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善解人意
(2022-12-28 08:20:29)
标签:
什么是善解人意侯爱兵 |
什么是善解人意
侯爱兵
发于《演讲与口才》2022年24期
生活中,我们常说“多一些善解人意”,人们也都喜欢善解人意的人。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善解人意?如何做一个善解人意的人呢?
张伯礼院士是中医专家、“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几年前,他在一次坐诊中,听家属说,患者年龄大了腿脚不好,不便上楼,还坐在医院楼下的车里。张伯礼二话没说,立即下楼,直接在车里把脉看病。看到这一切的老病友王淑娟说:“当时患者家属激动得都哭了,张院士下楼把脉这个细节,我能记一辈子。在我心目中,张大夫就是一个知心朋友。”从那以后,张伯礼专门在医院一楼开辟了特殊患者诊室,专门方便腿脚有问题或乘坐轮椅看病的患者,而且每次门诊尽可能优先看诊。
善解人意就是急人所需,解人所难。一个善解人意的人,能照顾对方的情绪和感受,体谅对方的难处,愿尽己之力,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张伯礼院士看病,一切以患者为中心,所以在遇到腿脚不便患者时,能毫不犹豫地下楼诊治,省去了患者上楼的不便。看似一件小事,却并不是所有医生都能做到的。只有一颗善解人意的心,才能俯就患者,屈己从人。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任溶溶翻译了《安徒生童话》《木偶奇遇记》《夏洛的网》等300余种外国童话,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没头脑”和“不高兴”》等中国经典儿童文学作品。2013年,任溶溶获得“上海文艺家终身荣誉奖”,正值他老人家90周岁寿辰,由上海市文联主办、上海市翻译家协会承办的“任溶溶文学翻译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任溶溶因为年事已高未能与会。会上播放了任溶溶事先录制的一段视频,他除了致谢大家的美意之外,只说到了盼望会议早点结束,以避开交通高峰期,方便与会者顺利返家。如此善解人意的任溶溶,让与会者无不动容。
善解人意就是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一个善解人意的人,能读懂人心,洞察人性,能永远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让人感觉安适、轻松和温馨。一代宗师任溶溶没有心安理得地接受大家的致敬,而是唯恐麻烦了大家,耽误了大家的时间,所以他能劝大家早点儿在交通高峰期到来之前结束会议。如此体贴与呵护,真的让人感到如沐春风。
历史学家祝总斌教授在担任《北大史学》主编期间,想到历史系进修老师需要在《北大史学》上面发文章,但没有查找合适资料的条件,他就亲自找好资料邮寄过去,甚至帮他们改稿子。有一年春节,单位发了些带鱼、冻鸡作为福利,有同事提前回老家了,祝总斌便自告奋勇地帮忙代领,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提醒同事记得来他家取回,还专门开了一个寒假的冰箱以保存这些冷冻食品。还有一次,博士生赵冬梅前去看望祝总斌时,他决定在家附近的家常菜馆请一顿,便事先与妻子先去把要请的主菜都吃了一次,只为当天点出可口的饭菜。赵冬梅说:“我真的觉得碰到祝先生是我上北大之后最幸运的一件事情。”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胡宝国说:“祝先生一生淡泊名利,一生没有私心杂念,一生与人为善。”
善解人意就是无微不至,细心周到。一个善解人意的人,能注重细节,于细微之处关照人,体恤人。一枝一叶总关情,祝总斌善于从点滴做起,默默付出,尽显待人的真诚友好、妥帖得当。在祝总斌这里,善解人意是他的本真内心、善良心性的自然流露。每个人都渴望遇到一个善解人意的人、一个把小事做实做细的人,跟这样的人在一起,会感觉到被爱的幸福。
善解人意是一个人美好的交际品质,善解人意是增进感情的密钥,做一个善解人意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