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2017-12-18 08:00:00)
标签:

材料

启迪慧想文综

气温

天朝

原因

分类: 文综地理(高考冲关文综地理)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某乘客夜晚乘坐某航班从悉尼起飞,约11小时后抵达上海。下图为该航班起飞时,全球昼夜状况图(图中曲线为晨昏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1. 该乘客抵达上海时,北京时间大约是

A. 8时    B. 12时    C. 16时    D. 20时

2. 该时节

A. 巴黎香榭丽舍大道落叶遍地    B. 非洲南部大草原草木枯黄

C. 日本富士山下樱花烂漫    D. 中国东北平原千里冰封

【答案】1. A    2. B

【解析】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根据图中昼夜分布规律,判断出晨昏线的位置,晨线和赤道的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从而可以计算出北京时间。

1. 根据航班起飞时悉尼为黑夜,结合起飞时全球昼夜状况图,可知105°W 与赤道的交点位于晨线上,地方时为6时,北京时间则为21时,约11小时后抵达广州,则乘客抵达广州时的北京时间大约是8时。

2. 读图可知,该日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为夏半年,A、C、D南半球为冬半年,非洲南部大草原草木枯黄B正确

读世界某区域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3. 影响Q地年日照时数的主要因素是

A. 地面状况    B. 洋流    C. 大气环流    D. 海陆位置

4. P、Q两地相比可知

A. Q地的年日照时数比P地少    B. P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Q地多

C. 日照时数决定太阳辐射总量    D. P、Q两地的热量条件相当

【答案】3. C    4. B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了影响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的原因。难度适中。

3. 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昼长)、天气状况和地势,结合图示可知Q地地处非洲北部沙漠,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日照充足。因此可以排除A B D选项,C为正确选项。

4. P、Q两地纬度相差不大理应昼长相近,但P地海拔高,日出早日落晚,因此P地年日照时数应该大于Q地,A项错误。由图中等年太阳辐射总量线可知Q地年太阳辐射值大于80,小于85个单位值,P地年太阳辐射值大于85,小于90个单位值,因此P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Q地多,B选项正确。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昼长(日照时数)、地势和天气状况等,因此日照时数不是影响太阳辐射的唯一因素,C项错误。结合图示可知P地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积温低热量条件差,而Q地位于撒哈拉沙漠,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平均气温较高,热量较为丰富,因此D项错误。

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从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4月22日12时23分,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为天宫二号带去6吨左右的货物和推进剂,这标志着中国具有了“太空运货”和“太空加油”的能力。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5. 下表中序号①②③④为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多年气候统计数据,正确表示文昌卫星发射基地的是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A.     B.     C.     D.

6. 有关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文昌地区气温高,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B. 酒泉地区降水丰沛,牛肥马壮

C. 太原地区地貌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 西昌地区交通方便,经济发达

【答案】5. D    6. C

【解析】

5. 文昌属于海南省,位于热带,最冷月气温大于15 ℃,根据表格中数值,④是表示文昌发射基地,D对。①最冷月气温大于0 ℃,位于亚热带,应是西昌,A错。 ②年降水量500mm,位于半湿润区,是太原,B错。③年降水量125mm,位于干旱区,是酒泉,C错。

6. 文昌地区属于湿润区,蒸发量小于降水量A错。酒泉地区位于干旱区,B错。太原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地貌千沟万壑,支离破碎C对。西昌地区四川西部山区,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低,D错。

点睛:热带最冷月气温大于15 ℃,亚热带最冷月气温大于0 ℃,温带最冷月气温小于0 ℃。年降水量400-800mm,属于半湿润区,年降水量小于200mm,属于干旱区。湿润地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山药是缠绕性藤本喜光植物,幼苗期不耐寒,宜在排水良好处种植。读华北地区某山药种植基地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7.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夏季最容易遭受泥石流灾害威胁的是

A.     B.     C.     D.

8. 甲、乙、丙、丁四地中,种植山药的自然条件最好的是

A.     B.     C.     D.

【答案】7. C    8. D

【解析】

7. 本题考查地形图的判读。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可以判断甲、乙、丁为山脊丙为山谷泥石流在山谷容易发生,C项正确。

8. 本题考查地形图的判读。图示区域位于华北地区根据指向标判断甲、乙为阴坡光照少不适合种植;丙、丁为阳坡光照好丙处坡度较大且易受泥石流影响不利于种植丁处坡度缓和位于山脊排水较好适宜种植D项正确。

读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图例①、②、③、④表示不同沉积物。完成下列问题。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9. 该地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①、③、②、④    D. ②、④、③、①

10. 与周边地区相比,该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A. 降水异常    B. 过度取水    C. 蒸发旺盛    D. 砍伐林木

【答案】9. A    10. B

【解析】试题分析:

9. 读图可知,图示为冲积扇地貌,在形成过程中,颗粒大的粗沙石块先沉积,颗粒小的粉沙泥土后沉积,所以结合图例可知,由粗到细的排序是A对。

10. 图中地下水位下降,最可能是原因是绿州地区过度取水,B对。绿洲分布区是干旱区,水源主要是冰雪融水,A错。蒸发主要影响地表水,C错。该地林木分布少,以荒漠植被为主,D错。

考点:地貌形成过程,影响地下水位的因素。

采用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墒、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11. 新疆伊犁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原理是

A. 减弱地面辐射的损失    B. 增强大气逆辐射

C. 增强太阳辐射的总量    D. 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12. 山东烟台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最主要的作用是

A. 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 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C. 保持土壤水分,减少蒸发    D. 保持土壤养分,减少侵蚀流失

【答案】11. A    12. B

【解析】

11. 新疆伊犁地区,纬度高,且距离冬季风源地近,春季地温低,春播时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减弱地面辐射从而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的效应,A对。地膜覆盖空间较小,不能增强大气逆辐射,B错。对于太阳辐射总量没有影响,C错。不能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D错。故选A。

12. 烟台地区在树下进行地膜覆盖,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提高光合效率而且可使苹果着色均匀提高产品质量B夏季地温较高,不需要提高地温,A错。由于树冠面积大,蒸腾作用强烈,树下覆盖地膜对于土壤水分的保持作用不大,C错。地膜覆盖对于土壤养分的流失没有太大影响,D错。故选B。 

点睛大气的受热过程

1、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到达地球大气上界。

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③太阳辐射到达地表。部分被地表反射,部分被地面吸收,从而使地面增温。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例多云的白天温度不太高。

③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等。

3、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温,产生地面长波辐射

大气中的CO2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

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4、影响地面辐射大小(获得太阳辐射多少)的主要因素:

纬度因素,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不同,导致地面受热面积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长短,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同时,它的大小受下垫面因素(反射率)和气象因素等的影响。

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种有灌木、花草、树木等植物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13. 雨水花园首先直接影响水循环的

A. 降水    B. 径流    C. 蒸发    D. 水汽输送

14. 图中暗管的作用是

A. 及时吸收下渗的雨水    B. 收集可利用的地下水

C. 及时排出下渗的雨水    D. 加速地下水的净化

【答案】13. B    14. C

【解析】试题分析: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14. 当径流进入蓄水区水量增加且超过砂砾层排水速度时,暗管能加快排水速度,以便及时排出下渗的雨水,所以C正确。

考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索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读索特拉岛位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15. 某年7月,一艘油轮在该岛以东附近海域泄漏大量原油,油污带可能漂向

A. 印度西海岸    B. 澳大利亚西海岸    C. 非洲东海岸    D. 越南东海岸

16. 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A. 温暖湿润    B. 温和干燥    C. 高温干燥    D. 高温多雨

【答案】15. A    16. D

【解析】

15. 图示区域位于印度洋北部的阿拉伯海,7月该地盛行西南风,在其影响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因此,该处附近海域原油泄漏后,洋流可能将油污向东带到印度西海岸。

16. 瓶状茎含有大量水分、多刺可减少水分的蒸发、硬叶可降低强烈光照和高温对叶面的灼伤,因此可推测该岛气候高温干燥。

【点睛】顺流航行省时省燃料,逆洋流航行费时费燃料,如我国明朝郑和曾七次下西洋,总是选择冬季从我国出发,夏季返回,主要原因是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洋流向西流,顺流航行省力,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海水向东北流,返回时顺水行舟。

中国传统聚落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塑造了一种背山临水,阳光充足,交通方便,兼顾供水和排水的理想聚落模式,四川盆地东部宝胜村就是该模式的典型代表。读宝胜村聚落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17. 传统聚落发展过程中,优化聚落空间布局的基本出发点是

A. 增加耕地面积    B. 控制人口增长

C. 提高生活品质    D. 改善交通条件

18. 从合理利用资源的角度考虑,宝胜村的布局有利于

A. 汇聚坡面径流    B. 增加大气降水

C. 扩大耕地资源    D. 预防洪涝灾害

【答案】17. C    18. A

【解析】

17. 传统聚落发展过程中,优化聚落空间布局,是塑造了一种背山临水,阳光充足,交通方便,兼顾供水和排水的理想聚落模式。基本出发点是提高生活品质,C对。增加耕地面积控制人口增长改善交通条件是具体方法,不是基本出发点,A、B、D错。

18. 从合理利用资源的角度考虑,宝胜村位于山麓地带,附近开挖池塘,这种布局有利于汇聚坡面径流,合理利用水资源,A对。村落布局不能增加大气降水、扩大耕地资源B、C错。 预防洪涝灾害不属于合理利用资源角度,D错。

二、双项选择题。

读某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19. 在地质演化过程中,最先或最后形成的地质构造、岩层可能是

A.     B.     C.     D. V

20. 图中有两处侵蚀面反映形成了褶皱,这两处侵蚀面可能是

A.     B.     C.     D.

【答案】19. AD    20. AC

【解析】

19. 在地质演化过程中,下面的沉积岩层形成最早,然后出现断层构造V,形成最早。地表侵蚀后,有沉积岩层在断层上面形成,再发生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Ⅲ。再次地表侵蚀,上面形成的沉积岩层Ⅰ,形成最晚。A、D对,B、C错。

20. 沉积岩层不受水平挤压时,岩层是水平的。受挤压弯曲变形,岩层变成倾斜的,侵蚀面与岩层面不平行。图中有两处侵蚀面反映形成了褶皱,这两处侵蚀面与岩层水平面应是相交的,可能是①、③,A、C对。②④侵蚀面与岩层面是平行的,没有形成褶皱,B、D错。

读两幅大气运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21. 两图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空气环流运动,其主要差异是

A. 时间尺度不同    B. 空间尺度不同

C. 成因不同    D. 气流性质不同

22. 右图中,等压面的起伏变化与气压分布的对应关系是

A. 同一高度,等压面高的地方,其气压就低

B. 同一高度,等压面高的地方,其气压就高

C. 同一高度,等压面低的地方,其气压就高

D. 同一高度,等压面低的地方,其气压就低

【答案】21. AB    22. BD

【解析】

21. 两图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空气环流运动,左图中季风环流,反映大区域内气候的季节变化。右图是海陆风环流,反映陆地、水体昼夜间的热力环流差异,是小范围的环流特征。其主要差异是时间尺度不同空间尺度不同,A、B对。成因相同,都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错。气流性质相同,来自海洋时气流暖湿,来自陆地气流冷干,D错。

22. 在竖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压降低。在水平面上,气压高,等压面分布的海拔高。右图中,等压面的起伏变化与气压分布的对应关系是同一高度,等压面高的地方,其气压就高,A错,B对。同一高度,等压面低的地方,其气压就低,C错,D对。

点睛:季风环流反映的是大区域气候的季节变化,海陆风反映的是热力环流昼夜不同状况下的差异。都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在竖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压降低。在水平面上,气压高,等压面分布的海拔高。

锋线指锋面与地面的交线,读某地区的某月4-6日锋线移动情况图,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23. 该锋面属于

A. 北半球    B. 南半球    C. 冷锋    D. 暖锋

24. 该地4-6日期间的气温变化是

A. 5日昼夜温差最大    B. 最低气温出现于5日的日出前后

C. 6日昼夜温差最大    D. 最低气温出现于6日的日出前后

【答案】23. BC    24. CD

【解析】

23. 读图,该锋面降雨在锋后,应属于冷锋,C对,D错。根据指向标,锋面朝西北方向移动,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前进,推动暖气团移动,即西北部是暖气团,该锋面位于南半球,A错,B对。

24. 该地4-6日期间,受冷锋过境天气影响,气温变化是5日有阴雨天气,昼夜温差小,6日是晴朗天气,昼夜温差最大,A错,C对。每日最低气温出现于日出前后,6日晴天,大气保温效应弱,最低气温出现于6日的日出前后,B错,D对。

北极熊多以近海浮冰为跳板,巡游在海中扑食。如下图。然而近年来科学家多次发现这些“浮冰行者”溺毙的现象,并为这一物种的未来深感忧虑。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25. 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全球气候变暖    B. 北极熊物种退化

C. 浮冰消融且间距增大    D. 海洋食物减少

26. 与上述结论相关的地理现象有

A. 温带作物种植范围向低纬扩展    B. 北冰洋有望开通夏季航线

C. 低碳经济得到重视的趋势明显    D. 近年来火山、地震频发

【答案】25. AC    26. BC

【解析】

25. 材料反映的是北极冰川融化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A对。与北极熊物种退化无关,B错。浮冰消融且间距增大,导致北极熊溺毙,C对。温度升高,海洋食物可能增多,D错。

26. 上述结论是全球变暖,相关的地理现象有温带作物种植范围向高纬扩展A错。极冰融化北冰洋有望开通夏季航线,B对。低碳经济得到重视的趋势明显C对。近年来火山、地震频发与全球变暖无关,D错。

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27. 读北半球某季节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1)图示为北半球的_______季。此时地球公转至_____(“近日点”或“远日点”)附近。

2)弧线PMQ为晨昏线,其中表示晨线的是_____,M点的地方时为_____ 时。

3)此季节,控制甲地的气压带或风带为_____,气候特点是_____ 。

4)此季节,乙地盛行风向的原因是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 。

5)①、②两地图示时刻风力较大的是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l)冬  近日点   (2)MQ    12(2分)        

(3)西风带    温和多雨   

(4)西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5)②  等压线稠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

【解析】整体分析:利用图示海陆轮廓和等压线数值,判断亚欧大陆受高压控制,为北半球的冬季。冬季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结合自转方向,区分晨昏线。地中海气候区,冬季受西风带控制。东亚地区受季风环流控制,冬季吹西北风。等压线稠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1)根据海陆轮廓和等压线数值,图示亚欧大陆受高压控制,为北半球的冬季。此时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

2)弧线PMQ为晨昏线,北极有极夜现象。顺着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分界线是晨线。其中表示晨线的是MQ,M点所在的经线位于昼半球中间,地方时为12时。

3)此季节,北半球是冬季,甲地位于地中海沿岸,控制甲地的气压带或风带为盛行西风带,气候特点是温和湿润。

4)乙地位于东亚,此季节,乙地盛行风向是西北风,其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5)①、②两地图示时刻风力较大的是②地,判断理由是等压线稠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

 

28. 下图为某日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1)图示的日期是_______________,此时太阳直射纬度是__________,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C地的昼长是__________。

2)此时B点旗杆影长为一天中的最______值,旗杆影子的方向为_______方向。

3)该日后,D点将向N地靠近,C地的昼长将变________,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将变________。

4)该日A地体育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见右上图)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_________;若此夹角可以调节,那么其一年中的变化幅度(一年中最大夹角与最小夹角之差)为______。

【答案】(1)12月22日   23.5°S   15点40分     14小时      (2)小    正北

(3)短   大    (4)36.5°    47°(4分)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2)此时B点旗杆影长为一天中的最______值,旗杆影子的方向为_______方向。

3)该日后,太阳直射点北移,D点将向N地靠近,C地的昼长将变短,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将变大。

4)该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可计算出A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是36.5°,结合右图分析,A地体育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36.5°;若此夹角可以调节,A地位于温带,那么其一年中的变化幅度(一年中最大夹角与最小夹角之差)为47°。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非洲某区域略图。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材料二 下图为上图中①地(海拔380米)和②地(海拔457米)气候资料统计图。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1)近年来,非洲东部不少国家遭受严重的旱灾,简析其大旱的自然原因。应对干旱,这些国家在发展农业中可采取哪些措施?

2)比较①地和②地气候特征差异,并分析其成因。

3)当乞力马扎罗山迎来一年内日出最早的那天,请计算③地(12°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并比较该日①、②两地日落时的地方时差异。

【答案】(l)原因: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变率大;气温高,蒸发量大:近年来气候异常,降水偏少。措施: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发展节水农业;培育抗旱农作物等。

(2)①地年降水量较小,主要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时问长;②地年降水量较大,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大;②地年均温要低于①地,因为靠近赤道,雨天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

(3)54.5°  (或54°34′)(2分)   ①地日落比②地早(或①地日落地方时数值比②地小)

【解析】试题分析:

1)非洲东部不少国家遭受严重的旱灾的原因,可以从降水、植被、蒸发等方面回答,应对措施可以从修建水库、提高区域用水协作协调能力等方面回答。

2)首先比较地和地气候特征差异,然后从地形、风向、气压带等方面回答原因。

3)当乞力马扎罗山迎来一年内日出最早的那天,地日落比地早,地日落地方时数值比地小,两地日落地方时数值差距最大。

考点:大气运动

 

3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丹江口水库库区海拔分布范围在121-212米之间。下图为丹江口水库集水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示意图和近年来丹江和汉江流域的水质状况图(I一V水质由优到劣)。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材料二  某日高中生小明在图中某城市进行立杆测影活动,分别于北京时间6时43分、18时45分两次测得杆影长度相等。

1)比较汉江与渭河水文特征的异同点。

2)结合材料,说明丹江口水库被选定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理由。

3)分析图示西部地区地质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

4)指出材料二所指城市的名称及该日的日出日落方位。

【答案】(l)相同点:汛期在夏季;水位季节变化较大。不同点:汉江水量较大,含沙量较少,无结冰

期(或渭河水量较小,含沙量较大,有冰期。)

(2)I类水比重大,水质好:夏季风带来丰富降水,众多河流汇入,水量大;地势高,能自流,利于调

水。

(3)山区地形,坡度大;垦殖、开矿等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夏季暴雨多,易诱发滑坡、泥石流。

(4)西安日出东偏北,日落西偏北

【解析】整体分析: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北方的分界线。北侧是温带季风气候,南侧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根据汉江水质图中信息,判断汉江水质好,水量大。结合地势特点,分析可以自流调水。两次测得杆影长度相等,两次测量时间应关于当地正午12点对称。

(l)汉江与渭河都位于季风气候区,汛期在夏季,水位季节变化较大。不同点是汉江位于秦岭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植被条件较好,所以河流水量较大,含沙量较少,无结冰期。渭河位于秦岭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少,植被覆盖率较低,河流水量较小,含沙量较大,有冰期。

(2) 读汉江流域的水质状况图,I类水比重大,水质好。夏季风带来丰富降水,众多河流汇入,水量大。地势高,能自流,利于调水。所以位于汉江的丹江口水库被选定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

(3)图示西部地区是山区地形,坡度大。垦殖、开矿等人类活动破坏植被,水土保持能力差。夏季暴雨多,易诱发滑坡、泥石流。

(4)北京时间6时43分、18时45分两次测得杆影长度相等,两次测量时间应关于当地正午12点对称。可以算出当地正午12点时,北京时间是12:44,该地经度是109°E,是图中城市西安。昼长时间大于12小时,北半球是夏半年,日出东偏北,日落西偏北。

 

31. 读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和甲山的植被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

1)图中①、②、③自然带的差异主要体现了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导分异因素是________。

2)图中乙处形成的自然带名称是________,这属于地理环境地域分异中的_____________现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

3)甲山植被分布体现自然带的________分异规律,其中d代表的植被类型与左图中自然带________(填数字)的植被类型相同。

4)图中山地北坡雪线高于南坡,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l)从赤道向两极      热量

(2)热带雨林带        非地带性           地形          洋流

(3)垂直②

(4)北坡受来自亚欧大陆的东北信风影响,降水少;南坡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影响,降水多

【解析】1)图中①、②、③自然带的差异主要体现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导分异因素是热量。

2)图中乙处形成的自然带名称是热带雨林带,这属于地理环境地域分异中的非地带性现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和洋流。位于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3)甲山位于赤道附近,海拔高,植被分布体现自然带的垂直分异规律,其中d代表的植被类型是热带草原,与左图中自然带②的植被类型相同。

4)图中山地北坡雪线高于南坡,其主要原因是北坡受来自亚欧大陆的东北信风影响,降水少。南坡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影响,降水多。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