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启迪慧想
启迪慧想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7,974,111
  • 关注人气:10,48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模拟预测题(一)文综地理【解析】

(2018-08-29 17:21:24)
标签:

材料

旅游

启迪慧想

气温

汽车

分类: 文综地理(高考冲关文综地理)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模拟预测题(一)

文科综合地理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江苏滨海湿地是中国乃至世界为数不多的典型的原始海岸湿地之一围垦是滨海湿地人为干扰的主要因素,直接改变了滨海湿地景观自然演变的过程和方向。下图为江苏省不同年份围垦边界向海洋推进的距离,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模拟预测题(一)文综地理【解析】

1. 图示时期围垦边界向海洋推进

A. 射阳段推进距离最大    B. 东台推进距离最大

C. 1991-2003年推进最快    D. 2003-2015年推进最快

2. 与如东相比,射阳、大丰、东台围垦边界向海洋推进明显的原因可能是

A. 湿地资源丰富    B. 水热条件最好

C. 位于淮河入海口    D. 人口密度大

3. 推测江苏滨海湿地围垦过程中面积增长幅度最大的利用类型是

A. 盐田    B. 水产养殖    C. 稻田    D. 天然滩涂

【答案】1. D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对比图中图中1979年和2015年各个地段围垦向海洋推进的距离差值,可知图示时期内推进距离最大和速度最快的是大丰段,整个边界推进速度是在1991-2003年最快,故选C。

2题详解】

围垦边界推进明显说明湿地资源丰富,从水热条件来看越向东越好。淮河入海口已经淤积,这是高中地理基础知识,江苏省东南方向人口密度较大,故选A。

3题详解】

滨海湿地围垦发展水产养殖成本低;滨海湿地不利于水稻直接种植,还需要进行土地整治,成本高,速度慢。建设盐田对于围垦滨海湿地的需求较小天然滩涂在围垦中面积减少,所以选B。

瓜达尔港位于巴基斯坦西南部,为深水港。该港口由我国投资建设,于2015年2月基本竣工,预计2016年年底全面投入运营。读“瓜达尔港及相关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模拟预测题(一)文综地理【解析】

4. 上图中X、Y代表1月或7月等压线,瓜达尔港1月、7月的风向分别是(   

A. 东南风    西北风    B. 东北风    西北风

C. 西南风    东北风    D. 西北风    东北风

5. 瓜达尔港地区地带性植被是(   

A. 热带雨林    B. 热带草原    C. 热带季雨林    D. 热带荒漠

6. 春分日上午9:30(当地时间),瓜达尔港某船员发现自己的影子落在正前方。该船员此时面向的方向是(   

A. 东南方向    B. 正西方向    C. 西北方向    D. 正北方向

【答案】4. B    5. D    6. C

【解析】

试题分析:

4题详解】

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原理,1月陆地为高压,7月陆地为低压,判断X代表的是7月等压线,Y代表的是1月等压线;风从高压低压,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向右偏转,1月、7月的风向分别东北风和西北风,故B项正确。

5题详解】

瓜达尔港位于巴基斯坦西南部,受副热带高压或者东北信风的影响,全年降水稀少,形成热带沙漠气候;该气候条件下的植被类型为热带荒漠,故D项正确;热带雨林气候地区的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故A项错误;热带草原气候地区的植被类型为热带草原,故B项错误;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植被类型为热带季雨林,故C项错误。

6题详解】

考查日出方位及影子的问题。春分日全球昼夜等长,6点日出正东方向,18点日落正西方向,12点位于正南方向,故上午930太阳位于东南方向,则影子朝向西北方向;某船员发现自己的影子落在正前方,说明该船员此时面向的方向是西北方向,故C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日出日落方位的判断,考查地带性植被的分布规律

【方法技巧】日出、日落及其方位

1.日出、日落概念

日出——太阳从东边的地平线上升起,日落——太阳从西边的地平线上落下。(不一定是正东、正西)

2.日出、日落方位

(1)太阳直射赤道时,即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日出正东方,日落正西方。

(2)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东南)、日落西北(西南)

(3)正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北半球正北升起、正北落下,南半球正南升起、正南落下。

(4)日影朝向,始终在太阳方位的相反方向。正午,直射点日影消失;直射点以北,日影朝北;直射点以南,日影朝南。极点例外,北极点日影都朝南、南极点日影都朝北(出现极昼时)

下图为台风“妮妲”的运动轨迹图。北京时间2016年8月2日3时,台风“妮妲”的中心在图中Z地(22.5°,114.8°E),中心最低气压960百帕,6时台风的中心到达K地(22.6°N,114°E),中心最低气压975百帕。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模拟预测题(一)文综地理【解析】

7. 台风“妮妲”从Z地移动到K地,平均速度约为

A. 27 km/h    B. 15 km/h    C. 50 km/h    D. 60 km/h

8. 台风中心到达K地时,K地

A. 天空万里无云    B. 太阳从正东方升起

C. 太阳高挂在东南天空    D. 风速很小,微风或静风

9. 台风“妮妲”的中心在Z地时,海浪对M、N、Q、H四地破坏力最强的是

A. M地    B. N地    C. O地    D. H地

【答案】7. A    8. D    9.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纬线上长度的计算和台风天气系统。要求能够根据经度差和纬度差判断距离,熟悉台风天气系统和台风带来的灾害。

7题详解】

台风“妮妲”从Z地移动到K地,移动大约0.8个纬度,移动距离可以参照赤道的纬度相差1度111KM计算,但是稍小于八百八十八千米,所用时间约3小时,四个选项中最可能的是A。

8题详解】

台风中心到达K地时,K地台风中心无云,但是周围狂风暴雨,A错;阴雨天一般看不到日出,即使看到日出,8月2日太阳从东北方升起,B错;6时太阳不可能高挂在东南天空,C错;台风中心台眼风速很小,微风或静风,D对。

9题详解】

破坏力最强的地区是风对着岸吹,导致风浪涌向海岸,根据四个点的风向可以判断M地风吹向海岸,选择A。

广东省肇庆市美丽的七星岩仙女湖畔,有一座长达1000多米的天然石山酷似一尊卧佛,头北脚南。每年都有几天,在太阳落山时,可见到太阳徐徐从卧佛口中落下,形成“卧佛含丹”的地理奇观(如下图)。当地旅游部门将每年的10月3日定为“卧佛含丹”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模拟预测题(一)文综地理【解析】

10. 游客若拍摄“卧佛含丹”景观,最佳方位应在该山

A. 西南    B. 东北    C. 西北    D. 东南

11. 下列哪一时段也可以观赏到“卧佛含丹”景观

A. 我国植树节前后    B. 五一劳动节

C. 春节前后    D. 元旦前后

【答案】10. B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旅游景观观赏的最佳位置以及太阳日出方位的变化规律。根据10月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北半球出现昼短夜长,则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日出、日落方向为东南方向日出,西南方向日落,故图示的拍摄角度应面对日落方向,故应从该山的东北方向拍摄。故答案选B项。

11题详解】

该景观应在特定的日落方位才可观赏,而与10月3日的日出日落方位一致,则应昼夜长短接近,10月3日位于秋分日(9月23日)之后10天左右,故其昼长与春分日(3月21日)之前10日左右的昼夜长短接近,故日出日落方位最接近。植树节为3月12日,与春分日大致相差10天左右,故答案选A;BCD错误。

点睛:本题组考查旅游景观观赏的最佳位置与最佳时机问题,试题难度较大,需结合题文暗示信息具体分析。解题的关键是能根据太阳视运动图示,判断北半球中纬度日出日落的方向,并结合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方向的关系方向,画图分析更直观。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12年6月21日,我国正式公布在海南省建立三沙市,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的石灰质遗骸和石灰质藻类堆积而成的一种礁石。我国南沙群岛是南海上散布范围最广的珊瑚礁群。南沙属热带海洋性气候,高温、高湿、高盐、高日照、多台风、缺土地、缺淡水、缺土壤的“四高、一多、三缺”恶劣环境条件,南沙岛礁的特殊地理环境导致岛上驻守官兵长期存在“吃菜难”的问题。2010年5月,海军南沙部队蔬菜生产生活保障项目——“南沙温室”建设正式启动。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模拟预测题(一)文综地理【解析】

1)指出永兴岛的气候类型并分析其淡水资源缺乏的原因。

2)分析南沙岛礁种植蔬菜的主要限制性自然因素。

3)“南沙温室”与一般温室的功能有很大差异,推测其应具备的功能。

4)针对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在“南沙温室”建设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1)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原因:永兴岛是珊瑚岛,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岛上无河流、湖泊,储存淡水的条件差,降落到地表的水大部分流入海洋中(2)由于岛礁面积小,缺少土地;由于岛礁是一种石灰质的岩石,不利于成土,缺少蔬菜生长所需要的土壤;由于四周是海洋,岛屿面积小且石灰质岩石不利于储水,缺少淡水(3)“南沙温室”具有调节太阳光照的强度、气温和大气湿度的功能,还具有收集雨水的功能。(4 个功能,答对任意 3 个得即可)(4)“南沙温室”地处热带海洋环境,多台风、风暴潮、波浪等海洋灾害,以及高温、高湿、高盐容易腐蚀物质的大气环境,所以“南沙温室”建设中,注意抗风、抗波浪、抗暴雨、抗腐蚀等问题

【解析】

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

请把此题删除

1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中排放的CO2主要来自生物残体分解和根系呼吸,与土壤温度密切相关。土壤呼吸已成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的重要研究内容。受人类活动干扰,我国东北某山地植被群落发生了逆行演替:红松阅叶林一阔叶杂木林一灌木林一草本。某科研团队于8月份实地监测,并绘制了统计图线(如下图)。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模拟预测题(一)文综地理【解析】

1)概括土壤CO2排放量的昼变化规律,并分析原因。

2)推测红松阔叶林土壤CO2排放量峰值高且明显滞后的原因。

3)简述该山地植被群落发生逆行演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有人认为,由森林逆行演替为草本,土壤CO2排放量减少,利于缓解全球变暖。试对此提出自己的看法。

【答案】1)规律:先上升后下降(单峰型);峰值出现在午后,原因:土壤温度高时,生物残体分解作用强,根系呼吸作用强,释放的C02多(2)红松阔叶林生物量大,土壤中生物残体(或枯枝落叶)多,土壤微生物丰富,土壤呼吸排放C02多;8月份红松阔叶林树冠茂密,林下光照较弱,土壤升温慢 (3)土壤有机质减少;土壤C02排放量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4)此说法不正确。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02,通过土壤呼吸向大气中释放C021分),参与全球的碳循环,有助于维持全球的碳平衡。与草本植物相比较,森林植物群落丰富,维持碳平衡的能力强,可以更多地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演替为草本,维持碳平衡的能力减弱,吸收的C02数量减少,会使得温室效应增强。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以东北某山不同演替阶段植被群落8月份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通量时间变化为背景材料,以该山植被群落在逆行演替过程中可能引起的变化、白昼时段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通量、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通量的时空变化相关性最小因素为切入点,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太阳辐射与气温等相关知识及获取与解读信息、探究与论证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结合图示可分析出该地区土壤CO2排放量在8时开始上升然后在午后升至峰值后开始下降,呈现单峰型。主要的原因是日出后,太阳辐射增强,土壤温度升高,微生物分解作用增强,植物根系作用增强,释放的CO2逐渐增多;一天中太阳辐射最强是正午土壤温度最高应在午后一段时间,接下来太阳高度减小,土壤温度降低,土壤CO2排放量应该减小,因此壤CO2排放量的昼变化规律呈现单峰型

2)结合图示可以看出,在8月份均呈现单峰型的土壤CO2排放量的昼变化规律,植物根系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均受当地气温变化影响所致,中午前后气温高时排放通量大,而其它时段气温较低,排放通量小;但是不同植被状况而土壤温度变化会有所不同,植被覆盖率,生物量、壤水分等都会影响土壤温度的变化。而红松阔叶林土壤CO2排放量峰值最高主要是因为红松阔叶林生物量最大,土壤中枯枝落叶多,微生物丰富,土壤呼吸放出的CO2多;8月份红松阔叶林树冠茂密,削弱光照,林下光照较弱,土壤升温比其他植被情况下缓慢,土壤温度高值出现的时间会滞后, 土壤CO2排放量峰值出现的时间也会相应滞后。

3)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逆行演替”的原因是受人类干扰,该山地植被群落发生了逆行演替:红松阅叶林一阔叶杂木林一灌木林一草本,受人类活动干扰从阔叶林变化为草本植物,该地生物多样性会减少;结合图示可知植被群落发生逆行演替时,生物量减少,枯枝落叶减少,土壤CO2排放量峰值逐渐减小土壤有机质减小

4)由森林逆行演替为草本,土壤CO2排放量减少不一定能够缓解全球变暖现象。因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呼吸大气中的CO2,通过土壤呼吸向大气释放CO2进而参与全球的碳循环,维持全球的碳平衡。全球变暖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CO2和植被破坏导致CO2消耗减少所造成的,因此森林植物群落丰富,能更多吸收大气中CO2,维持碳平衡;森林逆行演替为草本,土壤CO2排放量减少,但光合作用消耗的CO2也会大减,维持碳平衡的能力减弱,反而使得温室效应增强。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选考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4. 【旅游地理】

九寨沟地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境内,南部距离成都市300km,是中国第一个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要目的设立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著名风景名胜区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被纳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著名的景点有树正群海、诺日朗瀑布、五花海、犀牛海、五彩池、珍珠滩等。

说明九寨沟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

【答案】条件:①旅游资源丰富,种类多;②知名度高,游览价值高;③距大城市和人口稠密区近,客源市场广;④交通便利;⑤旅游接待能力强。(合理即可给分)

【解析】

发展旅游业的条件主要考虑:旅游资源的特点;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地区接待能力;与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交通的通达度。

15. 【环境保护】

经济开发区建设占用耕地愈演愈烈。下表是我国西部某区域2011—2015年占用、增补耕地的平均坡度与平均海拔状况,据此回答问题。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模拟预测题(一)文综地理【解析】

分析该区域增补耕地可能产生的问题,今后耕地保护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案】问题: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土地肥力下降;增补耕地利用率、产出效率低。

措施:①加强保护耕地的教育与宣传(依法保护现有耕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少占耕地)②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质量③严格限制坡度大区域开垦。(任答2点即可)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耕地变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对耕地影响,关注民生问题,考查生活中地理知识。

【详解】表格反映的是占用耕地、增补耕地的平均坡度大小与平均海拔状况。从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占用耕地和增补耕地的区别是占用耕地分布在坡度小、海拔低的区域;增补耕地分布在坡度大、海拔高的区域。增补耕地由于主要分布在坡度大、海拔高的地区,其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和土壤肥力的下降生态失衡,生物多样性减小等,进而影响增补耕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耕地资源的保护措施可从非工程措施(宣传教育、立法)和工程措施两大方面来回答。加强教育与宣传,依法保护耕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质量;严格限制坡度大区域开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