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效应

标签:
电热效应 |
电热效应指的是热电体在绝热条件下,当外加电场引起永久极化强度改变时,其温度将发生变化的现象。它是热释电效应的逆效应。
电热效应(Thermoelectric
Effects)
原理
电介质中出现的热电效应(见热电性)的逆效应。热电体的温度变化时其极化强度会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如果在绝热条件下施加外电场来改变热电体的极化强度,则其温度亦会发生变化;后者称为电热效应,类似于顺磁体的绝热去磁(见磁热效应)。绝热去磁是获得1K以下低温的重要方法,利用绝热去极化也可以获得致冷,目前用氯化钾或氧化铷晶体掺杂,可获得由1K附近到mK级致冷。与绝热去磁相比,绝热去极化因为不需要强磁场而只需电场,在技术设备上要简单得多。由热力学知在绝热条件下施加于电介质的外电场改变ΔE时,其温度变化limT→0(ΔS)T=0
区别
电热效应与焦耳效应不同。后者是物体中通过电流时引起温度变化的现象,是不可逆的;而前者是外加电场引起热电体的温度变化,是可逆或部分可逆的。但当焦耳效应同电热效应同时存在时,前者可能淹没后者。为此,目前的技术水平只能限制在高电阻率的绝缘材料中应用电热效应。在相变温度附近,电热效应最强。例如:铁电磷酸二氢钾(KDP)在其居里点以上1左右环境中,当电场强度达到102kV/m时,其温度变化可达0.1。
巨电热效应
前一篇:磁制冷
后一篇:镍和铁基非晶合金的磁热效应-常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