实身份竟然是一名刚进校的大学新生。
去年有位名校高材生丢失了车票在火车站饿的几近昏死,被发现后衣衫褴褛、斯文扫地。现在又是大学生放假回家的日子,尤其是那些刚上大一的学生,第一次离家那么长时间,所以回家的时候很是急迫,难免出些差错,所以对于这一位大一新生丢失车票并不新奇,但是有一点要说就是为什么我们在突发事件上一点自主能力都没有?为什么我们的大学教育总是在生产半成品?
记得05年我刚上大学,那时我未满十八岁,我是山东人要到东北去念书,从未出过远门的我毅然决定不让家长送,父亲把我送到火车站我便踏上了北去的列车,一路相安无事,下车后在陌生的城市,自己找出租,自己一路问到报名处,自己找宿舍,自己办保险,自己领军训服,我是85后,没出过门的我对这这新奇的一切没有畏惧,虽然打的的时候被狠狠的宰了一百块,虽然钱缝在裤子内兜里的我在拿钱的时候把裤子都撕破了,虽然在买洗漱用品的时候花了最贵的钱买了最次的产品,但是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都是游刃有余的。为什么这位大一新生会如此狼狈呢?
据说这位大一新生和那位快毕业的人都是性格内向,不善于交流的人,性格是根据自己生活环境而养成的,在校时间占据了很大空间。学校是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可是现在的学校除了教授知识,对学生的的性格从来不管,反而非常喜欢内向的学生,他们并没有认为自己在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方面并没有负起主动责任,授业解惑,不仅仅局限在授业阶段,更要在学生的人生观和自主能力上加以培养,这是学校所责无旁贷的。
我想没有人会忘记自己家里的号码,现在父母都忙于再外挣钱,习惯了用钱来照顾孩子,忽略了孩子性格的疏导,导致很多学生缺乏沟通能力.这位新生未赶上火车,宁肯在车站流浪,用最后的一块钱买棒棒糖也不和家人及同学取得联系,我想这种性格不是内向这么简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中国的小孩子倒了之后,不会自己爬起来,都是父母过去把他拉起来。我想这位学生当时的心理和小孩子一样,认为还有一个人来拉,这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一种惯性,是一种教育的病态。
美国有很多卖柠檬水的小孩子,他们都是在父母的导引下渐渐培养自理能力,而且学校也会用各种方法给孩子教授生活的方法,我们国家素质教育叫了很久,叫的山响,但是没有从根本上给我们的父母和老师的观念中渗透这种思想,知识能改变命运,但是光有知识没有主导命运的意识是远远不够的。
谁能给在人生的课堂上给我们的大学生上一课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