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A10联盟2018届高三11月联考地理试题【解析】

标签:
材料启迪慧想文综气温天朝原因 |
分类: 文综地理(高考冲关文综地理) |
A10联盟2018届高三上学期11月段考
地理试题
第I卷
一、选择题(本卷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某地理兴趣小组前往我国某山地考察,绘制如下地形简图(图中等高线单位为米)3小组成员在①③两处发现同为距今360万年的古生物化石,在②处发现距今420万年的古生物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所示区域地质地貌为(
A.
背斜谷
2.
组员沿着甲支流进行考察,并测量了甲支流源头到与干流汇合点的高差,正确的测量结果可能是(
A.
158米
【答案】1. A
【解析】
1. 图示区域中间地势较低,为河谷,两侧地势较高,可以确定地貌为谷地。再根据②处地层年代比①③年代老,可确定该处的地质构造为背斜。所以图中所示区域地质地貌为背斜谷。故选A。
2. 图中等高距为50米,甲支流横跨两条等高线,所以甲支流源头到与干流汇合点的高差H为:(2-1)×50≤H<(2+1)×50,所以正确的测量结果可能为104米。故选D。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卫星观测结果,证实北京时间10月4日20:07位于云南香格里拉县城西北40公里处上空发生小行星撞击爆炸。当地(100°E,28°N)某游客拍到了火流星照片并发到互联网,此后在疑有陨石坠落的地方掀起了寻宝(陨石)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该照片拍摄地(
A. 理论上属东六区,时区西界为82.5°E
B. 理论上属东七区,时区东界为112.5°E
C. 实际用东八区区时,当时地方时19:47
D. 实际用北京时间,当时地方时21:27
4. 10月4日该地昼长约11小时50分钟(昼长日变化约1分钟)。某游客决定8日日出时出发寻宝,他出门时应该比4日日出时间(
A. 提前约2分钟
C. 提前约4分钟
5. 事件发生后,万人闻讯前来“寻宝”,但至今尚未有发现,推测原因不可能是(
A. 气层中燃烧成灰烬
C. 已落人印度洋无法找到
【答案】3. B
【解析】
3. 根据香格里拉的经度位置100°E,判断出该地区在东经15°×7±7.5°之内,所以位于东七区,该时区东界为112.5°E;云南实际使用时间为东八区区时(即北京时间)比当地地方时早1小时20分,当北京时间为20:07时,当地地方时为18:47。故选B。
4. 10月4日后昼长逐渐缩短,若日变短1分钟,则日出将推迟30秒,日落提前30秒,4天后日出将推迟2分钟,故选B。
5. 行星碰撞爆炸形成的众多碎片与大气摩擦燃烧形成火流星现象,有可能烧成灰烬;香格里拉地区地形复杂,即使初少量陨石碎片落于该地也难以发现;目击者仅根据火流星照片的光迹难以准确定位,给寻宝带来困难;火流星的光芒映照出地而的山脉轮廓,不可能是坠入远离香格里拉的印度洋。故选C。
南非位于非洲最南端,有“彩虹之国”之美誉,其东、南、西三面被印度洋和大西洋环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 多,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暖流增湿
B. 多,地处东北信风迎风坡,暖流增湿
C. 少,受副热带商气压影响,寒流减湿
D. 少,位于盛行西风背风坡,寒流减湿
7. 南非南部沿海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河流径流汇入
C. 大陆架广阔
8. 该国南部的好望角因风浪较大,被称作“好望不好过”,其风浪最大的月份是(
A. 1月
【答案】6. A
【解析】
6. 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打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和洋流等。南非东部沿海地区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并受到暖流的影响,因此降水比西部多。故选A。
7. 南非南部沿海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受西风漂流和厄加勒斯暖流的影响,处于寒暖流交汇处。故选D。
8. 冬季的南半球,随着太阳直射的北移,气压带与风带也随之北移,西风带北移触及非洲大陆的南端,因此非洲南部的好望角七月风浪最大。故选C。
琼州海峡是全国3大海峡之一,位于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长80公里,宽20至40公里,下图为琼州海峡海底等深线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关于图中海峡洋流流向和甲、乙两处水流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夏季:自东向西,甲<乙
B. 冬季:自东向西,甲<乙
C. 夏季:自西向东,甲>乙
D. 冬季:自西向东,甲>乙
10. 关于琼州海峡的叙述正确的适(
A. 地壳断裂下陷海水入侵形成
B. 背斜顶部张裂外力侵蚀形成
C. 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
D. 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泎板块交界
【答案】9. C
【解析】
9. 该地区冬季风为东北风,夏季风为西南风,受到季风影响,琼州海峡的洋流流动方向为夏季自西向东流,冬季自东向西流。从甲乙两处的等深线的数值可以看出,甲处的海水深度大于乙处,说明甲处泥沙沉积量少是水流速度快的结果,所以甲处的水流速度大于乙处。故选C。
10. 琼州海峡位于亚欧板块内部,是海南岛和雷州半岛断陷的中部,由于地壳断裂导致雷州半岛与海南岛之间地块断裂下沉,形成地堑式凹陷,后海平而上升海水淹没了凹陷,最终形成琼州海峡。故选A。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水文示意围,图中甲湖泊是该区域最大的咸水湖,湖泊水域较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 春季
12. 近几十年,甲湖泊所在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和农业灌渠,湖泊面积不断萎缩,其带来的影响是(
A. 湖泊水的盐度不断降低
B. 湖泊蒸发总量不断增大
C. 湖水自净能力不断降低
D. 鱼类的密度不断增大
13. 为防止图中甲湖泊继续萎缩,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 退耕还草,保护水源
C. 修建水库,调节径流
【答案】11. B
【解析】
11. 根据图中经纬度信息可以判断出此区域位于我国北疆地区,图中湖泊的主要补给方式是大气降水和冰川融水,所以图中甲湖泊湖面面积最大的季节是夏季。故选B。
12. 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导致湖泊内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自净能力下降。故选C。
13. 湖泊面积不断萎缩的主要原因是周边地区引河水灌溉所致,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是退耕还草,保护水源,A对;甲湖为咸水湖不存在围湖造田,所以B错;上游修建水库会减少入湖水量,加剧湖泊萎缩,所以C错;湖泊面积的萎缩与种植芦苇改善水质无关,所以D错:故选A。
下图为世界两著名岛屿分布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关于图中甲、乙两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是大陆岛,乙是火山岛
B. 都处在板块的生长边界
C. 两岛屿人口密度都比较大
D. 两岛屿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15. 甲岛屿优质乳品生产基地集中于岛屿北部的主要原因是北部地区(
①地价便宜
③接近消费市场
A. ①②
16. 乙岛屿西部和南部无遮敝地带仅有矮木和苔藓,其主要原因是(
①受沿岸寒流影响,气温低
②受沿海西风影响,多大风天气
③受高纬度大陆气团控制,气温低
④土壤贫瘠
A. ①②
【答案】14. D
【解析】
14. 结合经纬网可以判断出甲岛屿为塔斯马尼亚岛,乙岛屿为火地岛,两岛屿都是大陆岛,所以A错;塔斯马尼亚岛位于印度洋板块的内部,并不处于生长边界,所以B错;两岛屿人口稀少,所以C错;结合纬度来看,两岛屿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故选D。
15. 甲岛屿优质乳品生产基地集中于岛屿北部的主要原因是北部地区港口众多,海运便利,此外,北部地区距离本土消费市场近。故选D。
16. 乙岛屿西部和南部受沿岸寒流影响,气温低;且受沿海西风影响,多大风天气,所以无遮蔽地带仅有矮木和苔藓。故选A。
阿富汗是一个位于亚洲的内陆国家,经济发展落后,农牧业是该国经济支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 土壤
18. 位于该国东北部的瓦罕走廊是该国重要的天然牧场,最适合放牧的季节是(
A. 春季
19. 关于该国河流水文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流量季节变化小汛期长
B. 流量年际变化大汛期短
C. 流量较大,为外流河
D. 流量较小,为内流河
【答案】17. C
【解析】
17. 该国处于亚欧大陆腹地,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水源是制约该国农牧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故选C。
18. 每年夏季(6~8月)气温较高,冰雪融水多,草类茂盛,适合放牧,故选B。
19. 该国处于亚欧大路腹地,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河流流量小,为内流河,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故选D。
1981——2013年,华北平原气温和降水均有明显的变化,植被覆盖度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下图为华北平原在1981——2013年植被生长期内平均各生态区覆盖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林地生态区覆盖度整体大于草地生态区。①~③代表的生态区分别为(
A. 林地
C. 耕地
21. 生态区③在6月份覆盖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 正值伏旱期,降水少
C. 春旱时间较长,降水少
22. 华北平原林地生态区植被类型可能为(
A. 寒温带针叶林
C. 温带落叶阔叶林
【答案】20. B
【解析】
20. 华北平原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春末时小麦收获,在收获时植被覆盖度低,故③对应耕地,依据题干“林地生态区覆盖度整体大于草地生态区”,则①对应草地,②对应林地。故选B。
21. 结合上题,生态区③为耕地,6月份时小麦收获,植被覆盖度低,故选D。
22. 华北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林地生态区植被类型对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选C。
第II卷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4小题,共56分)
2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对流层臭氧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主要来自于局地光化学反应以及大气的长距离输送。通过对亚洲东部清洁背景地区(不受本地区排放源影响)的观测表明,对流层臭氧浓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陆地污染程度重,海洋污染程度轻;春季达最大值,夏季达最小值。下图为某月亚洲东部对流层大气1000hpa等压面平均海拔高度(单位:m)以及清洁背景监测站(甲、乙、丙)分布示意图。

(2)比较图示月份乙、丙两个监测站臭氧浓度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据材料推断臭氧浓度年内季节变化最小的监测站并说明理由。
【答案】(1)甲地为高气压;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温低,气压高)。
(2)乙监测站臭氧浓度小于丙监测站;图示月份乙、丙两监测站均以西北风为主,乙监测站上风向为淸洁的海面;丙监测站上风向为日本内陆,陆地污染程度重。
(3)监测站。甲监测站位于亚欧大陆中部,风向季节变化小。
【解析】(1)据图中等压线数值和弯曲可判断,甲地为高气压。据图经纬度和区域轮廓可知,甲位于亚欧大陆,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该季节大陆气温低气压高。

(3)据图可知,甲监测站位于亚欧大陆中部,风向季节变化小。因此臭氧浓度年内季节变化最小。
24.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1)简述四川盆地西部七月份其文等温线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简述四川南部种植“脆香甜柚”的优势区位条件。
(3)近年来,“脆香甜柚”的销售很好,有人建议扩大种植面积。你是否赞成这种观点,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特点:等值线大致呈南北(东北一西南)走向,气温总休由西向东递增。原因:山脉呈南北走向,地势由西向东递减。
(2)热量充足;生长期长;冬季受低温冻害的影响小;土壤肥沃;降水丰富。
(3)赞成。自然条件利于甜柚生长;果品质贵好;市场广阔;劳力资源丰富;可以增加果农的经济收入;扩大就业机会等。
不赞成。盲目扩大种植规模,会破坏生态环境;扩大种植规模,可能会造成当地柑橘产品过剩,影响果农经济收入等。
【解析】(1)据材料三图可知,等值线大致呈南北走向,气温总休由西向东递增。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地形、纬度、洋流、海陆位置等。对比材料二地形图可知,该地区山脉呈南北走向,地势由西向东递减。地形是影响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
(2)四川南部种植“脆香甜柚”的优势区位条件应从气温、降水、土壤、气象灾害等方面分析。该地区热量充足;生长期长;冬季受低温冻害的影响小;土壤肥沃;降水丰富。
(3)该题为开放性试题,正反均可言之有理即可。赞成应从经济、社会效益方面分析,自然条件利于甜柚生长;果品质贵好;市场广阔;劳力资源丰富;可以增加果农的经济收入;扩大就业机会等。不赞成应从生态效益角度考虑。盲目扩大种植规模,会破坏生态环境;扩大种植规模,可能会造成当地柑橘产品过剩,影响果农经济收入等。
25. 阅读用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南省南阳市和湖北省襄阳市两城邻近,均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代为经济军事要地。

(2)分析该地区历代为经济、军事要地的原因。
【答案】(1)盆地。根据河流流向判断,河流从西、北、东三而向中部汇集;从等高线分布判断,该地形区四周被山地丘陵环绕。
(2)该地区位于我国中心腹地,地处豫鄂陕三省交界,(承东启西、连南贯北)地理位置优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暖湿,农业自然条件优越;人口众多,劳力和兵源丰富;河流汇集,水源充足,水运通达;盆地外山地环绕,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解析】(1)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可判断河流从西、北、东三而向中部汇集,以及图在等高线的数值和弯曲特点可判断该地形区四周被山地丘陵环绕。所以该地地形类型是盆地。

2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凌汛是冬季河道中冰凌对水流的阻力作用所引起的一种涨水现象,会引发冰凌灾害,黄河下游是黄河出现凌汛现象的重要河段之一,两岸筑有大堤,是著名的“悬河”。近几年,由于气温升高,河流水量减少,黄河下游的凌汛灾害出现了变化。下图为黄河下游河段示意图。

(1)说明图示河段冬春季节的水文特征。
(2)据材料推断近几年黄河下游凌汛灾情的变化。
【答案】(1)数量少(径流量小);水位低;含沙量较小;有结冰期(有凌汛)。
(2)冬季气温升高,黄河下游冰层变薄(结冰河段缩短);河流水量减少,发生凌汛时水位较低,凌汛灾情减轻;河流结冰推迟和融冰将会提前,改变凌汛出现的时间。
【解析】(1)据图经纬度可知该河段主要位于黄河下游华北平原河段,春旱严重,河流数量少,径流量小;水位低;含沙量较小;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有结冰期,且该段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地区,有凌汛现象。
(2)据材料可知,近几年,由于气温升高,河流水量减少,黄河下游的凌汛灾害出现了变化。冬季气温升高,黄河下游冰层变薄,结冰河段缩短;河流水量减少,发生凌汛时水位较低,凌汛灾情减轻;河流结冰推迟和融冰将会提前,改变凌汛出现的时间。
【点睛】本题考查黄河下游的凌汛现象以及解读信息和读图分析能力。做题需明确:(1)河流的水文特征与流域的地形、气候有关。应从流量、水位、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2)凌汛发生的条件是河流有结冰期,且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凌汛灾情的变化主要从影响冰情变化的因素分析,如来水量、气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