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进:情理交融,激人奋进
(2022-11-15 08:08:39)
标签:
王凤进:情理交融激人石保青侯爱兵 |
王凤进:情理交融,激人奋进
石保青
王凤进是中学数学高级教师、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初中校区原校长,曾获西安教育“红烛奖特别贡献奖”“全国创新名校长”荣誉称号。他“用心做管理,用爱做教育,用脑做教学”,更善用情理交融的语言激情激趣、激思激志,激发学生积极向上。
数学思维道出人生哲理
有人说: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可是,究竟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王凤进叮嘱同学们说:“要追求‘两个点’,一个是健康一点,一个是快乐一点;发展‘两条线’,一个是直线做人,一个是曲线做事,做人要像直线一样正直善良,做事要像曲线一样不怕挫折、不畏困难,不达目标永不放弃;培养‘两个面’,一个是面向历史,一个是面向未来;成就‘两个体’,一个是个体,一个是集体,个体成功,集体方能强大。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大家庭当中,不能太自我、太任性,应该相互友好协作。更要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在努力实现个人理想的同时去成就集体,回报社会,报效祖国。”
数学老师出身的王校长,出口不离老本行。他巧用数学思维,以“点、线、面、体”四个几何术语提炼出人生哲理,既简洁明了、便于记忆,又入情入理、寓意深刻,极具启迪性和号召力,更容易被大家从心底接受,化为重塑自我、终生受益的行动指南。
真实故事传递感恩之情
感恩教育是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激发他们的感恩之情呢?王凤进对大家说:“我想和同学们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山西一位父亲干农活儿时不慎失足跌落山沟,导致身体严重受伤。此时,他的独生女儿正在备战高考,为了不让女儿受到任何影响,他选择把不幸遭遇隐瞒下来,直至生命垂危,母亲担心女儿见不到父亲最后一面,才将事情告诉女儿。然而,当父亲看到女儿忙着照顾自己,深感自己拖累了女儿时,便拔下呼吸机,以死相逼,让女儿返校专心备考。为了安抚父亲,女儿假装答应了。从和父亲‘告别’的那天开始,女儿就躲在病房外,坐在小马扎上冲刺高考,她一边温习功课,一边默默照顾病危的父亲。女孩内心明白:高考是全家人的希望,所以她不会放弃努力,但也不会离开,因为她要尽心回报父亲的养育之恩。什么是感恩?这就是。高考可以重来,但父亲的生命却只有一次。一个懂得回报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爱之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
王校长以“父亲拔掉呼吸机,逼女儿返校备考;女儿不离不弃,一边尽孝一边冲刺”的真实故事很好地诠释和传递了“最好的感恩是行动”这样一种“感恩观”,事、情、理相结合,让同学们深切地感受到:一定要时刻心怀感恩,并将之付诸实际行动,不能只是嘴上说说,因为有些感恩不能等!
强烈对比激发爱国情怀
祖国的强大永远是人民能够昂首挺胸行走世界的力量,如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将爱国之情根植于他们心中呢?王凤进语重心长地说:“我看过一期《我是演说家》节目,一位哈佛女生谈论‘出了国才知中国有多好’的话题,女生说她来自叙利亚的同学曾对她说:‘我很羡慕你,我的国家常年在内战。虽然今天我们两个都是在美国的留学生,但是我们各自都还有一个身份,我的身份叫叙利亚难民,而你的身份叫中国国民。’哈佛女生在演讲中还回忆起她在以色列机场托运行李的一幕。本来只需5~10分钟的程序,却被以色列安检人员详尽盘问半个小时。她身边的以色列同学说,这是她们以色列航空多年来的常态。国家太小,袭击太多,她们输不起。这两个细节令女生印象深刻,不安全感对于一个国家和她的国民而言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祖国的强大和她对国民的守护,又让我们愈加深刻地感受到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是一种怎样的幸福和荣耀。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爱国,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维护祖国的形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祖国带给我们的那份安全感与荣耀。”
王校长援引哈佛女生的演讲,在强烈的对比中融情入理,让大家认识到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对该国国民究竟意味着什么,从而顺其自然地激发出学生们的爱国情怀与使命感。因为大家都知道,祖国越强大,人民越自信,越有安全感,而祖国的强大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努力,祖国的尊严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维护。
王凤进校长以情载理、以情引行,句句话语,激人奋进。难怪学生们会亲切地称他为“奋进(凤进)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