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道之一二三
道之一二三
博客十周年地图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1018积分
  • 博客访问:1,442
  • 关注人气:134
  • 获赠金笔:3
  • 赠出金笔:2
  • 荣誉徽章:点亮荣誉勋章兑换图片博主服务私密博文兑换金笔
正文 字体大小:

名家解地理五经之三〈青囊奥语〉

(2011-12-07 13:11:32)
标签:

杂谈

青囊奥语

唐杨益筠松

《奥语》者,其旨深奥,其语隐秘,非洞悉玄空诀者,一句不得其解,诚奥语也。然其文体是歌诀。孙直斋书解题》所云杨公遗诀《曜金歌》,殆即此欤因开卷即言星曜,首句即言巨门。巨门者,金曜也,可据以证。杨筠松,窦州人,唐僖宗时掌灵台地理事,乘黄巢之乱,窃取金匮地理禁书,研究得诀,遂以地理名世,后人称杨救贫者是也。

坤壬乙,巨门从头出。艮丙辛,位位是破军。

巽辰亥,尽是武曲位。甲癸申,贪狼一路行。

兼山兼向,另立一挨星法,以二七与六一起例。按北斗七星,斗口第二星巨门,与斗杓第七星破军相对而平列。斗杓第六星武曲,与斗口第一星贪狼亦相对而平列。两两相对,适分两端。其第三星禄存,第四星文曲,第五星廉贞,适轴心。因北斗之旋转,两端动而轴心不移也。杨公取其两端之动者以,即《易•系辞》所云“吉凶悔吝生乎动”者也之意。故开卷即曰坤壬乙,巨门从头出艮丙辛,位位是破军。适合罗经之坤与艮,壬与丙,乙与辛,亦两两相对而平列故也。若巨门第二星临坤壬乙之位,其破军第七星必临艮丙辛之位矣。从头出者,系起例二字之隐辞即以巨门起例而挨在坤壬乙之位,故艮丙辛之位,即位位是破军矣。至巽辰亥与甲癸申而不言对待者,何也?因作口诀者往往简括其辞,即据一起例以该其余,欲令人举一以反三也。巽辰亥,尽是武曲位,则戌巳之位尽是贪狼可知矣。于甲癸申而曰一路行者,亦犹巽辰亥是武曲位而戌贪狼,若贪狼而行于甲癸申一路,则庚丁寅一路之必武曲亦可知矣。欲明其详,《仰观俯察》下卷之奥语挨星口诀表

阳,子癸至亥壬。

为阴,午丁至巳丙

为阴者,非言罗经上之红字与黑字也。系指河洛之一、三、七、九奇数阳,二、四、六、八为阴阳言也。亦即山上与水里排卦所得之一、三、七、九与二、四、六、八之为阴也。左右者,起点之左右,非呆板之东左而西右也。左阳,是从左之子癸起点挨到终点,即亥壬矣。右为阴,是从右之午丁起点挨至终点,即巳丙矣亥、壬在罗经上本红字阳。而山上排卦亥至一,壬至三;水里排卦壬至一,亥至三。一与三皆阳数也,故曰“左阳,子癸至亥壬”巳、丙在罗经上亦红字阳。而山上排卦,巳至二,丙至四;水里排卦,丙至二,巳至四。二与四皆数也,故曰“右为阴,午丁至巳丙”。若仅以字面解,而左阳起子癸,终亥壬,则满盘皆矣。右阴起午丁,终巳丙,则满盘皆阴矣。夫何《奥语》之有此?即成上文破起丙,子癸兼贪,午丁兼武之隐辞,亦即起下文雌雄交会合玄空之意也。

雌与雄,交会合玄空。

雄与雌,玄空卦内排。

雌雄者,非罗经上之阴为雌,阳雄,亦须从排卦所得之奇数雄,偶数雌也。试以子癸与午丁而言之。子癸在罗经上均黑字为阴,而山上排卦,子至九雄,癸至六雌,即雌雄交会也。水里排卦,子至四雌,癸至八亦雌,即非交会矣。故玄空法中,于山上之子癸可兼,于水里之子癸即不可兼也。午丁在罗经上亦均黑字为阴。而山上排卦,午至一雄,丁至七亦雄,却非交会矣。水里排卦,午至六雌,丁至九雄,即雌雄交会也。故玄空法中,于山上之午、丁不可兼,于水里之午丁即可兼也。在罗经上,须分净净阳,即《青囊序》所云“前后八尺不宜杂”。于排卦中,又须雌雄交会而始能合法,故曰“雌与雄,交会合玄空”。又曰“雄与雌,玄空卦内排”。即叮咛反覆其辞,叫人注意于玄空卦内排雌雄,而非在罗经盘上之红黑字分雌雄也。

山与水,须要明此理。

水与山,祸福尽相关。

此承上文而申言其山水之雌雄,须要知其交会之理,与玄空法相合。明此理者,即明其雌与雄。何以得交会之理?不在呆板之山阴为雌,水阳雄;或山刚雄,水柔雌也;亦非仅于罗经上红黑字之雌雄。当以排卦法中之奇数雄,雌,方得与玄空法相合。故曰“山与水,须要明此理”。如排卦之雌雄不交会者,即是不合法而祸;排卦之雌雄得交会者,即是合法而福矣。故又曰水与山,祸福尽相关。

明玄空,只在五行中。

知此法,不须寻纳甲。

此承上文而言玄空者,非于五行之外又有一法也,故曰“明玄空,只在五行中”。即要明白此五行之中,排卦与挨星之不同排卦从八卦团转法,挨星依九宫顺序法排卦要用河洛五行,挨星要用九星五行。只在五行中,即谓玄空亦无别法,只要在五行中分清其是排卦法与挨星法耳。果能明排卦与挨星法之不同又能知用河洛五行与九星五行之不同,即能辨其雌雄之交会是与否,以定其取舍。故又曰知此法,不须寻纳甲。即谓既知玄空法其阳之配合,雌雄之交媾,时令之得失,尽在于此,不须再寻纳甲、坤纳乙之法,偏而不全也。

颠颠倒,二十四山有珠

顺逆行,二十四山有火坑。

颠颠倒,是指从排卦所得之二十四山,与罗经原本所定之位置正好是颠倒的。顺逆行,即排卦法山上用顺阳逆,水里用阳顺逆。珠与火坑,系吉或凶之隐辞。即谓罗经之二十四山,要从排卦所得之位以定其吉凶,又要从山上排卦之顺阳逆水里排卦之阳顺以定其吉凶。而不是颠颠倒,二十四山尽是珠,顺逆行,二十四山尽是火坑。有珠,有火坑,是指颠颠倒之中二十四山内既有珠,亦有火坑;顺行逆行之中,二十四山内既有火坑,亦有珠也。

认金龙,一经一纬义不穷。

动不动,直待高人施妙用。

认者,即认定此山此水之是金龙非金龙也。

金龙者,即前解《青囊序》所云须形完气足,神化不测,始得称金龙。一经一纬者,以形峦言,系一直一横之隐辞。即龙之行走,直以作势,横以作局之意。以理气言,系一静一动之隐辞。即谓其形在地,静而有常;其气在天,动而有变也。故曰认金龙,一经一纬义不穷。即是认定金龙后,又须知其一横一直之局势,与一静一动之形气,而其中妙义,有不可穷尽者也。动不动,系指当令或不当令之隐辞即《葬经》所云春发于郊,栗芽于室;铜山东崩,洛钟西应”之意思也。直待高人施妙用,即指金龙之当令不当令,非平常人所能知道的,是要完全洞悉玄空挨排法之高手,才能施其妙用,故曰:“动不动,直待高人施妙用”。亦总结上一句,既认得金龙,亦不可听时师之胡行乱作也。

第一义,要识龙身行与止。

龙身者,地理之本源也,故列第一义。行与止,亦当分形峦与理气而言之。行,表示过而不留。止,则是停住而结穴也。其形峦之行与止,就像是两砂外张,两水分流,中间之龙得一起一伏,一曲一折而行去,谓之行龙。即《葬经》所指之过龙,是五不葬之一。若两砂内敛,两界会合,更得四山环抱,水交汇,即是龙止而结穴矣。再以理气言之,行龙之一起一伏,一曲一折,用罗经格定其起伏曲折处,能节节合法者,方得谓之龙,方得谓之行龙。否则,龙之不成,就哪能论行止?如龙行到头,即龙止穴结,先将坐穴勘定,再用罗经格其四正四最高之山峰,与一潴一泄最明之水光,而能处处合法者,方得谓之龙止。否则,便是花假而非穴矣。然而龙身之行止,必然是地理学中之第一义,故曰“第一义,要识龙身行与止”。

第二言,来脉明堂不可偏。

此言坐穴之处,后头既有来脉以于引气,面前必须有小明堂以于聚气,其结穴必定才是。即是来脉与明堂没有一様可以偏废,而不是说来脉与明堂必须正对也。上文言龙身既止,其脉即从龙身抽出,不管它是横来,直来,或正来,或侧来,都不必拘泥。但必须要面前有小明堂,得暗界会合,其气始止。即要顾前顾后,双方兼顾,而后才可以。此形峦之不可偏也若以排卦论,来脉有来脉之受气,明堂有明堂之受气,二者亦须要同时一様乘生旺,不可顾此失彼。此理气之不可偏者也。故曰“第二言,来脉明堂不可偏”。

第三法,传送功曹不高压。

传送、功曹,乃指左右护砂之称。穴低砂高,即高压矣;穴高砂低,即孤露矣。两者都不可以,故举一高压,而孤露也可知矣。若以玄空排卦论,即一六忌三八,四九忌二七也例如子山午向,酉传送,卯功曹。子之坐山排在四,而其天卦九;酉排在二,其天卦七;卯排在七,其天卦二。若坐子山向午,遇酉卯两高者,即传送功曹高压矣,子山所忌,且犯了玄空四九忌二七之戒矣。余可类推。故曰“第三法,传送功曹不高压”。即是说第三者,就要洞悉玄空排卦法,然后知坐山在某一字,而传送与功曹即在某一字矣。能用吞吐法,或兼向法以避之,即不致犯高压之煞

第四奇,明堂十字有玄微。

明堂,即指中阳也。在这里讲的,又与第二言所指之明堂不同。《照经》云“安坟先要看中阳,抱明堂水聚囊者”是也。坐山之水,去而至中;朝山之水,来而至中;左来到右,右来到左之水,亦无不至中。适得前后来者一直,左右来者一画,以成一十字形,故曰明堂十字。玄微者,即言此十字形之水,内含有玄空微妙之理。所以玄空排卦来水合坐去水合向两法。果能来去合法,均可称奇特可贵,故曰“第四奇,明堂十字有玄微”。即是说明堂中之十字水,当有玄空排卦法,微妙而不可言也。

第五妙,前后青龙两相照。    

此青龙非普通所谓左青龙、右白虎之青龙,系指山水当生旺之隐辞。犹于时在春令曰青春,称人之少年曰青年之谓。两相照,即前朝与后坐两两相照应,如《疑龙经》所云“未作穴时先作朝”,又云“惟有朝山识幸心”之意也。于形峦上,坐山固从龙身分来,朝山亦要从龙身分来。于理气中,坐山既得生旺之气,朝山亦须得生旺之气,始合天地自然生成之妙。故曰“第五妙,前后青龙两相照”。

第六秘,八国城门锁正气

城门,当分为山城门与水城门二法看,也要以形峦与理气同看。山上,以四围之山,有缺口处为城门水里,以四面之水,有断开处为城门此形峦之城门也。若以理气言,当缺则缺,当断则断,即合城门法。不当缺而缺,不当断而断,即不合城门法。其当缺不当缺,当断不当断,须以排卦法审定之。例如子山午向:子山排在九,午向排在六,以乾巽为城门,方得可来可去。因水里,乾排在九,其来也,与子山九,为九九同运;其去也,与午向六,为九六合十五。巽排在一,其来也,与子山九为一九合十;与午向六为一六共宗。然来去之水不一,而其城门亦不一,故又有可来不可去,或可去不可来之辨总之以来水者要合坐,去者要合向,始不失城门之法,以定其取舍。八国者,即指罗经上之八卦也,每卦有每卦之城门,每爻有每爻之城门,山上以山为城,以山缺处为门。水里以水为城,以水断处为门。有城又有门,使得正气锁住,凶煞泄去,故曰:第六秘,八国城门锁正气。即是说八国中,有每国之城门,以锁其正气。其城门之合法不合法,又有排卦之秘诀即如此也。

第七奥,要向天心寻十道。

天心,即宋时所咏“讲易见天心”,亦即孔子所云“五十以学易”。以五数、十数居于河图之中,故五与十易之天心,即此所指之天心也。十道,又与上文所言明堂十字不同。十字以形言,当平看十道以形言,亦当平看。但若以气言,则要《葬经》云“乘金相水,穴土印木”即言形峦之十道也乘后来之金龙,相前合之界水十道之一直画。穴土者,立穴于特异之土中,即是十道之天心。印木者,再印证于左右两砂之开(月争)处,十道之一横画。再以理气言,天光之下,地肤之上,即十道之一横画天光下临,地德上载,即为十道路之一直画。其天光与地德得合为一直者,又须从排运中得之例如子山午向,子山天卦九,即以九入中从九宫顺序挨之其天心之五即加临于罗经之子上。午向天卦一,即以一入中挨之,其天心之五即加临于罗经之午上矣。二五合之而此理气之十道也。故曰第七奥,要向天心寻十道即是说要寻十道,须向此玄空理气中去寻找。其理之深奥,有妙不可言者也。

第八裁,屈曲流神认去来。

流神,即谓水之屈曲流行。于排卦能不出位,于挨星且得对照者,方可称流神。认去来,又须认明其或去或来。如去水,当与向首之字相合如来水,当与坐山之字相合玄空水里排卦第一要诀故曰第八裁,屈曲流神认去来。即是说水流屈曲,于排卦既不出位,于挨星又相对照,且须去与向合,来与坐合,始得而取裁之也。

第九神,任他平地与青云。

第十,若有一缺非情。

平地,即平洋穴也青云,即高山穴也。谓平洋与高山,除上述之八者外,絶无他法。然上八句,一句各有一义,此第九、第十两句,不过总结上文而言之。故曰第九神,任他平地与青云是说以上八法,无论山上龙神水里龙神,已该摄于八者之中,不管是平洋、高山,均可用之。如于以上八法有一缺点,即是去水来山不合情,而其地亦属不也。故更相嘱而曰:第十,若有一缺非情。以此道行世者,慎之!慎之!

明倒杖,卦坐阳何必想。

倒杖二字,系一横一直之隐辞。因横卧者倒,直立者杖也。能明一横一直之理即知八卦之坎离直震兑横巽直坤艮横更以排卦法团转排之亦即知河洛数之一六直三八横四九直二七横。所谓天卦、地卦、阳爻、得由此而分。故曰明倒杖,卦坐阳何必想。即是说能明一横一直之理,而八卦之分天地,分皆有坐定之位,不必再想矣。

识掌模,太极分明必有图。

掌模者,系九宫之隐辞即掌上之食指、中指、无名指,毎指分三节,合而适成九宫。谓三指之横纹,即有九宫之模形也

如图:

名家解地理五经之三〈青囊奥语〉

太极中虚,即中指之中节中五而中虚。其一九、三七、二八、四六,分布于四正四维,不啻如图画分明。故曰识掌模,太极分明必有图。即是说能识得掌上九宫之模形,又识得中虚者即是太极而挨星一法,即可从掌上推排矣。

知化气,生制化须熟记。

化气二字,系死生之隐辞。凡物自有化无,谓之化,即死也;自无而生有,谓之气,即生也。能知化与气,即能辨生死与衰旺矣制化者,系致中和之隐辞即子思子所云:“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之意。有生无,弊在过旺。无生,弊在就衰。生二字当对看。制化二字当侧看。制,即制其太过;化,即变化其气质,使无太过与不及之弊。故曰知化气,生尅制化须熟记。就是说,如欲知其生死与衰旺,须熟悉其何者生,何者为克;何者宜生,何者宜,可用制化之法,以致其中和尔。即人可以夺天工也。

说五星,方圆尖秀要分明。

五星,即金木水火土星也。方为土,圆为金,尖为火,秀为水和木,故凡融结成地,须五星完备而后可。说五星,虽以形言,然而亦要有得位不得位,或当令不当令之别。若以土星居中,金在西,火在南,水在北,木在东,即是五星归垣之大地。否则亦须相生有序。如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之类,亦是上格。故曰:说五星,方圆尖秀要分明。即是说,既知其形,又要辨其方位与次序也。

晓高低,星峰须辨得玄微

此承上文而言,风(峰)既成星,又要晓得其高与低,如遇得位得令之星峰,又欲其高。失位失令之星峰,又欲其低,四山皆高欲其低,始合乎中和之气象。比如土星结穴,而木星过高,即受煞气矣。火星过低,即少生气矣。余可类推。故曰:晓高低,星峰须辨得玄微。就是说,星峰之高低,须辩明其生克制化中,有玄妙微细之理在也。

鬼与曜,生死去来真要妙。

鬼即死气。曜即生气穴后劫去者即为鬼。砂上余出者即为曜。此言山上之鬼曜也。若言水里,其曲曲折折之处,而能一卦纯清,去而欲留者即为曜。或一曲便去,一折便变者即为鬼矣。故曰:鬼与曜,生死去来真要妙。即说山水之或生或死而名为鬼为曜者,其中有真实要妙之理,可于一去一来之间辨明矣。

向放水,生旺有吉休囚否。

此处特别强调向首与去水,必要合得生旺为吉,休囚即否者。因地理学中首重坐山,一切挨排等法,无不以坐山为主。独于去水须与向首合其吉凶者,其理何在?盖以向首为客山,而去水亦为客水之故也。向即向首也。放即去也。放水即去水也,故于既明各法以后,而特别提明,惟与去水须与向首相合,而与坐山无涉为玄空法中亦一要诀故曰:向放水,生旺有吉休囚否。向字作一句读,放水二字作一句读。即依向放水,而为去水,须与向首相合之意也。

二十四山分五行,知其荣枯死与生。

此所以说,欲知二十四山之荣枯死生,须先分清其每山各有五行之所属。以生我者为荣为生,克我者为枯为死。然此中之生克,非仅在罗经上原定之五行分之,须知在排卦,以河图洛书之五行分生克,得位者为生荣,失位者即枯死也。在挨星,以九星五行分生克,相临者为生荣,相背者即枯死也。故曰:二十四山分五行,知其荣枯死与生。

翻天倒地对不同,其中秘密在玄空。

此承上文而言,二十四山之荣枯死生,不在罗经上分五行,须从排卦与挨星而变迁。一经排卦,且与罗经上原定之文字,竟自翻天倒地,对之必然不相同也。翻天者,自上翻而至天;倒地者,自天下倒而至地。例如山上排卦,一坎之子至九离,九离之午至一坎,水里排卦,一坎之子至四巽,九离之午至六乾,此正卦之翻倒又其旁爻,如山上排卦,一坎之壬至三震,九离之丙至四巽;一坎之癸至六乾,九离之丁至七兑。水里排卦,一坎之壬仍在一,九离之丙至二坤,一坎之癸至八艮,九离之丁仍在九。此正卦与旁爻之翻倒,对之亦绝对不相同也故曰:翻天倒地对不同。秘密者,非严守秘密之秘密,秘即不明示;密即不疏忽之也。盖言其中翻倒之法不在罗经上,明显以示人须在玄空中,密切排来自然有翻倒之理。故曰:其中秘密在玄空。奈世人误解秘密二字,以为天机不可泄漏之秘密,竟致习玄空学者,东推西摸,歧途百出,祸人国族,莫此为甚!真地理学中之千古罪人也。

认龙立穴要分明,在人仔细辨天心。

认龙与立穴,有两种说法,分开言之,即认其龙与穴之真伪;合而言之,即先认定其龙,而后可立穴也。又有以形峦与理气之两说。如两砂卫护,两界分清,中间一龙行来,形完气足,且神化不测者,即为真龙;如砂不卫护,界分不清,中来一山又不生动活泼,即非龙矣。如后有落脉,前有合界,左右又有微茫之砂密密包裹,即是真穴;如后脉不来,前界未合,两旁又无暗砂包裹,即非穴矣。以理气言,如来龙起伏曲折处,以罗经格之,得一卦纯清,或前来后去,得卦气相配者,是为真龙;若一起一伏,一曲一折,不得一卦纯清,或前后来去,卦气亦不合者,即非龙矣。如立穴后,再以罗经格之,用排卦法,到山有山,到向有向,到水有水,是为真穴;如周回山水虽好,一经排卦,山乱而水又颠倒者,即非穴矣。故曰:认龙立穴要分明。然龙既真,穴亦真的,还要辨明此龙此穴,与当今之时令合不合,合当令即用之。不当令且待之。其当令与不当令之辨法,又要仔细推算天运之中心,是否到穴、到向、到山、到水,始得称为认龙立穴之妙手。故又曰:在人仔细辨天心。

天心既辨穴何难,但把向中放水看。

上节言认龙立穴要辨天心。此节言既辨天心,而立穴无他难,但把向中与放水,须要看明。盖上节言认后山来龙以立穴,此节言立穴后,再看向中与放水,是否亦合天心,益信玄空立法之精详细密也。按玄空排卦法,龙山,穴山,砂山皆要从山上排卦,以辨其天心。而向首与来水、去水,须要从水里排卦,以辨其天心且更须知挨星中,分其有水朝迎无水朝迎之两法可见认龙立穴后,其向与水,亦不可轻视也。故曰:天心既辨穴何难,但把向中放水看。即合上文而言,穴后要认后山来龙,穴前要看前向去水,亦即〈青囊序〉所云:去水来山尽合情之意也。

从外生入名为进,定知财宝积如山。

从内生出名为退,家内钱财皆尽费。

生入克入名为旺,子孙高官尽富贵。

此玄空断验之法也。凡地理学,以坐穴为主,为内。四周之砂水与向均为客,为外。如排卦逢生我者,为从外生入,是进神。我生者,为从内生出,即是退神。财宝如山与钱财尽费,固可于生入生出卜之矣。至第五句,生入克入名为旺,亦举一起例以概其余也。按玄空排卦法,如遇顺排,生入固为旺,而生出亦为旺。如遇逆排,克出固为财,而克入亦为财。此以生入克入名为旺者,不过举一逆排者为例。生入主高官。克入主钱财。故曰:子孙高官尽富贵。如遇顺排,生入与生出,均为旺矣。性主贵而不主富耳,亦不可不知。

脉息生旺要知因,龙息脉寒灾祸侵。

纵有他山来救助,空劳禄马护龙行。

脉,落脉也。息,呼吸也。脉息者,落脉有呼吸之气而运以太息也。当合形峦与理气言之。如脉系阳落者,须于平阔中有凸脊。阴落者,须于凸脊上有微凹。平中有凸,脊上见凹,即形峦之脉息也。以理气言,于排卦当令者,其呼吸深长,而凹凸显明,即是生旺。于排卦失令者,其呼吸微弱,而凹凸模糊,即非生旺矣。故曰:脉息生旺要知因。即是说,欲知脉息之生旺不生旺,须先知其有得令与不得令之原因也。歇,即不动也。动,即不歇也。龙歇而不动,其脉息亦停也。盖即无气以温之,而为寒也。此言失令之龙脉,虽形峦如旧而气已不至,故曰:龙歇脉寒灾祸侵。即是一到龙歇脉寒,则吉去凶来,而灾祸入矣。一到灾祸侵入,虽有四面之客山,为禄为马者可以护之,亦徒劳而无功。故又曰:纵有他山来救助,空劳禄马护龙行。

劝君再把星辰辨,吉凶祸福如神见。

识得此篇真妙微,又见郭再出现。

此总结上文而言,龙脉之生旺与歇寒,不仅在排卦上定吉凶,再需于挨星中辨之。如排卦吉,挨星亦吉,谓之真吉排卦凶,挨星亦凶,谓之真凶。其应验之祸福有如神明相告,可立见也。如卦吉星凶,或星吉卦凶,尚是祸福参半,即不得谓之如神见也。故曰:劝君再把星辰辨,吉凶祸福如神见。即是说,仅知排卦,未知挨星者,不得为洞悉玄空之学。如有人知排卦知挨星乃识得此篇中所有真实微细玄妙之理,虽地理学中之圣如郭晋纯者,亦无以过之。故又曰:识得此篇真妙微,又见郭再出现。

-----------青囊奥语终

阅读(1141) 收藏(0)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