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2020届高三毕业生六月供题(二)文综地理试题【解析】

标签:
材料财经启迪慧想文综气温时尚 |
分类: 文综地理(高考冲关文综地理) |
一、选择题
在西北太平洋,9~11月生成的台风通常称为秋台风,其强度强、危害大,甚至可形成双台风、多台风共舞现象,这种现象在大西洋、印度洋极少出现。此时, 影响台风路径的副热带高压开始东退南移。下表为1949 ~2018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的台风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项目统计 |
夏季 |
秋季 |
生成台风个数 |
815 |
792 |
超强台风个数 |
148 |
222 |
超强台风百分比 |
18.2% |
28.0% |
1.
秋台风登陆最多的省份可能是(
A.
广东
2.
与夏台风相比,秋台风强度强、危害大的原因是(
A.
登陆频率更高
C.
冷空气势力弱
3.
与形成西北太平洋双台风、多台风共舞现象关系最密切的因素是(
A.
海流速度
【答案】1. A
【解析】
【1题详解】
秋季,由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东退南移,受其影响,秋台风主要在我国南部沿海登陆,广东受其影响最大,故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夏季向秋季过渡时,太阳直射点从北向南移动造成的海水温度偏高,积累更多热量,提供给台风的能量更大。读图可知,秋台风比夏台风登陆频率低,此时冷空气势力增强;海面摩擦力不会随季节而发生改变。故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故选B。
【3题详解】
西北太平洋海域面积广阔,若海水温度偏高,易造成双台风、多台风现象多发。海流速度、海水深度、海水盐度和台风发生关系不大。故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故选D。
【点睛】台风其实质就是热带低气压。在热带地区,气温越高,气压越低,台风的强度越大。因此分析台风的形成、强度应该从气温的角度进行分析。
农业生产除了对自然环境有较强的依赖性之外,还受到劳动力、资本等人为要素投入的影响。下图示意1978
~2015年中国农业资本存量重心时空变化格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中国农业资本存量重心(
A. 1978~2015年期间在南北方向上表现为一直向北推进
B. 1978 ~2015年期间在东西方向上表现为一直向西推进
C. 1994~2015年期间东西方向移动的距离小于南北方向
D. 1994~2015年期间东西方向移动的距离与南北向相当
5. 1978~1994年期间,中国农业资本存量重心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A.
东部地区注重工业、服务业的发展
C.
西部地区注重工业、服务业的发展
6. 1994~2015年期间,与中国农业资本存量重心移动趋势关联度最小的是(
A.
农村劳动力转移
【答案】4. C
【解析】
【4题详解】
1978~2015年期间,中国农业资本存量重心整体向北推动,但并非一直向北推动,如1990~1993年,中国农业资本存量重心向南推动,A错。1978~2015年期间,中国农业资本存量重心先向西推进,后向东推进,B错。1994~2015年期间,中国农业资本存量重心东西移动大约2.5°(经度),南北移动大约3°(纬度),东西方向移动距离小于南北方向,C对,D错。故选C。
【5题详解】
1978~1994年期间,中国东部地区注重工业、服务业的发展,且工业化和城市化推动速度较快,故中国农业资本存量重心向西移动。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也注重工业和服务业发展,但发展速度和水平低于东部地区。故A选项正确,BCD项错误。故选A。
【6题详解】
1994~2015年期间,中国农业资本存量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与西南方向劳动力流失、城乡发展差距、东北方向农业技术推广密切相关,与农业地域类型关系不大。故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农业区位因素的掌握。
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气候,水源,地形,土壤。
社会经济:市场,交通,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工业基础,劳动力,地价水平。
布维岛(下图)是地球上最偏僻的海岛之一,连捕鱼船都很少会来附近作业,岛.上仅有气象监测站和科考站。岛上覆盖着数十米厚的冰川,而周边海域的水温却很不寻常,夏季能达到20°C以上,海豹、磷虾等生物在此聚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捕鱼船很少来布维岛附近作业,是由于该海域(
A.
渔业资源匮乏
8.
布维岛周围海域水温较高的原因是(
A
海底岩浆缓慢渗出
C.
厄加勒斯暖流增温
【答案】7. C
【解析】
【7题详解】
从该岛所处的位置分析,该地地处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海域面积广阔,暴风频率较高,航行难度大,危险性高,受西风漂流影响较大,B错误,C正确。渔船到达少,渔业资源受人类影响较小,渔业资源丰富,A错误。从题中不能获得暗礁多少的信息,一般暗礁丛生的地方鱼类资源更丰富,更有利于渔业生产,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该地位于大西洋洋中脊附近,板块张裂,海底岩浆缓慢渗出,影响海水温度,A正确。西风漂流为寒流,不能增温,B错误。该地受西风漂流影响,CD错误。故选A。
盐风化作用是因盐结晶膨胀而导致的岩石露头(注:地下岩体露出地表的部分)表面颗粒分解或脱落的物理风化作用。因盐风化作用,岩石露头表面(主要是侧面)易形成各种形态的风化穴,下图示意甘肃酒泉某地红色砂岩露头的盐风化穴,该地平均年降水量仅为84m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下列有关盐风化形成条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可溶性盐类物质
C.
坡度较陡的地势
10.
若该地红色砂岩四周年降水量相同,岩石的盐风穴发育较明显的--侧是(
A.
偏西侧
11.
我国东部沿海海潮平均高潮线与最大涨潮线之间的区域也存在盐风化现象。与甘肃酒泉相比,该区域红色砂岩形成的风化穴(
A
更大排列更密集
【答案】9. C
【解析】
【9题详解】
由题 “盐风化作用是因盐结晶膨胀而导致的岩石露头表面颗粒分解或脱落的物理风化作用。因盐风化作用,岩石露头表面(主要是侧面)易形成各种形态的风化穴” 可知,盐风化需要盐分结晶,需要可溶性盐类物质溶于水,在岩石空隙中汇聚,随蒸发水分排出,盐分结晶,故需要可溶性盐类物质、含有孔隙的岩石和干湿交替的环境,ABD项正确。地势陡缓对盐风化无明显影响,C不正确。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选项,故选C。
【10题详解】
若该地红色砂岩四周年降水量相同,岩石四周含盐水分相同,但岩石南侧为向阳坡,光照较强,水分蒸发强烈,盐分结晶膨胀作用强,盐风穴发育较明显,B正确。故选B。
【11题详解】
甘肃酒泉等地降水为淡水,盐分为岩石内部的可溶性矿物溶解形成,其溶解、下渗、蒸发线路较稳定,形成的盐风化穴规模较大。我国东部沿海海潮平均高潮线与最大涨潮线之间的区域的盐风化,其盐分主要来自海水、潮水,盐分作用面积大,线路多,形成的风化穴数量多,规模较小,D正确。故选D。
二、综合题。
1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越南地处热带,国土面积33万km2,人口约1亿,经济以农业为主。目前越南水稻产量已占到全国粮食总产的85%,是地少人多地区高商品率的典型代表;越南大米价格普遍低廉,国际竞争力强。2004年以来,越南位居世界第二大稻米出口国;截止到2017年,越南大米已出口到全球约150个国家和地区。中越两国水稻生产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近年来,越南大米已占到我国进口大米总量的“半壁江山”;我国通过农业配套要素的出口为越南水稻种植提供支持。下图示意越南水稻种植区。
(1)与同为地少人多的日本相比,越南水稻商品率较高,分析其原因。
(2)中越两国水稻生产互补性强,说明中国水稻生产的优势社会经济条件。
(3)指出稻米出口对越南土地利用带来的影响。
(4)请为越南进一步提高大米国际竞争力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越南农业用地面积大;粮食总产量中水稻占比高;纬度低,热量丰富,(水稻一年三熟)产量高。
(2)我国机械化水平高(或农业加工技术强、农业专业人才多);我国水稻育种技术强;我国人口众多,需求量大。
(3)扩大稻田规模,改变土地利用结构,导致过度开垦,土壤肥力下降。
(4)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稻米品质;出台优惠政策(给于出口农产品税收优惠或价格补贴);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加强国际合作
【解析】
【分析】
题目通过越南水稻产区的位置、水稻产业状况等,考查区域农业区位条件的分析能力、农业发展影响分析能力和农业发展措施的总结能力。
【详解】(1)分析越南水稻商品率较高原因,可以从越南的地形、水热条件、种植结构分析。由图可知,越南平原面积较大,农业用地面积大;纬度低,地处热带,热量丰富,水稻一年三熟,单位面积产量高;粮食总产量中水稻占比高,总产量高等。
(2)说明中国水稻生产的优势社会经济条件,可以从中国的农业技术、机械化水平及粮食市场方面分析。我国水稻育种等农业技术较强、农业专业人才多;我国工业较发达,农业机械化水平高;我国人口众多,稻米市场需求量大等。
(3)指出稻米出口对越南土地利用带来的影响。主要从土壤、土地利用方面分析。稻米出口规模扩大会刺激稻田规模扩大,改变土地利用结构,增加水稻种植比例;导致过度开垦,加剧山区水土流失;土壤过度利用,造成土壤肥力下降等。
(4)为越南进一步提高大米国际竞争力提出合理建议,可以从科技投入、机械化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政府支持等方面分析。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稻米品质和产量;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发展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加强国际合作等。
1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江流域水电站众多。2003年长江三峡大坝建成并开始蓄水;2010年金沙江梯级电站陆续建成、运行。香溪河为长江一级支流,位于三峡库区,汇口距三峡坝址约30km。拦门沙坎是河口附近突出于上下游河段河底连线之上的成型堆积体。深泓线即沿河流方向最大水深处的连线,沿此线的剖面为河流的纵剖面。左图示意香溪河汇入长江分布,右图示意香溪河河口段纵剖面冲淤变化情况。
(1)分析深泓线PQ段弯曲的原因。
(2)说明2004~2017年香溪河河口段泥沙淤积的时空变化特点。
(3)香溪河河口泥沙淤积量与长流干流来沙量正相关,判断其依据。
(4)香溪河河口形成拦门沙坎的可能性较小,推测其理由。
【答案】(1)该段河道弯曲,河流凹岸受流水侵蚀而水深较大,故深泓线向凹岸弯曲。
(2)时间变化特点:淤积速度呈下降趋势;2010年以后淤积明显减缓。空间变化特点:越往上游(随距河口里程越大)泥沙淤积厚度变化越小。
(3)2010年以后,长江上游多个水电站相继运行造成干流含沙量显著下降时,该河河口段的泥沙淤积也趋缓;三峡工程建成并蓄水后,干流水位升高,顶托作用强,干流泥沙更易倒灌进入支流;该河口河水汇入长江的朝向容易发生干流泥沙倒灌。
(4)上游干流水电站拦截泥沙;三峡工程减淤调度等,使河流含沙量减小;流域植被条件不断改善。
【解析】
【分析】
题目通过长江干支流汇合处的流水沉积与侵蚀作用,考查外力作用对地形影响原理的分析应用能力。
【详解】(1)分析深泓线PQ段弯曲的原因,可以结合河道形状分析,由图可知,该河段为弯曲河段,河流凹岸水流速度快,凸岸流速慢,泥沙淤积,凹岸流水侵蚀作用强,凹岸水深较大,故深泓线向凹岸弯曲。
(2)说明2004~2017年香溪河河口段泥沙淤积的时空变化特点,要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分析。时间方面,由河口段纵剖面冲淤的时间变化分析,2010年之前淤积速度较快,2010年以后淤积明显减缓,淤积速度呈下降趋势。空间方面:随距河口里程越大,泥沙淤积厚度增加越小。
(3)香溪河河口泥沙淤积量与长流干流来沙量正相关,判断其依据,可以结合河流含沙量的变化从河口泥沙淤积的时间变化进行分析。2003年三峡工程建成并蓄水后,干流水位升高,顶托作用强,干流泥沙易倒灌进入支流,2004年---2010年河口段泥沙淤积速度快;2010年以后,随长江上游多个水电站相继运行,拦截泥沙,干流含沙量显著下降,该河河口段的泥沙淤积也趋缓。
(4)因拦门沙坎是河口附近突出于上下游河段河底连线之上的成型堆积体,受流水沉积作用影响大,香溪河河口上游干流水电站建设拦截泥沙及三峡工程减淤调度等,使河流含沙量减小;长江流域内植被条件不断改善,水土流失减缓,河流淤积作用减缓,所以形成拦门沙坎的可能性较小。
14. [地理一选修3:旅游地理]
冰雪旅游是以冰雪气候资源为主要的旅游吸引物,体验冰雪文化内涵的所有旅游活动形式的总称。近年来,东北三省(下图)着力发展冰雪旅游产业,有效拉动了地方经济的整体跃升,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20年初,东北冰雪旅游产业开年即遭重创,一定时期内限制了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为此,有人提出,当前东北区域应亟需谋篇布局,找准差异化定位,实现冰雪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与辽宁、吉林相比,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和地区民族文化等方面,说明黑龙江冰雪旅游差异化发展的可能性。
【答案】地理位置:黑龙江纬度高,气温较低,雪期长,持续时间长;资源禀赋:地势起伏较大,具有建设大型雪场的独特优势(可以开发滑雪健身度假类产品和服务);气候寒冷,具有开发冰雕的独特优势;地区民族文化:临近俄罗斯,冰雪文化异国风情独特;有独特的民族风情文化资源,如:赫哲族冬渔、鄂伦春族驯鹿等生产生存方式)。
【解析】
【分析】
题目通过东北地区的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和东北地区平均降雪量、平均雪期等信息,考查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条件的评价能力。
【详解】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和地区民族文化等方面,说明黑龙江冰雪旅游差异化发展的可能性,主要结合冰雪旅游的特殊区位条件,即地形、积雪及相关旅游资源进行分析。纬度位置:由图可知,黑龙江纬度高,气温较低,降雪量大,雪期长,持续时间长,冰雪资源丰富,冰雪旅游期长。资源禀赋主要从地形资源、气候资源等方面分析:该地三面环山,地势起伏较大,具有建设大型雪场的独特优势;气候寒冷,河流结冰厚度大,具有开发冰雕的独特优势。地区民族文化主要从少数民族风情分析:临近俄罗斯,冰雪文化、异国风情独特;有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文化资源,如:赫哲族冬渔、鄂伦春族驯鹿等生产生存方式等。
15. [地理一选修6:环境保护]
我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自然分布的野生脊椎动物达到7300余种。当前,野生动物非法交易利润高、违法成本低等问题突出。在一些地方,吃野生动物成了一种屡禁不止的“时尚”,“野味”成了一些饭店、酒楼的招牌菜。为了保护野生动物,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2020年2月24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
指出非法野生动物交易、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带来的生态危害,并提出解决措施。
【答案】危害: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生态平衡。
措施:加快健全完善法治体系,禁止食用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扩大野生动物保护范围。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野生动物保护为背景,考查野生动物保护的必要和措施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非法野生动物交易、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带来的危害:使某些物种加速灭绝,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进而破坏生态平衡。
针对非法野生动物交易、滥食野生动物采取措施:加快健全完善法治体系,禁止食用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对非法行为进行严厉的制裁;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食用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同时扩大野生动物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