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必虑其所终
(2023-04-26 08:20:58)
标签:
言必虑其所终侯爱兵 |
言必虑其所终
侯爱兵
发于《演讲与口才》学生版2023年4期
年轻时的曾国藩快言快语,说话不考虑后果,常常口无遮拦,结果得罪了不少人还不自知。直到有一天,他居然在朝堂上脱口指责咸丰帝:“小事精明,大事糊涂,徒尚文饰,不求实际。”此语一出,满堂惊愕,咸丰帝更是怒不可遏,当即要治罪于他。好在几个大学士为他苦苦求情,他才免于获罪。经此一事,曾国藩幡然醒悟,吸取教训,时刻谨记说话要慢,不再不计后果地逞口舌之快。后来,他更是立下“言慢者贵,性柔者富,德厚者旺”的醒世恒言,也终成一代名臣。
孔子说:“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有些话不可急于出口,无论是事急处,还是情急处,冲口而出的话往往如利刃一般,不是把别人伤了,就是把自己伤了。况且,说出去的话像泼出去的水,你不可能把它再收回来。因此,有些伤害可能是一辈子。开口之前要三思,说话之时慢三分,言必虑其所终,以避免说出不理智、伤人又伤己的话。
作家刘震云总是说自己脑子慢,说话前先停顿几秒再说,其实这正是他说话的智慧。在某节目中,主持人问刘震云:“深圳有一些中小学开高尔夫球课,称高尔夫球是一项高雅的体育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气质、意志力和耐心。您怎么看?”听罢问题,刘震云并没有急着回答,而是慢吞吞地喝着水,一脸若有所思的表情。旁边有朋友着急,转头点他:“在想什么呢?”刘震云缓缓放下茶杯说:“不是会打高尔夫就是高雅。我就不喜欢打高尔夫,因为我从小就是在我们村的野地里跑惯了的。我觉得,如果把打高尔夫的精力,用到我们村里地里去劳动,肯定收获比打高尔夫要多。”刘震云话虽慢吞吞,但他的话里,幽默有之,深刻亦有之。
《礼记》里说:“水深则流缓,语迟则人贵。”有话要慢慢说,不计后果就开口和经过深思熟虑再开口,结果可能会是两番天地。刘震云“宁停三分,不抢一秒”,为的是保持大脑清明,捋顺思路,如此方能说出一番与众不同的见解。说话太快,不经过大脑思索脱口而出的,大多是没有多大价值和意义的话。所以,不要急着发言表态,把事情交给思考,容易产生情趣;把话语交给思考,容易产生意义。
曾仕强讲过一个故事:“我读大学时,有一个同学的父亲去世,家里打电话来,是我们同寝室的人接到的。我们知道,猛然间告诉同学,他可能会受不了。于是我们就约好,等他进到寝室来,先稳住他再说。我们先请他到阳台上去看看风景,他说阳台上有什么好看的。我们说今天很难得,天气这么好。大家一起跟他扯东扯西,扯到他问到底什么事,我们还说没有,他说一定有,不然你们不会这样。我们就告诉他,有些事情说出来,怕你会受不了。他说没有关系,我已经准备好了。大家才说是关于你家的事,他说我老早有心理准备了,大概是我父亲过世了。这时,大家才告诉他,他就没事了。如果我们一开始就直截了当地说你爸爸死了,不是存心害人吗?当对方没有准备好接受的时候,就要采取缓和的方式去过渡,逐步讲出事实真相。”
古人云:“事有先后,用有缓急。”说话也是如此,要分清轻重缓急。有些话不能急着说,要考虑好后果,然后寻找契机再说。曾仕强他们在向同学传达噩耗的时候,运用拖延话术,经过舒缓铺陈,再道出实情。这样就不至于让同学因猛然受到噩耗的打击而崩溃,从中也足见他们肯为同学着想的善良品质。
真正善于说话的人,都会“言必虑其所终”,因为想好后果再开口,才能避免口不择言,以言惹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