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唐僧肉的烹调方式研究——读《西游记》(二)

表1. 《西游记》中诸妖对唐僧肉拟采取的烹调方式
妖怪名称 |
居住地 |
背景 |
预采用的烹调方式 |
备注 |
寅将军(老虎精) |
双叉岭 |
无 |
生吃 |
吃了唐僧的两个从人 |
黄风怪 |
黄风岭 |
灵山脚下偷油的老鼠 |
或煮或蒸,或煎或炒 |
|
白骨精 |
骷髅山 |
无 |
或蒸或煮 |
并未拿获唐僧 |
黄袍怪 |
碗子山波月洞 |
二十八宿奎木狼下界 |
— |
唐僧自己送上门 |
金角、银角大王 |
平顶山莲花洞 |
太上老君看炉的童儿 |
蒸 |
|
圣婴大王(红孩儿) |
号山枯松涧火云洞 |
牛魔王、铁扇公主之子 |
蒸 |
|
黑水河鼉龙 |
黑水河 |
泾河龙王之子,西海龙王外甥 |
蒸 |
其实是一只扬子鳄 |
灵感大王 |
通天河 |
观音莲花池中的金鱼 |
生吃 |
|
独角兕大王(青牛怪) |
金兜山金兜洞 |
太上老君的坐骑 |
蒸 |
其实是一头雌犀牛 |
蜘蛛精 |
盘丝岭盘丝洞 |
无 |
蒸 |
唐僧自己送上门 |
多目怪(蜈蚣精) |
黄花观 |
无 |
— |
唐僧自己送上门 |
青狮、白象、大鹏 |
狮驼岭、狮驼城 |
文殊、普贤坐骑,如来佛娘舅 |
蒸 |
已经上笼屉蒸了一会儿 |
白鹿精 |
比丘国 |
寿星坐骑 |
剜唐僧心肝 |
|
南山大王(豹子精) |
隐雾山折岳连环洞 |
无 |
蒸或用大料煎 |
|
避寒、避尘、避暑大王 |
青龙山玄英洞 |
无 |
用酥合香油煎着吃 |
|
上面这张表总结了《西游记》中诸多要吃唐僧肉的妖精拟采取的烹调方式。从中可以看到,大多数妖精对唐僧肉都打算采取蒸的方式进行烹调,比例占到60%.这可能与这些妖怪都有仙界背景和坚持修行有关。其中金角和银角大王、独角兕大王、青狮、白象、大鹏等都是天上神仙的坐骑或侍童;黄风怪、圣婴大王、黑水河鼉龙也都有很深的背景;白骨精、蜘蛛精和豹子精属于自学成才的“草根”,结果都被孙悟空一棒打死。
除了蒸以外,双叉岭的老虎精和通天河的灵感大王打算生吃唐僧肉,前者还吃了唐僧从长安出发时带来的两名从人。比丘国的鹿精打算以作国王“药引子”的名义剜唐僧的心肝。如果一旦成功,唐僧的心肝自然不可能落入国王之口。青龙山的三个犀牛精避尘、避暑、避寒大王则想把唐僧肉用酥合香油煎着吃,是所有妖精中口味最重的。据《诸蕃志》记载,“苏合香油,出大食国,气味大抵类笃耨,以浓而无滓为上,番人多用以涂身。闽人患大风者亦仿之。可合软膏,及入医用。”可见酥合香油(苏合香油)是一种药食两用的珍贵的油脂,也正因为如此,犀牛精每年才让金平府的百姓贡上这种香油。
这三只相比之下口味颇重的犀牛精,不但没能用香油煎吃唐僧肉,反而落得个肢体分解、尸骨无存的下场:六只犀角,一只留在金平府,四只由奎木狼、角木蛟、斗木獬、井木犴带上天宫进贡玉帝,剩下一只由唐僧师徒带到灵山献给如来佛祖;避寒大王的肉被井木犴吃掉了一部分,剩下的送给了西海龙王父子;避尘大王和避暑大王的肉被分给了金平府的官员;三张犀牛皮用来制造铠甲。值得注意的是,由唐僧师徒带走的这只犀角后来并未见他们献给佛祖。当阿傩、迦叶尊者向他们索要人事时,完全可以用这只犀角搪塞一下,但他们也没有拿出来。
要吃唐僧肉的妖精,其目的实现的程度和他们自身的本领与背景是成正比的。比如神通广大、实力雄厚的青狮、白象是文殊、普贤菩萨的坐骑,而大鹏更是如来佛祖的娘舅,他们是最接近目的实现的妖怪,师徒四人已经被放入笼屉上锅蒸了。相对比而言,本领不高又没什么背景的白骨精虽然屡施变化,但自始至终也没能拿获唐僧。
2017年2月22日15时52分于兰州大学勤博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