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长进最大的是人格
(2011-04-07 10:41:25)
标签:
人格处事能力《大学》道德品质现代汉语词典杂谈 |
读大学长进最大的是人格 首先请允许我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替对方辩友破题。
就读大学长进最大的是人格一题而言,其关键词为人格,他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意思有三。
1、性格、能力、气质。2、权利、义务的主体资格。3、道德品质。
其第一点体现的是艾森克所的说:“人格乃是决定个人适应环境的个人性格、气质、能力和生理特征”
第二点是卡特尔所说的:“人格乃是可以用来预测个人在一定情况下所作行为反应的特质”。
三是人格心理学家阿尔波特说的:“人格乃是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的身心体系”。
其中还有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他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由此可见人格一词并没有一个特定的定义所在。
但从以上结论出发,人格却是基于客观环境的基础之上的一种主观能动性的趋向。是人在客观中自我格式规范之后的一种自我价值趋向。
好现在让我回到我方立场上来,大学既高等专科学校,具备专业性与学问性,当然我们也可以把本辩题看作是在读《大学》这本书籍。而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与有关的学术学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根据韦伯斯特词典1997年的定义:知识是通过时间、研究、联系或调查获得的关于事物事实和状态的认识,是对科学、艺术或技术的理解,是人类获得的关于真理和原理的总和。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为了有利于经济分析,将广义的知识按内容分为如下四种:1、“知道是什么”的;2、“知道为什么”的;3、“知道怎么做”的;4、“知道是谁”的。而这也是基于客观环境。
由于知识是在认识和经验建立的原则上产生的知道什么的学识,而人格也是根据客观环境为基础的主观性表象。所以我方认为人格的定向源于知识,知识定位人格。
1、苏格拉低说过“知识即至善”气质、能力、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处事能力,而处事能力却源泉于人的文化环境,根据人的知识面用来分析事物,决定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处理什么样的事,去表现什么样的个性特征。就像一个苹果,我要吃的优雅并突出我自己与众不同的风格,可是在我没有学识之前,我会知道在我面前的这个叫什么,是什么吗?
2、人作为社会人的角色出现,不能脱离群体而孤立存在,根据不同的环境,会产生不同的主观意识。人作为社会的个体,是在不断的实践与认识的基础上,不断的改变个人的行为。而自主的形成了一种自我人格定位。
3、知识来源于生活,归根于生活。人格的思想道德来源于教育资本和行为规范。具备社会性、主体性和个人性,那么我们依靠什么来衡量我们的道德品质,这个衡量的标准从何而来?还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