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菲来到巴黎,他在摄政咖啡馆打败了德国高手哈尔维茨(Daniel
Harrwitz)。在等待棋王安德森到来之际,他在巴黎摆起擂台,法国棋手纷纷登台打擂,结果一一败在他的手下。
摩菲名声雀起,成为巴黎上流社会的座上宾。布伦茨维克公爵是一名国际象棋业余爱好者,他经常邀请摩菲到巴黎歌剧院看演出。公爵在歌剧院有包厢,包厢里还摆放着一副精致的国际象棋。摩菲喜欢歌剧,当时歌剧院正在演出贝里尼的歌剧《诺尔玛》,摩菲想看,因此不得不一边看演出,一边同布伦茨维克公爵和伊苏阿尔伯爵下棋。棋局和歌剧的剧情同时发展。由于包厢离舞台很近,在下棋过程中,公爵和伯爵为一着棋而争论,台上的女高音都能听到。
还有一种说法是当时演出的是摩菲最喜欢,最想看的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
歌剧院对局,又称“歌剧院之夜”就是这样产生的。
棋局评注:
白方:摩菲对黑方:布伦茨维克公爵和伊苏阿尔伯爵
巴黎,
1858年,菲利道尔防御
1.e4 e5 2.Nf3 d6 3.d4 Bg4(?)
费舍尔认为,这一着很弱(This is a weak move
already.—Fischer)。黑方如下3...Nf6,稍好。
4. dxe5! Bxf3 5. Qxf3 dxe5 6. Bc4
黑棋为了吃马,两次动用象(Bg4、Bxf3),不符合开局原理
6. ... Nf6? 7. Qb3! Qe7 8. Nc3!
斯坦尼茨认为,这一着不去吃b7兵,是好棋!摩菲有很强的局面意识,他相信,白方局面优势的利益要远远大于一兵。
8. ...c6 9. Bg5

白方控制着d线和a2-g8斜线。白子主动,黑子被动。对于摩菲这样的国际象棋天才来说,这是胜局已定。
9. ... b5 10. Nxb5! cxb5 11. Bxb5+ Nbd7 12. 0-0-0! Rd8 13.
Rxd7!
白方最后的每一着都是好棋!黑方子力优势越来越大,但是子力被牵制住,动也动不了,要这么多子力又有什么用呢?!
13. ... Rxd7 14. Rd1 Qe6 15. Bxd7+! Nxd7 16. Db8+! Nxb8 17.
Rd8﹟

这一杀将又称“歌剧院的将杀”。
这场战争有点《三国演义》中的古代战争场面,白方小兵基本未动,主帅(王后)和战将跃马阵前,前赴后继。黑方还没有摆好阵势(完成开局),就被白方一举攻入核心,断送了国王。
全局演示:
布伦茨维克公爵和伊苏阿尔伯爵
摩菲
链接:http://www.chessgames.com/perl/chessgame?gid=123340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