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入情入理

(2022-04-06 08:21:07)
标签:

入情入理

石保青

侯爱兵

入情入理

石保青

发于《演讲与口才》学生版20202

成语解释:入:合乎。形容合乎常情和道理。

成语出处:明·张岱《陶庵梦忆柳敬亭说书》: “款款言之,其疾徐轻重,吞吐抑扬,入情入理,入筋入骨。”

成语点拨:凡事要讲情理,入情入理是说话的最高境界。合乎情理的表达,才能让人产生共鸣、形成共识,大为信服。

精彩实例:有一个中学生问作家刘墉:“老师教我们在读书时要多留心其中的‘优美词语’,而且要写下来、背下来,他说这样才能提高作文水平。但是我认为,文章的灵魂并不是语言,而是所蕴的意旨,如果按老师说的作文,等于抛弃了重要的,而拣了次要的。请问您的看法是什么?”刘墉说:“我要为你鼓掌,因为你说得真对。可我还必须要讲,你的老师说得也没错。因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常常没办法让人一眼就见出你文章的功力,如同有些书法家的字,他卓然成家,但是如果你只见他几个字,却会觉得很不怎么样。连李白的传世之作《静夜思》,‘床前明月光……低头思故乡。’若非出自诗仙之手,只怕拿去给一般诗社评选,反而要被列入‘打油诗’被剔出来。同样的道理,当你参加中学生作文比赛,或考试写作文时,评分老师的心态是以‘学生’来对待你。卷子经过密封,他不知你是何方神圣,于是只能凭那几个字来给你打成绩。这时候,那些会‘掉书袋’,词汇丰富的当然容易占上风。像老舍那样的大作家,写铺天盖地的白雪,固然可以用‘一大块白被单’去形容,给人‘直观’和‘直指人心’的力量。但是换作你这个中学生写,恐怕就必用些‘白皑皑’‘晶莹剔透’‘雨雪霏霏’‘冰封雪冻’的形容才能讨好。如果你也学老舍,用‘白被单’形容,除非碰上‘慧眼’,是不可能拿高分的。不知你有没有读过郑板桥的名句‘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还有中国画论中说的‘大拙便是巧处,大巧更是拙处’。表面看来,糊涂和拙都是较高的境界,问题是你千万别忘了,那糊涂是由聪明出来的,那拙朴是巧妙之后达到的。所以,先学聪明再学笨。学写作也要由聪明和巧妙开始,你要尽量先充实词汇、多读书、多背古人的佳句,达到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含英咀华,文采粲然,再进一步追求返璞归真、妙造自然的境界。”

实例分析:面对中学生写作文的困惑,刘墉信手拈来几个客观的事实和实际的例子,充分说明了人们对名人名家和普通人在价值认同上的差异,并由此得出写作之道,先学聪明再学笨,先巧后拙。这个道理其实不仅对于学习写作,而且对于为人处世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他的这一番话极尽揆情度理,抱朴含真,明理导行,真乃说话入情入理的典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