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简析碑刻书法的文化价值

(2018-12-11 09:15:54)
标签:

文化

分类: 蒋吉华书画言论

 

简析碑刻书法的文化价值

——以宋代范仲淹作记苏舜钦书写邵竦篆刻的

《岳阳楼记》为例

蒋吉华

 

书法是中国汉字的书写艺术,是最能代表和反映中国文化的独特艺术。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价值是社会的产物,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能够满足人的一定生活需要。几千年来,碑刻从帝王将相的刻碑记功,到名门望族的庙碑家训;从文人墨客的石刻翰墨,再到市井草民的贞节牌坊,都表现出中国人对碑刻文化的浓浓情意。碑刻,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我国历史文明的见证。宋代碑刻是宋代政治、经济、社会、家族、礼俗、宗教、历史和文学艺术的浓缩。其中,宋代滕子京重修的岳阳楼和范仲淹作记、苏舜钦书写、邵竦篆刻的《岳阳楼记》,其主要文化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岳阳楼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形势——碑刻的记史作用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这篇文章时,北宋王朝因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复杂尖锐,民族矛盾由于契丹的威胁,西夏的侵略,显得日益严重。不少有远见的知识分子要求实行政治变革,并以范仲淹为中心,形成一支较有进步性的力量,与代表大地主官僚利益的“邪党”作斗争,由于大地主官僚的经济力量仍然保持支配地位,在政治上也握有实权,因而范仲淹一派中的许多人都一再遭到打击,成了降职远调的官吏。正如文中所写,庆历四年春,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庆历三年,副宰相范仲淹提出整顿政事的主张,遭保守派反对而未能实施,他比滕子京早一年被贬官邓州。

范仲淹,北宋名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1043年范仲淹对当时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保守派的反对未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

欧阳修、范仲淹的好友苏舜钦也于1044年秋,遭守旧派迫害,被贬为民后到苏州居住,并潜心于文学创作与庭院设计,修建了沧浪亭,并著有《沧浪亭记》。

二、《岳阳楼记》是一篇美文——碑刻的叙事审美价值

范仲淹的好友滕子京被贬谪守岳阳州,重修岳阳楼,写信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图》。

滕子京的《求记书》情真意切。它开章明义:“窃以为天下郡国,非有山水环异者不为胜,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成著。”四个衔接紧凑的排列句,层层递进,既对名山胜水修建楼亭予以赞许,又对能够传之久远的风景名胜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也提出了求记的原由。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优美的一种文字,她集音形义于一体,具有独特的魅力。她自诞生之日起就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和信息符号,更是传承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

范仲淹收信后,多次阅信、观图,并构思,3个月后写出了《岳阳楼记》。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成为中国古代散文最经典的艺术瑰宝。《岳阳楼记》的美,首先在于语言美。该文通篇骈散结合,句式灵活多变,参差错落,对偶、互文、排比、比喻、借代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句华丽与质朴兼而有之。其叙事简洁明了,绘景形神兼备,议论精警新颖。《岳阳楼记》的美还在于形象美,景物之美显而易见。

《岳阳楼记》不仅是一朵文学奇葩,也是一个精神标尺,一道文化风景,千古流芳。

岳阳楼端庄浑厚,在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上很有气魄,好像直接从洞庭湖里长出来的,楼与湖融为一体。站在岳阳楼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远近美景。正如《岳阳楼记》曰:“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不愧是大文学家,文中连用春风、丽日、微波、碧浪、鸟飞、鱼游、芷草、兰花、月色、渔歌等十个美好的形象,推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的快乐情境。

整篇文章有形、有景、有情、有人、有物的铺垫,而且全都用优美的文字来表述,用了许多修辞手法。达到了“形境”、“意境”、“理境”三境之美俱全。再加上贯穿始终的文字之美,算是“四美”俱全。

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滕子京因为岳阳楼而不朽,而岳阳楼又因为范仲淹的一记而不朽。若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及其碑刻,岳阳楼的文化价值、绝妙景观和洞庭湖水的秀奇风光不会有那么多人知道。

三、《岳阳楼记》系苏舜钦书写邵竦雕刻,其文化价值凸显

苏舜钦何许人也?《岳阳楼记》为什么要请苏舜钦书写?

苏舜钦(公元10081048),字子美。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省中江县广福镇),曾祖时迁至开封。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复起为湖州长史,但未赴任就病故了。

在文学方面,苏舜钦工诗并擅长散文。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评他的诗"笔力豪隽""超迈横绝"。《宋史•苏舜钦传》也说他"时发愤懑于歌诗,其体豪放,往往惊人"。在宋诗历史上,苏舜钦与梅尧臣齐名,世人称之为“苏梅”。

苏舜钦擅写草书,被称为草圣。明王世贞在《弇州山人题跋》言:“山谷与公先后具服膺素师。”“公”即为苏舜钦。就是说怀素的教导铭记在心,衷心信奉。可见,苏舜钦的草书,多得法于怀素。但他的书法成就历来被其诗文和政治的影响所淹没。他的书法及其“学书为人生一乐事”、“以心为本”的抒发性情的书学思想,都显现出宋“尚意”书风的征兆。欧阳修、宋四家等书家都继承或借鉴了他的书学思想,应该说,他是宋“尚意”书风的启蒙者。[1]

苏舜钦在苏州生活约3年,不仅写了许多有关沧浪亭和苏州的诗作,而且还创作了许多书法作品。特别是苏舜钦的草书在宋朝声誉很高。欧阳修对他的书法艺术作了“善草书,每酣酒落笔,争为人所传”的评价。

滕子京重新修建已经消逝的岳阳楼。一经落成,就成为巴陵乃至岳州的地标性建筑,引起一片赞誉。

1046615,滕子京写信给范仲淹,请他为岳阳楼写一篇记。在反复揣摩了滕子京送来的图画之后,并于秋高气爽的915写成《岳阳楼记》。文章尚未送离邓州,人们就争相传抄。

鲜为人知的是,广为流传的《醉翁亭记》《岳阳楼记》都是因苏舜钦写的《沧浪亭记》而来。当时苏舜钦将《沧浪亭记》寄给了欧阳修,欧阳修看完后写出《醉翁亭记》,又将两篇文章一起寄给范仲淹。这期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后写信请范仲淹为岳阳楼作记,范仲淹看了《沧浪亭记》和《醉翁亭记》后,才写的《岳阳楼记》。[2]

《岳阳楼记》这么好的文章,又出自当今政治明星范仲淹之手,闻到人们铺天盖地的赞誉声,滕子京决计为《岳阳楼记》立碑,供世人观赏,留后人缅怀。于是又提笔写信给范仲淹,请他一并代劳书写“记文”。而范仲淹却请文坛大哥欧阳修书写。范仲淹希望借他的名望为岳阳楼锦上添花,但欧阳修首先想到了还在落难的朋友,于是向范仲淹推荐了苏舜钦。

苏舜钦的书法水平范仲淹当然知道。欧阳修一提起,范仲淹立即就给舜钦写信请求。此时,舜钦在苏州已谪居一年多,既然是恩师相请,便毫不客气地答应了。[3]

苏舜钦此前对《岳阳楼记》已拜读过,但真正拿到原文,还是一口气连读了几遍,彻底被文章征服,感叹自愧不如,并隐隐感到,欧阳修推荐他,一定别有用意。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

这不是在提醒我么?舜钦这样想着,越发不安起来。是怕我从此真的一蹶不振,假借范文正公之文,委婉地给我番激励。真是一片苦心呀。

一连数日,舜钦都在反复吟诵、体味这篇大作,篇章字句早已滚瓜烂熟。一天,苏州的天气蓝天白云,舜钦在沧浪亭酒后乘着醉意奋笔疾书,360余字一气呵成,用简约的笔墨线条表现出了丰富的韵律和意境,整幅作品晖荫交错、虚实相彰、气象万千。

滕子京收到舜钦的手迹,喜出望外,逢人便述苏子美书法果然不同凡响。

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凝练的物化形态的书法艺术,发挥着别类艺术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于是,滕子京又请来著名雕刻家邵竦刻字上碑。这样,滕楼,范记,苏书,邵刻,成为岳阳楼“四绝”,无数文人墨客蜂拥而至。人们争相吟诵范仲淹的美文,争相临摹苏舜钦的书法,成为岳州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4]

可见,书法艺术的信息记载与信息传播的社会实用功能和审美、表达思想与社会教化功能在岳阳楼的碑刻中得到了体现。 

四、修楼、作记、书丹、刻额,表现出四人志同道合及其爱国情怀——碑刻的抒情人文价值

岳阳楼耸立在岳阳市西门,紧靠洞庭湖畔。它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更使此楼显赫。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登览胜境,并记之于文,咏之于诗,形之于画。

然而,宋代岳阳楼的重修,滕子京功不可没。

滕宗谅(990--1047年),字子京,河南洛阳人。他被贬谪到岳阳后,不计个人荣辱得失,以国事为重,勤政为民,办了几件好事,如扩建学校、修筑防洪长堤和重修岳阳楼等。这些事深受百姓称赞。范仲淹借楼写湖,凭湖抒怀,真正的意图是对挚友的婉转规劝,惟恐招来祸患。在《岳阳楼记》中规劝他应有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深知重修岳阳楼要花很多钱,担心有人再次借此攻击滕子京,所以在文章一开头就用“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既是对他政绩的肯定和颂扬,又是为他被贬谪再次辩白;同时告诉他人,他是在干出大成绩后才重修名胜古迹岳阳楼的,意在堵塞攻击者之口。

 因滕子京政绩显著,1047年初主政苏州。苏、滕二人本是志同道合之士,于是,经常在一起交游、作诗唱和。但好景不长,3个月后滕子京病逝。

对朋友之死,苏舜钦悲痛万分,亲自为滕子京写下祭文,称赞他“忠义平生事,声名夷翟闻。言皆出诸老,勇复冠全军”。而且“禀之刚明,精于义断;学有根柢,才无涯岸”。[5]

《宋史》滕子京传曰:“宗谅(滕子京,名宗谅)尚气,倜傥自任,好施予,及卒,无余财。所莅州喜建学,而湖州最盛,学者倾江、淮间。”

《岳阳楼记》推崇的先忧后乐的“古仁人”,既是范、滕二公终生实践和追求的目标,也是范公对滕公敢于任事的肯定和褒扬。滕子京于岳阳楼的功迹,主要表现在对岳阳历史文化的大力弘扬。

《岳阳楼记》旗帜鲜明地标举出了一个有理想、有操守的封建士大夫的人生观、价值观,含蓄委婉地肯定了滕子京对待贬谪的正确态度,特别是对待贬谪作出了有别于历史上任何思想家和政治家的价值判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宏论在当今仍然具有认识意义、教育意义和民族精神。

苏舜钦在离岗守制、弃官备考的日子里,也心系家国、情牵民君,每当重要的历史时刻,他都会挺身而出捍卫道义。他义无反顾地以忠尽孝,把“孝道”从“血缘之情”提升到了“家国之义”的层次。欧阳修评价他:“君状貌魁伟,慷慨有大志,少好古,工为文章。所至皆有善政。官于京师,位虽卑,数上疏论朝廷大事,敢道人之所难言”。[6]

再看邵竦。他是今江苏丹阳县人。王琪守润州时,将他推荐给朝廷,皇帝赐号“冲素处士”。邵竦尤工“钗股篆”。范仲淹守桐庐时,在严子陵钓台建了严先生祠堂,并撰《严先生祠堂记》,这篇记便是请邵竦以篆体书丹刻石的。范在给邵求墨宝的书信中写道:“今先生篆高四海,或能枉神笔于片石,则严子之风,复千百年未泯。”其推崇敬慕之意是很高的。邵竦崇尚严子陵的为人,亦仰慕范仲淹的品格,接信后欣然允诺。此碑后世称为奇观。1038年,范仲淹知润州时,滕子京因于九华山服母丧期满,在赴湖州任所途中,转道丹阳,拜访范仲淹,并与邵竦结缘。楼成,求范记、苏书,再请邵竦“篆额”,这便是自然的了。[7]

邵竦刻的《岳阳楼记》原文,因宋神宗年间一场大火被毁,真迹无法目睹了。今天看到的系清代文人篆刻。

《岳阳楼记》不仅是一篇美文,更是一笔重要的文化财富。学者梁衡在题为“《岳阳楼记》留给我们的文化思考和政治财富”的讲座中指出:《岳阳楼记》以一文之力能抗六代之易,三世之变。368个字讲述了该怎样做官、做人、写文章。做官,应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忧民、忧君、忧政;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才会得到人民的支持和爱戴。做人,应有独立、理性、敢于牺牲的人格。写文章,要达到“三境之美”:景物之美、情感之美、哲理之美。这些,修楼、作记、书丹、刻额者做到了。

北宋《渑水燕谈录》曰:“滕子京修楼,属范文正公为记,苏子美书石,邵竦篆额,亦皆一时精笔,世谓之‘四绝’云。” “四绝碑”至今依然完好。

“天下四绝”中的四位仁人志士以天下为己任,并身体力行,在文化精神人格上树立了光辉典范,其言行熏染了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再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他们的爱国忧民精神同出一源,无一例外地受到了《岳阳楼记》精神的影响,丰富和发展了民族文化。

五、物景是形,文化是魂,楼以文存,文以楼传——寓教于游,社会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岳阳楼廊内除了迁至而来的石碑外,还新增了40余方新碑。书法作为一种元素、一种精神、一种气氛、一种象征,植根于人们的思想里,给人以知识的启迪,艺术的享受。书法还作为一种人文景观、文化承载体,在社会文明进步中扮演着独特而重要的角色。

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中唯一的一座保持原貌的古建筑。198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平均每年接待游客量高达100万人次,每年的门票收入都稳定在6000万元左右。

何以如此,因为文化是魂,楼以文存,文以楼传。因为岳阳楼具有诗书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文物角度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等价值,还有人文景观方面的旅游价值。

                     (原载2018年11月7日《书法导报》)                                   

注释:

[1] 侯东菊《鲜为人知的书家——苏舜钦》论文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百度文库 专业资料

[2] 新华网2017-05-04 17:09 来源:四川日报 记者 雷

[3] 许晓韧《沧浪翁苏舜钦》第十章曙光重现 文星陨落,第231页,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46月第1

[4] 许晓韧《沧浪翁苏舜钦》第十章曙光重现 文星陨落,第232页,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46月第1

[5] 许晓韧《沧浪翁苏舜钦》第十章曙光重现 文星陨落《祭滕子京文》,第235页,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46月第1

[6] 许晓韧《沧浪翁苏舜钦》附3欧阳修《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第288页,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46月第1

[7] 陈湘源的博客 岳阳楼“天下四绝”之四 《邵竦篆额》2013-08-10 10:58: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