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宝胜集团唐崇健杂谈 |
分类: 随感/杂谈 |
政府和企业应该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近日,看到一则报道称,英美建筑平均寿命分别为132年和74年,而中国建筑的平均寿命仅为30年。如此短命,让人痛心。由此,想到对于电线电缆,标准规定使用寿命为20~30年,特殊场合要求达到50年,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在许多工程中,使用了不到2~3年就不能再使用了。与此同时,中国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50%~60%的钢筋水泥,用铜量也占世界的40%。这样的短命建筑对不可再生的资源来说是巨大的浪费。
有人曾形象地说,我们有的GDP数字很好看,但并不是增加了社会财富,而是浪费了社会财富。如,建一座大桥,这是GDP,大桥因质量问题塌了,拆了又是GDP,再建一座还是GDP,这样增加了三次GDP,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但是真正的财富就是最后一笔。
整个社会很急功近利,很浮躁,这就是现实。GDP成了衡量发展的唯一尺度,求快贪富成为官员和企业家的终极目标,今天的钱今天拼命赚,没有人愿意为明天投资,更安全地赚明天的钱。时间就是金钱,已经成为冠冕堂皇的口号。
当然,我们一边看似高歌猛进、赚的锅满钵满,一边却在付出沉痛的代价。王家岭矿难,我们对救援行动表示赞赏的同时,我们的内心又该怎么想?对矿难的救援是政绩吗?这不免有点自欺欺人,带血的GDP是多么的沉重!
对企业来说,也应该有这样的思考。一味扩张、做大,还是要真正做强?很多企业家铁了心追逐驾驶更大的财富和利益,追逐个人的光环。一边造势,一边在走钢丝。
企业为什么活着?企业家为什么活着?其实,我们很少去考虑这个基本问题。企业也好,企业家也好,更好地活着是为了承担更多的责任,而不是放弃责任。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基业长青。
企业家要对社会心存敬畏。心存敬畏是做人做事做企业的根本,只有这样才会正视财富。其实财富不属于拥有它的人,只属于使用它的人。因此,财富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取”,而在于“施”。中国前首富黄光裕之所以折戟沉沙于财富的汪洋大海,源于沉迷财富,变得骄傲、武断、狂妄、自负,以致失去人生自由甚至祸及生命。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中国乳制品行业的三氯氰胺事件,一夜之间摧毁了众多曾经被认为“中国优秀企业代表”的企业和“中国优秀企业家代表”的企业家。今天,还有很多企业和企业家重蹈覆辙,比三氯氰胺更严重的山西、江苏的问题疫苗事件,揭示了医疗行业的黑幕,除暴露出权钱交易的腐败以外,更为严重的是,政府不顾民众死活,公然欺骗民众,更暴露出政府的信任危机,已经突破了社会公平正义的道德底线。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曾经优秀的企业变质?为什么会这样有恃无恐?源于全社会浮躁的快富心理,不管是企业家也好、政府官员也好,他们共同维系着巨大的利益链条,而公众却一直蒙在鼓里。只因为这样,一个庞大的“灰色产业”地沟油产业才得以红火了20年,而我们吃10顿饭,可能有1顿碰上的就是地沟油。公众被欺骗了20年、公众被伤害了20年,谁应该为此负责?
一个强调竞争、强调财富的社会,缺乏理性的经济伦理,诚实、守信和责任的价值体系是否还在?这难道是一个处于转型时期的国家的人民必须承受的吗?我想,转型,并不是借口,发展,也不是理由。中国既不能靠灾难,唤醒爱心;也不能靠教训,积累经验。我们需要全社会正确价值观的回归。政府和企业应该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经济效益退而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