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人“三自反”
(2022-06-21 10:16:24)
标签:
待人“三自反”侯爱兵 |
待人“三自反”
侯爱兵
发于《演讲与口才》2022年12期
孟子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这个“三自反”是十分重要的待人原则,核心就是先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要多反省检点自己的不是和不足。
京剧大师梅兰芳表演最爱用的道具是折扇,舞台上的他把扇子用得出神入化。有一次,梅兰芳演《贵妃醉酒》,以往上场之前管道具的老刘会把扇子递到他手里,可是那天,二黄小开门都快演奏完了,老刘还不见踪影,梅兰芳有些着急,就问一个检场师傅:“唉,老刘去哪了?”检场师傅说:“老刘忘了拿扇子,赶紧回去取了。”上场紧急,梅兰芳不得不借人一把小扇子救场。老刘回来后一直忐忑不安,但梅兰芳下来以后,对老刘一句责怪的话也没有,而是过来拉住他说:“刘师傅,别难过,我这不应付下来了吗。其实这事也怨我,要是我能提前提醒你,或者我亲自预备妥帖,不就不耽误事了吗?”老刘甚是感动,从此再没犯过类似错误。
道具就像士兵手里的武器一样,若用的时候不在身边,那可影响大了,由此可想而知梅兰芳当时有多么着急。但他下来后却不是指责刘师傅失职,而是检讨称自己疏忽,这种反求诸己的行为不仅体现了他待人宽厚的品性,对别人也是一种感召和激励,有利于别人改正错误,把事情做得更好。
著名数学家王元曾研究哥德巴赫猜想,他先是证明了“3+4”,后又证明了“2+3”。后来,陈景润证明了“1+2”,当他把证明“1+2”的论文交给王元后,王元对他的一个公式有疑问,就请陈景润解释,这样从早到晚问答式的审阅一直持续了3天。王元最终认定陈景润是对的,就立刻在评审意见一栏中写下了“未发现证明有错误”这一句话。随后,陈景润在《中国科学》杂志发表“1+2”的论文,立即震惊了国际数学界。“1+2”是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丰碑,王元在为中国数学家攻破难题而深感自豪时,却也心生愧疚,说:“尽管得益于我的审查通过,使得陈景润的结论震惊整个数学界,最终得以蜚声世界,但我一直为当时没能充分评价陈景润而感到非常内疚。”
王元对陈景润的“证明”进行审阅,非常认真和负责,事后又公开表达当时把评审意见写得过于简单的自责之意。显示出了他真诚、坦荡的人格魅力,以及在做人做事中能够“三省吾身”,及时纠偏的处世智慧。我们在做人做事时难免也有思虑不周、做不到位的时候,适时反思,补救,无疑是进步的良方。
兰迪·亨廷顿是苏炳添的主管教练,他为苏炳添引入了全新的训练方法。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在半决赛中创造了9秒83的成绩,成为第一个闯入奥运会百米决战的中国人。决赛中,他跑出9秒98,获得第6名。为何苏炳添的决赛成绩不如半决赛,因为两场比赛只有相隔不到3个小时的时间,他的身体机能还不具备两枪高水平的表现。赛后,苏炳添十分感激亨廷顿,将其称为“全能教练”。然而,亨廷顿却深感自责道:“东京备战训练中,我没能为苏炳添在短时间内连跑两枪做足训练上的储备。最后的这个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我的过错,我本应该帮他准备得更充分,而我做得还不够。”
苏炳添创造历史,教练亨廷顿功不可没,但面对“苏神”的感激之情,他却没有心安理得地领受,而是善于自我反省,检讨自己做得还不够完美。自反自责是自醒自悟,也是自激自励,能更好地认识不足加以改进提高。自反自责不是耻辱,因为真诚和使命已成为力量,这样的自反自责必将能把事情做到更好,帮助“苏神”持续进步。
明代吕坤说:“天下无难处之人,只要三个必自反。”待人“三自反”在今天依然有着高度价值,它能提升我们的修养,也能让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