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4)地表形态的塑造

标签:
江苏宋体普通高等学校gb2312楷体高考文综地理启迪慧想校园 |
分类: 教改鸡精(地理教育教学研究) |
2012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4)地表形态的塑造
(一)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考点1】地质作用(地壳变动)与地貌
A.
土壤条件
C.
气候条件
【答案】D
【解析】复杂的地形使得河流绝对不可能沿着直线方向一直向前流动而导致蜿蜒曲折的根本原因。但在宽阔的平原地区,河流也总是弯弯曲曲的,这是因为江河两岸的土壤结构不可能完全一样,土壤内部所含的盐碱等化学成分及其数量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当它们完全溶于水后,就不同程度地改变了两岸土壤承受水冲击力的能力。还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地球的自载作用也会改变河流的直线方向。它会使北半球的河流冲洗右岸比左岸厉害些,而南半球的河流则刚好相反。选D.
2.(2012年山东卷基测88)
A.
【答案】AD
【解析】考查外力地貌。黄淮海为流水沉积外力为主;崇明岛为沙洲岛、外力沉积为主。选AD.
(2012浙江卷文综3-4)
甲:“马穿山径菊初黄”中的“菊初黄”同时包含了由视觉、嗅觉感受到的景象;
乙:“万壑有声含晚簌”中的“万壑”指的遍布的黄土沟壑;
丙:“荞麦花开白雪香”指的是由视觉、嗅觉感受到的春天景象;
丁:“村桥原树似吾乡”是由视觉看到的景物,并引发的移情想象欣赏。
【答案】:C
【解析】考查陕西商洛山村风景。“菊初黄”是视角受到的景象,甲错;“万壑”是指“千沟万壑”的黄土沟壑,乙对;“荞麦花开白雪香”、还有“菊初黄”是秋天景象,丙错;“村桥原树似吾乡”,视角看到,并引发思念家乡的欣赏,对。综上选C.
4.下列对地貌旅游资源所构成的岩石类型的表述,正确的是
【答案】:C
【解析】考查岩石的成因类型。火山地貌由玄武岩构成非花岗岩;丹霞地貌景观石红色砂岩构成非流纹岩;球状风化岩石是花岗岩而非砂岩;岩溶地貌景观石石灰岩,为可溶沉积岩构成,选C.
(2012江苏卷地理1-2)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
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图1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2题。
5.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
【答案】:C
【解析】依据图形中雪线高度等值线分布情况可以看出:西南地区纬度较低,雪线高度分布自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东北最低。
6.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000米左右。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答案】:A
【解析】根据高中地理所学珠穆朗玛峰南坡雪线低的原因是位于迎风坡降水较多,再依据梅里雪山的实际状况可以推断出雪线低是因为地形原因导致降水丰富。
(2012北京卷文综2)2012年7月27日~8月12日,第30届夏季奥运会将在英国伦敦举行。读图Ⅰ,回答1题。
7.英国
【参考答案】D
【考点透析】本题主要考查地形特征的描述、板块的分布、河流的水文特征。
【思路点拨】英国位于亚欧板块内部;英国西部海岸位于温带,而珊瑚生长在热带海域;英国地形以低山丘陵、平原为主,地势地平;岛屿面积小,河流短小,温带海洋性气候,无结冰期,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小。
(2012北京卷文综10)下图为温带某景区导游图。读图,回答1题。
8.在图示景区的主要自然景观中,
A.峡谷由河流下切塑造而成
C.瀑布的落差受径流量控制
【答案】:A
【考点透析】本题主要考查流水地貌、河流补给、湖泊的成因。
【思路点拨】峡谷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该景区所在区域山地较少,且海拔较低,冰雪融水较少,不是该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瀑布的落差与地质构造和岩石的坚硬程度有直接关系,受流量的影响相对较小;火山口积水形成的湖泊为河流的源头,与图示信息不符。
【考点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9.(2012山东卷文综)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答案】:D
【本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地壳物质运动中岩层的新老关系,以及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解题思路】首先我们要根据题意得知该题是让我们判断“地层褶皱后”,各种地理过程的先后顺序。岩层的新老判断我们依据“覆盖者新,被覆盖者老;插足者新,被插足者老”的规律。该地先后发生了侵蚀、下沉、沉积、岩浆活动。
(2012上海卷地理(四))板块运动造就了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基本形态。
10.
A.
C.
【答案】:C
【解析】关于大洋中脊的成因,大多采用海底扩张说或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此说认为,中脊轴部是海底扩张的中心,热地幔物质(岩浆)沿脊轴不断上升形成新洋壳,故中脊顶部的热流值甚高,火山活动频繁。中脊的隆起地形实际上是脊下物质热膨胀的结果。在地幔对流的带动下,新洋壳自脊轴向两侧扩张推移。在扩张和冷却的过程中,软流圈顶部物质逐渐冷凝,转化为岩石圈,致使岩石圈随远离脊顶而增厚。冷却凝固伴随密度增大、体积缩小,洋底岩石圈在扩展增厚的过程中逐渐下沉,于是形成轴部高两翼低的巨大海底山系。因此选C。
11.
A.
【答案】:A
【解析】考查板块构造理论解释海陆地貌。
【解析】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因为大陆板块较大洋板块厚,位置较低的大洋板块会俯冲在大陆板块之下,而大陆板块则会上升隆起,因此,在板块交界处的海域一侧往往会形成海沟,陆地一侧会形成海岸山脉或岛弧。因此选A.
(二)山岳的形成
【考点1】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
(2012四川卷文综1~2)图1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改善山顶海拔3099米,属山地针叶叶林带。读图回答2题。
12.形成图中结构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A.断裂上升
【答案】A
【解析】此组题用景观图片为载体考查了地质构造和自然景观。 图片为峨眉山景观图,图中有明显的断层面,所以是断裂上升选A
13.该山山顶能够出现可供游客欣赏的景观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层层梯田叠交错,犹如海上泛碧波
【答案】B
【解析】该山的山顶海拔为3099米,垂直温差大,山顶气温低,夜间气温更低,所以早上能看到雪满山;海拔高.晴天观日出景观的好;(山顶题目条件说海拔3099,属山地针叶林带,而桃树是阔叶林,所以A不对;梯田分布在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所以C不对;D所指在丝竹之乡,所以不对);因此选B
【考点2】地质、地形研究的实践意义
(2012江苏卷地理9、10)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
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2题。
14.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A.①②
B.②③
【答案】:D
【解析】地下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构造,地表为谷地则为背斜谷,根据这两个条件从图形中筛选出①④符合题意。
15.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A.褶曲隆起
B.褶曲凹陷
【答案】:C
【解析】:⑤处地层发生明显的断裂和位移,岩层相对下降。
(2012海南卷地理5~7)图2示意挪威位置和地形。挪威是世界上水能资源开发较充分的国家。该国大型水电站多为高水头(电站水库水位与发电机组所在位置高差大)电站。据此完成2题。
16、
A.海岸线曲折,多峡湾
C.地形平坦,水网密布
A.很少引发库区移民
C.占用大量耕地
18、挪威消耗民用电最多的是
A.照明
(2012天津卷文综1) 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图1),回答1题。
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
19.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l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A.a增加
【答案】B
【考点透析】本题考查城市化地表改变对水循环的影响。
【思路点拨】城镇建设中,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增加了地表水的下渗(b环节),从而能导致地面径流(a环节)减少,地下径流(c环节)增多,同时由于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使城市的蒸发量增加。
【考点1】外力作用与河流地貌
(1)指出图示红层地貌区由外力作用引起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并说明该类灾害形成的自然原因。(9分)
(2)简述红层地貌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危害。(6分)
【答案】(1)崩塌、滑坡、泥石流。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多河谷,地形坡度大;气候湿热,风化强,多暴雨。
(2)加速地表侵蚀,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破坏农田、城镇与村庄、工矿企业、道路等;造成人畜伤亡。
【解析】(1)本题注意“红层地貌”、“外力作用”、“自然原因”,结合材料相关回答。(2)注意“红层地貌区”、“简述”、“主要危害”,结合相关知识回答。
【考点定位】:考查地质灾害类型、成因、危害
【考点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安居乐业)的影响
下图(2012江苏卷地理25~26)是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城镇带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2题。21.乌鲁木齐以西城镇带已初步形成,其形成的有利条件有
A.公路与铁路的兴建
B.山麓地带水源较丰富
C.风能和太阳能的开发
D.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
【答案】:AB
【解析】:交通是促进城市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新疆水源比较紧张,人口密集地区往往水源充足。西气东输工程能促进沿线地区能源结构的调整和植被的保护,对城市带形成影响不大。
22.该区域城镇的特征有
A.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少
B.城市等级越低,城市密度越小
C.乌鲁木齐市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
D.昌吉市的服务范围包含石河子市的服务范围
【答案】:AC
【解析】:根据中心地理论,城市级别越高数量越少;等级越低,城市数量越多,密度越大;乌鲁木齐是区该域级别最高的城市,服务种类越多;石河子市靠近昌吉市,级别低于昌吉市但不属于昌吉市管辖,所以
(2012江苏卷地理19~20)2012年4月28日正式通车的四川雅安—西昌高速公路,穿越了龙门山构造带及安宁河断裂带,沿线多高山、断崖、陡坡、溶洞、深谷。雅西高速公路全长约240千米,其中特大桥23
座,大桥168座,隧道25条,桥隧长度占全线总长的55%。下图是雅西高速公路汉源流沙河大桥景观图。读图回答2题。
23
【答案】:AC
【解析】:雅西高速公路桥隧密布主要是因为道路经过地区地形特殊多断崖和深谷修建隧道和桥梁不仅仅可以缩短路程更能保证通车后的平稳安全,若多高山和陡坡一般选择盘山公路,角峰、U形谷主要出现在冰川侵蚀地貌。
24.大量桥隧对保障雅西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意义主要有
【答案】:CD
【解析】:大量桥隧能有效保障通车后的平稳安全,沿线岩层破碎极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修建桥梁和隧道能有效防止此类地质灾害的危害。
25.(2012北京卷文综39)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目标与责任。城市绿化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下图为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简述规划绿地的分布特点。(4分)
⑵阐述该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原理。(6分)
【答案】: ⑴城市中心为片状分布,边缘呈网状分布(环状分布,沿主干道呈楔形或条带状或放射状分布)。
⑵吸附飘(浮)尘,吸收污染气体,释放氧气。
【考点透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绿地分布特点和城市绿地(绿色植物)的生态环境效益。
【思路点拨】第⑴题,从图中信息易知绿地主要沿主干道呈放射状分布,在边缘呈网状分布。
第⑵题,城市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原理,即城市绿地的作用,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能阻挡飞扬的灰尘,吸收各种有害的气体,从而起到过滤、净化空气的作用;绿地还可以减弱噪声。
26.(2012安徽卷文综)(24分)根据材料和图1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1)图中A地、B地的地貌分别为▲、▲,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别说明它们形成的主要过程。(12分)
(2)如果在洱海西岸大规模建议住宅,可能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12分)
【答案】35.(24分)
⑴断块山
⑵占用耕地和湿地,影响农业生产,湿地的功能减弱、效益降低。人口增多,林地遭破坏,入湖污水增多,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增多,环境质量下降,不利于大理古城的保护,人地关系恶化。
27.(2012山东卷文综26.) (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图5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1)绘出AB两点之间的地形剖面示意图。(2分)
(2)分别说明辽河流域“东水”和“西沙”形成的自然原因。(8分)
(3)目前辽河某些河段在枯水期出现地下水不再补给河水的现象,分析其原因。(6分)
(4)“丁坝”是辽河河道整治中常采用的一种工程。图5右上角为丁坝景观图。试推断丁坝的作用。
(5)指出建设“引松济辽”调水,打造东北黄金水道,对辽河干流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答案】26.(24分)
(1)
(2)“东水”:干流东侧年降水量较大。
(3)生产生活用水量大,过度开采地下水;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地下水位低于河流水位。
(4)保护河岸;提高枯水季节河流水位,利于通航;提高河水流速,减少泥沙在河床中部的沉积。(答对一点即可)
(5)增加水资源量,促进工农业发展;发展内河航运,加强区域间的联系;改善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或优化投资环境)。
【解析】(1)本题考查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注意其关键点即可;
(2)注意抓住“水”“沙”二字分析,“水”多的原因需要考虑水的来源,“沙”多主要考虑含沙量的大小,从影响含沙量增大的原因分析;
(3)本题的分析一般都考虑到水的减少,易漏掉地上河的形成条件极其影响;
(4)(5)注意分析要点的全面性。
【考点定位】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河流的补给;河流的水文特征;地上河;河流工程建设以及影响;河流调水的意义。
(2012天津卷文综2~3)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2),回答2题。
28.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图2所示区域最适宜发展的产业部门是
【答案】C
【考点透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地形对产业部门的影响。
【思路点拨】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信息可知该区域位于东北地区,由图示信息知该地林地分布广泛,因此图示区域最适宜发展的产业部门是林产品加工。
29.在图2所示的区域中,a~b路段容易遭受自然灾害,主要是由于沿线
【答案】A
【考点透析】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思路点拨】由图示信息知,图中河流以西公路段的西北侧等高线密集,山体坡度较大,雨季易形成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河流以西公路段,公路沿等高线延伸,因此B选项错。河流流经地区等高线稀疏,河水流速较慢,因此C选项错。图中河流两岸林地比重大,水土保持好,因此河流含沙量较少,并且公路桥梁地段面宽度较窄,沙洲出现在河面变宽的下游,因此D选项错。
30 (1)据图11等深线判断,甲地海底地形类型是
(2)当图10中的河流处于枯水期时,请画出此季节图示半岛的主导风向(用带箭头线划,画在答题卡的方框内)。(2分)
(3)图12是图10所示半岛中部东西向地形剖面图示意图。读图10、图12,简述该半岛的地形特征。(6分)
(4)图10中M岛人口分布南稠北稀。试分析南部人口稠密的自然原因。(6分)
(5)图13是东海沿31°N表层海水盐度分布图。据图11、图13,填表比较该海域东、西部盐度的差异、季节变化和成因。(表见答题卡)(8分)
(6)指出图11中乙岛3月平均气温与9月平均气温的差异,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36分)
(1)(8分)海沟(2分)
(2)(2分)
(3)(6分)该半岛地形以高原为主(2分);高原面地势由西向东倾斜(或起伏和缓)(2分);半岛东西两侧有山地,沿海有狭窄(狭长)平原(2分)。
(4)(6分)原因:M岛位于北印度洋,南部由西南季风带来丰沛降水(2分),淡水资源丰富;南部地势较高地区,气候凉爽(2分),适宜人居;沿海平原,地形平坦(2分),利于农业发展。
(5)(8分)
|
东部海域 |
西部海域 |
盐度差异 |
盐度高(1分) |
盐度低(1分) |
成 |
东部海区有暖流流经;西部海区有长江等河流的淡水注入(2分) |
|
盐度季节变化 |
小(1分) |
大(1分) |
成 |
东部海区终年受暖流影响;西部海区长江等河流的淡水注入量冬、夏季变化大(2分) |
(6)(6分)
差异:乙岛3月平均气温低于9月平均气温(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