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业测试阶段评估地理(必修1基础能力练习)

标签:
等压线正午太阳高度气压水循环启迪慧想文综 |
分类: 学海无涯(地理同步课堂指导) |
高中地理学业测试阶段评估地理(必修1基础能力练习)
第一单元:地球在宇宙之中
一、宇宙
1.概念: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____________世界。
2.特征:
(1)物质性:宇宙中有多种多样的物质,叫_________。常见的自然天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星际物质等,其中_________和_________是最基本的天体。
(2)运动性: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行星名称:
A________,G________,H________。
(2)与地球相邻的两颗行星的代表字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行星带位于________和________(填代表字母)轨道之间。
(4)图中属于类地行星的是____________;属于巨行星的是____________;属于远日行星的是______________。(均填代表字母)
3.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
4、周期
|
时间 |
旋转角度 |
意义 |
恒星日 |
23时56分4秒 |
360° |
地球自转的真正 周期 |
太阳日 |
24小时 |
360°59′ |
|
5、速度
角速度 |
除 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 均为_______ |
线速度 |
由
小; 为0 |
2、(1)太阳主要成分是____和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
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 和 。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 和 ,其活动周期为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公转 |
自 |
一个 365日6时9分10秒 |
一个 |
规律:近日点( |
(2)确定地方时:
(1)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是
(2)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是
(3)昼半球中央经线地方时是12时。如
(3)时间计算:东
区时:每个时区
区时早
(4)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南半球
(5)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原因:
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7)各节气的特点研究
|
夏至日 |
冬至日 |
春分或秋分日 |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
由 |
由 |
由 |
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范围 |
|
|
不填 |
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范围 |
|
|
不填 |
昼夜长短 |
北半球昼 南半球昼 |
北半球昼 南半球昼 |
全球 |
出现极昼范围 |
|
|
不填 |
节气 |
时间(前后) |
直射点位置 |
移动方向 |
昼夜长短情况(北半球) |
春分 |
|
|
向 |
|
夏至 |
|
|
向 |
|
秋分 |
|
|
向 |
|
冬至 |
|
|
向 |
|
(8)天文四季的划分依据: 和 季节变化,
定点练习题
例:读左图,回答:1.A地昼长为
2.A地日出时间为
例:读右图,回答:
1.A地夜长为
2.A地日落时间为
1)图中A、B、D三点中,太阳高度小于0°的是
(2)图中A、C、D三点中,与B点时刻相同的是
(3)此时北京时间是
(3)昼夜长短计算的方法
1)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2)根据昼弧或夜弧所跨的经度范围计算:
第二章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1、(1)地震波分为 、 ,
(2)岩石圈是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的全部,主要由岩石组成。
(1)判断图中代表的物质名称:
(2)写出下列数字所代表的意义:A
作用形式 |
能量来源 |
表现形式 |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
内力作用 |
|
|
|
外力作用 |
|
|
|
(2)外力作用的地貌(举例)
流水的侵蚀地貌:
2、内力作用的足迹,最常见的有褶皱和断层。
(2)褶皱形成的初期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一段时间后,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现实指导意义:
(3)板块构造:岩石圈由
(4)
3(1)流水作用:上游
1、大气圈的结构——大气的垂直分层
(1)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
划分的依据是:
(2)对流层的主要特征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3)平流层的主要特征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流平稳。高层大气对人类的意义是: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短波无线电波,对
2、(1)
(2)有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与 1)、多云的夜间,为什么气温比晴天高?(夜晚多云,增强了大气逆辐射,所以气温比晴天高)
2)、在深秋,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以可防御霜冻)
(3)大气运动
形式:
(4)热力环流:形成原因:
水平方向规律:在同一水平面上,总是由
(5)风形成的直接原因:
高空大气风向是
近地面大气风向是
定点练习:看图题填空,做出等压线小结——理解掌握气压的知识
1)气压与海拔关系: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2) 同一水平面上大气密度大的地方气压较高(气压的高低只是对于同一高度而言)。
3)水平面上,风总是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压风关系)
4)判断气压高低:高压向上凸、低压向下凹(压线关系)
5)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相反、同一水平面气压相反。(压压关系)
6)热上冷下。(压流关系)
7)热低冷高。(温压关系)
8)上阴下晴。(流气关系)
总结——热力环流原理过程

形成原因:
总结: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 (以北半球为例)
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
分别写出名称:7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 ;太平洋上形成
(4)季风环流
南亚季风:范围:印度地区,我国的西南地区。
(5)影响气候形成的因子:
气候类型 |
成因 |
分布规律 |
气候特征 |
热带雨林气候 |
受 |
南北纬 |
全年 |
地中海气候 |
受 |
南北纬 |
夏季 |
温带海洋性气候 |
终年受 |
南北纬 |
夏 |
热带季风气候 |
① |
北纬 |
全年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
南北纬 |
夏季 |
温带季风气候 |
|
北纬 |
夏季 |
锋面 |
概念 |
表示方法 |
过境时 |
过境后 |
冷锋 |
|
|
|
气压 |
暖锋 |
|
|
连续性降雨,降水在锋 |
气压 |
冷、暖锋的判断:
(2)气压系统
|
中心气压 |
垂直方向 |
水平运动方向 |
天气状况 |
气旋 |
|
|
北 |
|
反气旋 |
|
|
北 |
|
第三节水圈与水循环
1、(1)、地球水体的种类 、 、 ,其中海洋水占地球水体的
(2)、陆地水的最主要的补给水源
(3)认识水循环的各个环节的名称。
组成内陆循环的各环节
组成海陆间循环的各环节
2、水循环的意义:①水循环联系了地球的四大圈层,促进了水体更新,维持了水的动态平衡。②实现热量传输和物质循环,影响自然环境,促进化学元素的迁移。③在循环中不断进行势能和动能的转换,产生流水的侵蚀,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定点练习题:(1)水循环的原动力是___________
(1)
2(1)读下图回答问题:
影响。
(2)海水运动形式除洋流外,还有
的成因有
a、b、c、d形成是由于
a、d由于
b、c由于
e、f,性质上属于
(3)
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1)地理环境是由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①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密切联系的,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②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③不同区域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甚至全球。
2、垂直分异规律与
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典型地区:
沿海到内陆地域分异规律典型地区: 小结: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有两个:
一是温度,阳坡温度高,雪线高,阴坡温度低,雪线低;
二是降水量,迎风坡降水量大,雪线低,背风坡降水量小,雪线高。
两个因素哪个影响为主很难区分,但在珠峰表现为降水量的影响要大于温度的影响。
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和环境
1、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
2.再生力分为:非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
3、共性特征:分布的不平衡性、资源间的联系性、数量的有限性、利用的发展性
4、(1)气候变化的阶段:地质时期:距今跨度大、周期长的气候变化;人类历史时期(一般指1万年左右),气候变化是 ,仪器观测时期,近代气候变化显著特点是气温 ,1860年以来,全球气温上升 0C
(2)全球变暖,既有自然原因(气候的周期性变化),也有人为原因,①燃烧 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 。② ,危害:(1)引起 ,对沿海低地构成威胁。(2)影响农业生产(3)影响水循环。措施:控制排放温室气体措施
5、自然灾害含义:是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 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
6、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很大,导致洪涝灾害多发。
(2)人为原因:乱砍乱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利工程年久失修,河道淤塞,泄洪能力差。
大量河道、湖泊、被淤、被填,缺乏蓄洪、泄洪场所。人口众多灾情严重
(3)、措施:采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两者兼顾、标本兼治。
工程措施:
7、(1)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洪流,是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滥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人类的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如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的发生;特点:暴发突然、历时短、来势凶猛,运动速度快、能量巨大,具有强大的破坏力。
(2)危害: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和生活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3)发生条件:1).流域内有大量易于搬运的破碎固体物质2).数量大并能在较短时间内汇集的水。3).有坡度较大的沟谷
补充拓展、能力提升:
一、地球的运动规律:
1、在下图中标出自转和公转方向、节气及其时间、近日点和远日点及时间、画出各位置的夜半球。

3、昼夜长短的判读、变化规律及计算
(1).昼夜长短的判读: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同一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2).昼夜长短状况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高纬地区,其白昼时间越长,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无关。
(3).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的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与直射点位置无关。
4、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其变化特点是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2)计算:H=90°-|φ±δ|(H为正午太阳高度,φ为某地纬度,δ为直射点纬度,若φ与δ在赤道同侧取“-”,不同侧则取“+”)

2、此日太阳直射点位置____________;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此日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___________。
二、大气的运动规律:
1、热力环流
形成原理:热力环流是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一种环流形式。
气候因子 |
对气候的影响 |
举例 |
太阳辐射 |
是造成气候差异的最基本的因子,决定该地区所处的热量带 |
全球形成了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等不同的气候类型 |
大气环流 |
一方面调节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另一方面,它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主要影响降水 |
不同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不同气候类型 |
下垫面 |
地面状况不同,直接影响到大气中的水热状况 |
海洋和陆地、平原与山地、裸地和植被覆盖地、迎风坡与背风坡、暖流与寒流 |
人类活动 |
改变大气成分和含水量,向大气释放热量 |
全球气候变暖 |
改变地表的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 |
破坏植被,引起局部气候干旱 |
4、等压线分布图:
(1)读等压线分布图时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a.读等压线疏密程度和气压差。
b.读等压线形状确定高低气压、低压槽和高压脊等。
c.读最大值和最小值,结合题目其他信息确定南、北半球或海洋、陆地或季节。
d.若有绘图内容,一般要求绘制槽线、脊线、锋面及雨区、风向,或者根据气压值绘制等压线。
(2).等压线的判断与应用:a.判断气压场:高气压中心、高压脊、低气压中心、低压槽
b.判断天气情况:高气压中心——晴朗;高压脊——晴朗;低气压中心——阴雨,大风;低压槽——阴雨。
c.判断风力的大小:
同一幅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区,风力大;等压线稀疏区,风力小;比例尺越大,水平气压梯度越大,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水平气压梯度越小,风力越小。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越大,风力越大;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小,水平气压梯度越小,风力越小。
三、水的运动规律:
世界洋流主要是由大气运动形成的风海流组成的,因此,记忆时不要死记硬背,要结合气压带分布和海陆分布记忆。
四、地质地貌规律:
1、构造地貌
2、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注意弯曲河道: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2)新月形沙丘:丘体两坡不对称,迎风坡凸出而平缓(等高线稀疏),坡度在5—20度,背风坡凹入而较陡(等高线稠密),倾角在28—34度。
(3)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有什么区别,怎么判断:
同:都是流水沉积地貌
异: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发育最好,由暴发性洪流形成,在一些山间盆地区尤为突出,通常被视为荒漠地形的特征。
三角洲是河流流入海洋或湖泊时,因流速减低,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而形成。从平面上看,像三角形,顶部指向上游,底边为其外缘。
五、地域分异规律:
1. 非地带性: (1)几类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局部环流和洋流、局部岩石性质的变化等。
(2)几种主要的非地带性:
a.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南纬60°附近缺少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成因:南纬60°缺少大陆
b.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分布:沙漠中的绿洲 成因: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的分布
c.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美洲西部各自然带沿海岸狭长延伸 成因:受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 (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以西的热带荒漠带纬度跨度大,由于大气环流[离岸东南信风]和沿岸寒流[秘鲁寒流]的影响)
d.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纬度位置的差异: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纬度高,大陆东岸分布纬度低 成因:大陆东、西岸的洋流不同(西岸:北大西洋暖流东岸:千岛寒流)
3、垂直分异规律
(1)乞立马扎罗山的雪线北坡高于南坡的主要原因: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以南5度左右,在赤道附近不存在明显的阴坡阳坡,因此自然带的差异主要取决于降水,南坡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雪线也应低于北坡。
(2)阿尔卑斯山南坡的雪线比北坡高的原因:南坡,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旱,冬季温和较多雨;北坡为海洋性气候,雨量比地中海气候地区多,温度也较低,因此,南坡雪线比北坡高。
小试牛刀: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班级
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图1是“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序号与其表示的天体系统对应正确的是

C.③──太阳系
2.不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的是
A.长江口河水向南偏,使北支水道不断淤塞
B.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
C.世界许多地区的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太阳活动的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D.产生磁暴现象
3.下列有关地球自转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C.恒星日长于太阳日
4.北京时间2011年11月3日凌晨1时30分左右“神州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组合体形成时,伦敦(中时区)的区时为
5.北京和上海两地的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相比较,正确的是
A.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C.两地的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上海大于北京
D.两地的线速度相同,角速度上海小于北京
6.
A.晨昏线(圈)将地球划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
B.晨昏线(圈)上的太阳高度永远是0°
C.晨昏线(圈)在地球表面上由西向东推进
D.晨昏线(圈)任何时候都将地球平分
7.关于2010年1月4日这天,太阳直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8.图1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9.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太阳辐射
10.
A.地面辐射
11.下列几种热力环流示意图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正确的是


13. 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有4个低气压带、3个高气压带
B.从高气压吹出的风均为偏南风
C.高气压带近地面气温总是比低气压带低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破坏了气压带的带状分布
14.图6为近地面某气压场中受力平衡的风向图,图中字母c代表的是

B.地转偏向力
C.摩擦力
D.近地面风向
15.关于防治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正确的是
B. 提高能利用技术和能利用效率,开发新能
C. 砍伐森林,满足人们对木材的需求
D. 禁止燃烧排放二氧化碳的矿物燃料
16.2012年11月12 日,我国北方地区气温骤降,局部地区出现大风和暴雪天气,给人们的出行造成不便,图7中各天气系统能表示该天气成因的是
17.陆地各水体具有相互补给关系,下列河流水补给方式中最稳定的是
A.雨水
18.图8中箭头所示为风向。该天气系统所在位置及名称为
A.南半球,气旋
B.南半球,反气旋
C.北半球,反气旋
D.北半球,气旋
19.“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对陆地水资更新起重要作用的是
A.海上内循环
20.海洋水体运动主要动力是
A.盛行风
图9为某海域海水等温线分布图,读后回答21~22题。
21.关于该海区所在半球和洋流性质的正确叙述是
A.北半球、暖流
C.南半球、暖流
22.关于该洋流对沿岸气候影响的正确叙述是
A.增温、增湿
C.降温、增湿
23.目前很多国家闹“水荒”的原因正确的是
A.全球淡水资的总量不断减少
C.对水资的质量要求越越高
24.下列关于内、外力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自地球内部的热能
B.外力作用的能量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C.今天我们看到的各种地表形态都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D.内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25.下列有关山地对交通运输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山地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较小
B.在山地地区,通常会把交通路线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C.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地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往往直线修建
D.同样的直线距离,山地地区的线路弯曲一般要小于平原地区
26.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27.河口三角洲的形成原因是
A.流水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28.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相符的是
A.气候干旱,降水少
C.流水侵蚀严重,风力侵蚀微弱
29.关于陆地环境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受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的影响
B.以热量为基础,与水分状况无关
C.是温度和水分条件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D.由海南岛到大兴安岭的热带——亚热带——温带自然景观的差异体现了这种分异
30.“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俗语反映了
A.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明显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地理环境各要素按其自身的规律而发展
D.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都十分重要
二、非选择题(4大题,每题10分,共40分)
31.气读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此时北半球节气是_________。
(2)此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_上,并开始向_________移动。
(3)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_________。B点昼长是_________小时,_________时日落。
(4)此时济南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_________值,过三个月后昼夜长短情况为__________________。
32.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上图为_____ 锋示意图。该图所示锋面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
(2)C、D、E三地中气温最高的是_________地,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__地,属于阴雨天气的是_________地。
(3)该锋形成的降水多在锋_________(前、后)。
(4)该锋过境后的天气状况为_________。
33.图12为“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四条线段上添画箭头,表示大洋环流的流向。
(2)图中①②③④海区能形成大渔场的是
若在太平洋海域此渔场的名称是
(3)洋流A从性质看属
(4)若B海域发生石油泄漏,洋流对其有利的影响是
34.图13为“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A处的地质构造是
(2)A、B、C三处中适于寻找地下水的是
(3)C处地质构造是
高一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C
17.C
二、非选择题
31. (10分,每空1分)
(1)冬至日
32. (8分,每空1分)
(1)暖锋;自西向东
(2)C;E;D
(3)锋前
(4)转晴,气温升高(2分)
33. (12分,其他每空1分)
(1)画图略(顺时针)(2分)
34、(10分)
(1):背斜
(2):B
(3)断层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1)根据岩层的弯曲形状及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A处为背斜,岩层向上弯曲。其中心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2)从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及地下水运动等方面考虑适于修建地下隧道的是背斜。原因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易于地下水的运动,使隧道积水;而断层的岩层不稳定,易发生坍塌。所以,背斜比较适于修建地下隧道。
(3)考查断层、断层地貌(断层山)
链接:
- 2015-01-21 07:59:31
- 2015-01-19 09:08:15
- 2015-01-08 11:24:51
- 2015-01-05 10:21:41
- 2014-12-31 08:07:34
- 2014-12-29 09:09:20
- 2014-12-22 09:47:32
- 2014-12-17 08:01:35
- 2014-12-15 10:20:13
- 2014-12-10 09: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