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烦
(2023-04-20 08:00:49)
标签:
耐烦侯爱兵 |
耐烦
侯爱兵
发于《演讲与口才》2023年7期
生活中常有人给人一种不耐烦的感觉,从而渐渐疏远;而有的人则表现出包容、热情、不厌其烦,真诚待人,真心帮人,赢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
沈从文在北大任教时,有一位素不相识的年轻人找到他,请他指点修改论文,他修改达四遍之多,添增了许多极有价值的材料及阐述,使单薄的文章变得厚重起来。另一位受过沈从文帮助的青年研究者写道:“他回了一封四倍于我信的长信,蝇头小楷工工整整写满了八页,不仅提供了许多参考文献,而且有的直接旁征博引,省得我再去考证了。”汪曾祺说:“沈先生教书,但愿学生省点事,不怕自己麻烦。经他的手介绍出去的稿子,可以说是不计其数。他这辈子为别人寄稿子用去的邮费也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目。”沈从文说:“我不希望自己比谁聪明,只希望自己做任何事都比别人勤快一点,耐烦一点。”他还解释“耐烦”说:“耐烦就是锲而不舍,不怕费劲。”
耐烦,是一种道德品行修养。星云大师说:“耐烦,是修行的第一步,也是为人处世的首要条件。”面对别人的请求,沈从文不厌其烦,有求必应,令人感动。不耐烦的人,性情急躁,没耐心,对于别人的求助,更是懒得理会,这样的人,怎能受人欢迎呢?而耐烦的人,不骄不躁,内心平静,待人温和友善,对于别人的求助也是不嫌麻烦,总是耐心细致地帮助别人,这样的人,大家自然都乐于亲近。
在我国新型战斗机研制的技术会议上,大家就如何提高战斗机动力问题展开激烈讨论,但大家苦于没办法,会议陷入僵局。这时,荣科大胆地提出了新方案:“为提高发动机推力,必须解决涡轮叶片耐高温的问题。那为何不考虑把发动机的实心涡轮叶片改进为空心叶片呢?”当时这种空心叶片只有美国能研制,国内的人都没见过。院领导心存疑虑:“除非你能担保一年之内搞出来。”荣科当即立下军令状。散会后,荣科觉得所能依靠的只有一个人——在中科院金属研究所高温合金研究室担任主任的师昌绪!于是当天晚上就直奔他家,进屋第一句话就是:“空心叶片,你能不能做?我已经拿脑袋担保了。”师昌绪愣了:“铸造空心叶片?我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荣科以为他要拒绝自己,但师昌绪却说:“一定做出来!我要保住你的人头!”第二天,有同事知道后就“提醒”师昌绪说:“这事太复杂!谁抓谁麻烦!”但师昌绪说:“我全力以赴去做,不就是想要保住好友的‘人头’嘛!”最终,师昌绪和荣科正好用一年的时间啃下这块硬骨头,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能研制空心叶片的国家。通过这件事,也加深了他们的友谊。
耐烦,是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也是不负于人的情怀。柏拉图说:“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唯有付出一份耐心和韧性,做人做事才能求得圆满。师昌绪面对荣科的“急难愁盼”之事,完全可以甩手不干,但他却没有无动于衷,而是不怕麻烦,不畏其难,迎难而上,表现出自己不仅是一个称职的科学家,也是一个良师益友。
乔羽成名后,每天来找他写歌或采访的人络绎不绝,但他从没有厌烦过,来的无论是什么人,他都不分地位高低,一视同仁,热情问候,细心关照,还每每提醒女儿倒茶递烟,过后还要问问女儿是否把客人招待好了,生怕招待不周,怠慢了人家。有人问乔羽:“你就不嫌烦吗?为何该拒绝的时候不拒绝?”乔羽说:“人家大老远地来了,我不想让人遭冷遇,宁肯自己受难为,绝不让人受难为。”一位友人生了个儿子叫白帆,求乔羽给写一幅字,乔羽问写什么,友人说就写《我的祖国》中的一段词吧,因为我的儿子叫白帆,最重要的是那句“看惯了船上的白帆”,可单写一句不好,只好劳乔老写一整段歌词。乔羽心领神会,二话没说,一挥而就,满足了友人的愿望。
耐烦,是一种博大的包容接纳。曾国藩说:“耐得千事烦,收得一心清。”有些人遇到杂七乱八的琐事,会急不可耐,脸色不好看。乔羽却能包容一切物境人事的纷扰,时刻照顾别人的感受和情绪,而不让人有丝毫难为情。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在于格局,实际上就在“耐烦”与“不耐烦”之间。待人接物不会不耐烦,自然就能平静而又温和。
遇人遇事不耐烦是一种浮躁、急躁、烦躁的表现,这样的人不会是一个智慧之人,正如《道德经》中所说:“躁则失君。”因此,与人交际,耐烦,才会更得别人的欢迎和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