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养蜂记(上)

(2015-08-12 08:22:30)
标签:

动物之爱

胡蜂

分类: 山海经

新家面西的起居室里有一小堵墙向南,墙面几乎都用来开窗。窗台上养着一盆枯枝般的小石榴,角里立着得自伦敦西敏寺的青色小石像鬼。有一天我给小石榴浇水的时候,看到一只“小蜜蜂”恹恹地爬在附近。抬头一望,居然上方墙角里还蜷伏一只。这一对,想必在此避冬。旁人见蜂,避之唯恐不及。我从小不怕,我不犯它,它必不来蜇我。我们安然互处。不想,几日后再见,这一只蜂居然已经侧卧于花下,小脑袋顶着一小块木屑死去。样子乖乖的,让人心生无限怜惜。我望着上面那只蜂,心想你什么时候下来陪它呢?几日后,第二只仍潜藏在上窗角。夕阳西下时, 我手持花盆走上阳台,在最美的光照里埋葬了第一只蜂,让微风带走它的一小缕魂魄。从此它可以静静地做花肥,无为无不为。


次日,盆前同样的地方爬着一只蜂,也是恹恹的。我一惊,而后忽发奇想,与其束手兴叹,我为何不能救你?虽然不知如何救。我搬来家里的小玫瑰,绿株上还顶着一朵粉花。在正午的阳光里,我把那一朵花送到你面前。给你,给你。花苞笼罩你全身,你几乎要被花心吃掉了。你不为所动。我再看那花,还未盛放,如何采蜜?是我天真了。放下玫瑰,忽而又心生一计。你是黄蜂,我何不喂你吃蜜。于是手持一罐蜜,一只筷子,一只小瓷碗。准备把蜜滴在瓷碗里,再将你打落瓷碗,迫你进食。再想,似有不妥,随即惊叹,我怎么如此简单粗暴?最后我用筷子蘸了一滴蜜,颤巍巍送到你面前。不想,你两只小触角一探,两只前脚随即捧住筷头,开始吮蜜,小婴儿吃奶一般。我心下大喜,却恨自己手抖。只见你索性全身攀上筷头,我顺势将筷横置花盆之上,还你一个平稳。你的小嘴翕动,嘴里两只黑色大钳张开,里面数条雄蕊一样的小腿有规则地律动。我此前从未想过,蜂和花在共生关系里,居然越来越像。不知再进化几千万年,会不会是一朵朵花从枝头飞离,而采花的蜂却留在枝头,随风而动,做桑林之舞。


吃了半晌,面前的蜜却似乎丝毫未减。一滴蜜之于你,居然是一个大湖。从吃蜜想到酿蜜,一只蜂要如何辛劳一生,不停采粉酿蜜;一日里,一巢蜂众三万之役役,不过换取我们人类一罐500克的蜜。可以随时买来,也可以随手扔掉。现下我用蜂蜜喂蜂,却仍还不起这个人情(蜂情)。


小蜂吃了蜜,得意了。先使前腿捋净双须,再以嘴中大钳清理前腿的蜜露,然后中腿一对如人猿一般向后环动,姿态惊人,最后两条后腿互相清理,然后嗡的一声起飞。它在阳光里跳起族群特有的舞蹈,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八荒六合舞。


随后两天,每日正午我都到窗台喂蜜,小蜂都及时配合,助长了我施恩自喜的私心。你的两只大眼,里面有成千上万复眼,看到的我,也必是成千上万山一样的身影迫近。又或许,我的临近带着自体特有的气味,山的移动必然鼓动风,所以我的存在之于你是泰山压顶兼之山雨欲来风满楼。你却临危不动,处万变而不惊。我自问如果是你,想必没有这样的胸怀和定力。 又复想,因我山岚一样的存在,你能得一香甜温饱。我不求你任何回报,你甚至无从理解我的存在,这是否在蜂的层面上,我也曾达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算是一种大仁境界?


次日发生的事,破了我的幻梦。周末我和小黑一同外出,归家向晚。我才想起还没有喂你,心下歉然。这次我举着筷子,四处追你,你却不肯就范。无论你向哪个方向走,前面都有横木挡路,你嗅一下木上的蜜露,随即改道而行。这样试验了几次,你还是不肯吃。又试了十几次,我终于失去耐心。将筷头几乎按在你面前,蜜沾在你头上脸上。你停下,伸出小爪清理自己,最后还是入了口。我叹了口气,放心了。次日小黑笑问:“你有没有想到,它可能不像你要一日三餐?”而且它也可能中午自己已经找到蜜源,解了饥馑。我凭自己的主观想象来救小蜂,却不知可能已经成为它存在的阻碍和苦痛。一次次交锋中我却还是执迷不悟,固执己见。这也算得虑叹生慹,更是“大仁不仁”。我从自身的角度和观念出发,揣测它所需要的,再以绝对的权力动用绝对的资源,对小蜂恩威并济,自以为解救一条小命。殊不知我的“大仁”正是对小蜂的不仁,我的善心几乎成为对它的戕害。是以“天地不仁,视万物为刍狗”,这个仁,指的是从人的角度看到的“仁”,是有限的仁。所以人看到的是洪涝火电,是天地的不仁。而人的见识何其有限,并不知道站在更高的天地的角度上,如何纵观全局,如何考虑到每一种生物的生死湮灭,如何调和不同生态系统的动态稳定与可续共存。


人类今天最大的见识,就是自然力可以修复自身。可惜这样的见识还是名闻不争,未达人心。人类今天仍以自己的小“仁”,妄想拦河建坝,以满足一己之私,而阻断大河泱泱生态,更改变地质的构造压力,惶然招致地震之灾,亦有人妄想以植树固风沙,或以桉树等外来树种培育速成林榨取纸浆,岂不知单一树种独木成林的危害不亚于绿色沙漠,于生态大不利。外来树种入侵本地生态系统,更可能招致本地林木生态多样性的灭顶之灾。以管窥豹,窃窃然知之的小“仁”心理也以“高新科技”为依附,妄图在基因层面上给作物做良性的改造,以增产以除虫以抗旱,岂不知基因片段定位之失准,重组之可能万千,非预期效应更是无可预计,无法防范。这样的果实给人类吃了,只能算作自食恶果;放入广阔的天地之间,却是贻害万年。此等小“仁”,成果最恢宏的却在“气候变化”。人类工业文明发展的短短150年间,排放的温室气体导致地球表面温度陡升,各大生态系统相继亮出红灯。冰雪圈之冰川融化,冰湖溃决;土壤圈之冻土解冻,沼气释放;生物圈之物种灭绝;凡此种种,连锁反应,人却还不知自重。或先存诸己,后存诸人,动辄退出商讨如何自救的谈判;或蝇营狗苟,阳奉阴违,存小利而伤大体。举头望天,万世不变的白云苍狗,我们无法想象大气圈里已经发生的变化。这些变化已经波及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在未来的几十年,几百年,乃至人类灭绝之前,已经为天地万物酝酿着怎样的横祸。以人之小仁,害天地之大仁,我们最终撼动了天钧,崩坏的是天地正气。我做奇想,不知先贤众圣穿越至今日,还如何入世,养生,齐物,逍遥?


这解脱二字,竟不可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养蜂后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