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言要有张力

(2023-05-15 08:16:34)
标签:

语言要有张力

侯爱兵

语言要有张力

侯爱兵

发于《演讲与口才》20239

拉弓射箭,弓拉得越满,箭射得越远。这种物理性的张力也可以运用在语言上。言语表达中,若能从时间、空间、角度等方面赋予语言拉满的张力,语言就有了与众不同的气质,就可以达到最准确、最有力、最丰富的表达效果。

语言的时间张力

有一个年轻人常常纠结于过去,感觉那些过去了的不幸正在长久地影响自己,让自己越来越懊悔消极,于是就问刘震云该怎么办。刘震云说:“生活是过日子,世上别的东西都能挑,就是日子没法挑。人啊,过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年轻人听了如梦初醒。

刘震云谈人生,用到了“从前”和“以后”这两个时间词,成功地形成了语言的时间张力与震撼力,“从前”是已成过往的过去,“以后”是此刻的当下和无限的未来,语言的张力把一维的时间切分为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阶段,从过去拉到现在,也拉到了余生。简单朴实的一句话,道出了生活的本质——认清真相之后仍然热爱生活,要学会和过去告别,忘记过去,珍惜未来,你就能重获新生,你就站在了生活的最高处。

语言的矛盾张力

有一次,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文献学家张舜徽教授去讲课,他的一位研究生也要跟他去。张舜徽问:“你来干什么啊?”学生恭恭敬敬地答道:“张教授,我来听您上课。”张教授说:“回去回去,看书去,黑板上没学问。”一句话让学生醍醐灌顶。

所谓矛盾张力,就是给人一种不可思议、不通情理的感觉,但却又反映了一种真实,反映了事物本来的样子,呈现出一种意境、一种哲理。黑板上并不是没有学问,张舜徽教授的意思是,光听老师讲,没多大意思,读研究生不在于天天去听课,重要的在于你自己去研究,学问在书本里,在研究中。因此,“黑板上没学问”的话,看似说不通的矛盾悖论,实乃大家之论,让人叹服。

语言的角度张力

作家晓苏回大学母校华中师范大学与学子们交流,他说:“我觉得校园里桂子山上的树实在是好。我们学校周围,还有很多山,武大的珞珈山,华科的喻家山,华农的狮子山。这几座山上都有树,都长得不错。但我比较了一下,发现他们山上的树都比不上我们山上的树。我们桂子山上的树,又多,又粗,又高,枝繁叶茂,浓荫如盖,遮天蔽日。可以毫不谦虚地说,我山之树,他山莫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的修炼和树的成长一样,一说到桂子山的大树,我不禁想到我们学校的那些学术大师,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著名语言学家邢福义先生,著名文艺理论家王先霈先生,等等。在我的心目中,他们也是桂子山上的大树。而且,我觉得他们的形象比那些桂花树、香樟树、梧桐树更加高大和迷人。我希望你们要向树学习,学习树的姿态,学习树的品格,我更希望你们将来有一天也能成为一棵大树!”

谈话找到一个极好的角度,就可以形成语言的神奇张力。晓苏选择了“树”这个视角,由树及人,从桂子山上的大树联想到学校的学术大师,主要谈了两种树,一种是自然形态的树,一种是精神形态的树。这种充满新颖角度张力的语言,妙趣悬奇,情深意切,不仅体现了他对桂子山的一片深情,更令大家深思一棵大树是怎样长成的,去传承践行“大师精神”和“大师品格”。

语言有了张力,就像小鸟有了强壮的翅膀,可以翱翔于辽阔的天空中;就像李白有了一壶酒,可以让他才思喷涌;就如钱塘潮来到八月十八,可以使人文辞澎湃!“文似看山不喜平”,以后表达时,不妨试试让语言更有张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