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唐崇健企业管理 |
分类: 企业管理 |
企业发展要聚焦企业资源
现如今,做大做强是企业界的口头语。在不少场合和媒体,我们经常看到不少企业家匀饱含着对企业无限热爱的振兴民族经济的情怀,声情并茂地发誓:我们的企业要在3到5 年或5到10年进入世界“五百强”,产销突破1000亿,或者中国第一、亚洲第一、世界第一等等。没有人会怀疑这些企业家们的赤胆忠心,没有人对他们不是充满尊重和敬佩,也没有人认为进入“过千亿”、“五百强”或成为“第一”有什么不好,相反我们认为中国的经济规模总量与中国企业进入“五百强”的数量不成比例,我们也因此而忧心如焚。
我们唯一疑惑和担心的是这种“做大”情结会遮挡企业家犀利的眼睛,会骚扰企业家们脆弱的理性,会煽动企业家们忘乎所以的激情。在这种“做大”情结下面,一种盲目的“低成本扩张”、“多元化经营”、“品牌延伸”等理论则成为企业家们进行战略决策的法宝和圣经。
在企业界,一种个人英雄主义的崇拜在企业中蔓延开来:外国企业能干的我们也能干,而且比他们干得更好;别人能做得我们照样能做,而且比他们做得更成功。
于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这种非理性的意念和心理定势正在支配着企业中的每一个人。在一个所谓的项目可行性论证会上,即使有谁战战兢兢地提出:“这恐怕不是我们的竞争优势,是否再进行一下市场调研?”在老总们不屑一顾的目光中,这个人变成了胆怯保守、缺乏创新精神的落伍者。
在市场环境愈加复杂、竞争愈加激烈的今天,企业要想实现持续发展和二次创业以及转型升级的成功,企业必须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企业家也必须完成由艺术领导到科学领导、由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转变。企业的任何战略决策和选择必须建立在企业基本价值判断之上。具体的讲。企业资源统一于市场还是统一于技术,是做行业领导者还是行业追随者,是大众化还是差异化,是成本领先还是技术领先,是区域深入还是全面推进等,都是企业在科学分析自身资源能力的情况下必须做出的基本价值判断,而这种价值判断是企业进行战略决策的基础,在这种基础上,企业必须学会放弃,“有所为有所不为”。企业应该按照决策的原则和程序,选择那些符合企业基本价值取向的方案,而果断地放弃那些尽管充满诱惑但却背离企业价值取向的“禁果”。
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而有限的资源决定了有限的企业能力。“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企业和人一样,并不是无所不能。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要素以及企业的产品力、营业员销力、品牌力、信息力、学习力、竞争力等能力要素也必定有长有短。因此,企业的选择也应该做到“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否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否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凡是违背之一者都应该毅然决然的放弃。就像GE这样的实力雄厚的超级跨国公司,也不是遍地开花,它仅仅是把其有限的资源充分配置于它的“数一数二”的行业之中。事实证明,那种“脚踩两只船”、“鱼和熊掌均可兼得”的理念和做法,势必稀释企业资源,分散企业精力,导致企业在漫长的战线上散兵游勇,元气大伤,而最终被无情的市场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