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汪曾祺妙论“语言”

(2023-07-20 07:49:08)
标签:

汪曾祺妙论“语言”

侯爱兵

汪曾祺妙论“语言”

侯爱兵

发于《演讲与口才》学生版20237

当代作家、散文家汪曾祺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作为一代文学大师,他对“语言”的认识和理解十分独到,且有很多妙论:

1、语言具有文化性,任何语言的后面都有深浅不同的文化积淀。一部作品的语言能照出作者的全部文化修养。

2、语言不是外部的东西,它是和思想同时存在,不可剥离的。语言不能像橘子皮一样,可以剥下来扔掉。世界上没有没有思想的语言,也没有没有语言的思想。

3、语言的粗俗就是思想的粗俗,语言的鄙陋就是内容的鄙陋。想得好,才写得好。一个人精神好的时候往往会才华横溢、妙语如珠;疲倦的时候往往词不达意。

4、语言像树,枝干内部液汁流转,一枝摇,百枝摇。

5、语言的美不在一句一句的话,而在话与话之间的关系。语言是内在地运行着的。缺乏内在的运动,这样的语言就会没有生气,就会呆板。语言的美,不在语言本身,不在字面上所表现的意思,而在语言暗示出多少东西,传达了多大的信息,即让读者感觉、“想见”的情景有多广阔。古人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是有道理的。

6、语言的奥秘,说穿了不过是长句与短句的搭配。一泻千里,戛然而止,画舫笙歌,骏马收缰;可长则长,能短则短,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语言耍来耍去的奥妙,还不是长句子跟短句子怎么搭配?有人说我的小说都用的是短句子,其实我有时也用长句子,就看这个长句子和短句子怎么安排。

7、语言学上有个词叫语感,语言感觉,语言好就是这个作家的语感好;语言不好,这个作家的语感也不好。

8、古人说:“无一字无来历。”其实我们所用的语言都是有来历的,都是继承了古人的语言,或发展变化了古人的语言。

9、语言的独创,不是去杜撰一些“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

10、文学作品的语言和口语最大的不同是精练。

11、语言是要磨炼,要学的。怎样学习语言?随时随地。首先是向群众学习。只要你留心,在大街上,在电车上,从人们的谈话中,从广告招贴上,你每天都能学到几句很好的语言。

12、使用语言,譬如揉面。面要揉到了,才软熟,筋道,有劲儿。水和面粉本来是两不相干的,多揉揉,水和面的分子就发生了变化。写作也是这样,下笔之前,要把语言在手里反复抟弄。

汪曾祺这些真知灼见,对我们学习和使用语言,提升写作能力和谈话能力,都大有裨益,值得我们珍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