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兰坡“避嫌”
(2022-08-26 11:15:49)
标签:
贾兰坡“避嫌”侯爱兵 |
贾兰坡“避嫌”
侯爱兵
贾兰坡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考古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他在28岁时因发现三个“北京人”头盖骨而闻名世界。年少时,因家境贫穷,贾兰坡未能上大学,只有中学学历的他,通过不断努力,成了名副其实的自学成才的科学家。
贾兰坡在考古界的声望很高,不仅缘于他学问做得扎实,还在于他的洁身自好。他给自己定了一个终生不变的规矩:家中不存一件真正的古董。一次,有位记者上门采访,想当然地以为他家肯定有不少古董。为此,记者一进家门,便四处张望,可是却并未发现一件古色古香的东西,只在他的小会客室见了几个摆件,但都新得可疑。
记者不由地问:“贾老,您是一个考古学家,家里怎么没古董?”贾兰坡爽朗地笑了,说:“这些小摆设都是模型,是按比例改小了仿制的,都是人家送的,我自己没有一件真正的古董。”记者问:“这是为什么呢?按理说您收藏古董是有得天独厚之条件的,而且您又能慧眼识真伪。”贾兰坡说:“我是搞考古工作的,家里若存有古董,这到底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无法向外人讲清楚。干脆,我一件都不藏,避嫌!”
好一个避嫌!身为考古学家的贾兰坡,为免受人以职谋私之疑,防止议论鹊起、猜测纷生,避免大家产生不信任感,故自觉远离诱惑,忍痛割爱,放弃收藏古董,何其可贵?曹植的《君子行》有言:“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此等避嫌,是自律、是操守,更是一种道德境界、一种人格魅力。
为人者受人怀疑无以立身,为官者受人怀疑无以立朝,为政者受人怀疑无以立世。因此,我们都应当具有主动“避嫌”意识,于人、于己、于社会都有好处。它能让我们自律自省、自警自励、自持自重,成为一个品行端正、清清白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