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第一偶像”是谁
(2022-09-19 09:10:28)
标签:
你的“第一偶像”是谁侯爱兵 |
你的“第一偶像”是谁
侯爱兵
发于《演讲与口才》学生版2022年9期
2022年5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发布了一项北京中小学生偶像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北京中小学生的十大偶像选择中,科学家(28.1%)位居榜首,是排名第二的影视明星(12.7%)数据的两倍以上。受访学生中,30.2%的男生和25.6%的女生把科学家列为自己的“第一偶像”,在他们列出的科学家名字中,袁隆平、钱学森、爱因斯坦、邓稼先、屠呦呦位居前五位。
我们不妨再来看看10年前的一项关于“偶像”的调查结果。2012年12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近七成中小学生最崇拜的偶像是文体明星,主要是歌星、影星和体育明星,而仅有2.3%的中小学生把科学家当成偶像。其中,排名最高的是爱因斯坦,位居第31位,其次是钱学森,位居第45位。
如今,科学家成为中小学生的“第一偶像”,不能不说这是一个积极的变化,可喜的变化,是令人激动和欣慰的。
青少年有着什么样的“偶像观”,崇拜什么样的偶像,往往决定着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得什么样的成功。因为追崇偶像,往往蕴含着“长大后我要成为你”的美好愿景,进而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钟南山院士在谈到偶像的意义时说:“相信青年人会以很多科学家为偶像,但是我们成为偶像的目的是要更好地消除青年人对偶像的盲从,通过偶像学到他们对问题的看法,更多地问问为什么。”真正的偶像是一种象征和荣耀,也是一种精神和图腾;真正的偶像会带来人生的引领、奋发的能量、向上的力量,让你成为更好的人。
偶像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这个最好的时代,你的“第一偶像”是谁呢?作为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青少年应该树立正确的偶像观,寻找到值得自己效仿、崇拜和铭记的正能量偶像,才能让自己靠近光、散发光、成为光。
崇拜偶像,关键是见贤思齐,择善从之,要将其人格精神和亮点作为自己崇拜对象,以此来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以此激励自己不断前进,更要勇于超越自我、超越榜样,成为最好的自己。
在《放学别走》这档00后少年节目中,撒贝宁对一个追星女孩说:“追星其实是你在追自己,你其实是在为自己设计一个理想的人设状态,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其实最终追来追去,追的是自己的影子。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现实的世界里,而现实并不那么完美,你不可能做到如愿以偿,不可能做到有求必应,但是你至少可以把自己的生活,架构在一个虚幻的世界里。你看偶像那个样子,其实就是我想要的样子,最终都会投射到自己身上,你是希望自己未来能够像他一样优秀,像他一样成功。追星其实很励志,我希望偶像能够成为一个鼓励你们的目标,但又不可沉迷偶像,而是追寻完美自我,最终这个世界上,最值得你去爱的人,除了父母,就是你自己。”
偶像的意义在哪里?崇拜偶像到底是为了什么?撒贝宁一语道破了真谛,优质偶像是一个标杆、一个指明灯。我们要以他们为目标、为榜样,规划设计好自己的未来,努力让自己成长得更优秀。如果一味地追逐明星,而没有了自我,忘了自我提升,最终一切将化为泡影。不管你如何追星,就算你的偶像再了不起,全世界最可爱的人还是你自己,别人永远和你是有距离的,明星是一颗闪亮的星,但你永远是自己的太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