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解地理五经之二〈青囊序〉
(2011-12-04 18:03:10)
标签:
杂谈 |
青囊序
唐
题曰《青囊序》,而其文体,实是歌诀。然《青囊序》,不见著录,惟郑樵《通志艺文略别》载有曾氏《青囊子歌》一卷,殆即此欤。因著者同,文体同,而其卷数亦同也。曾文辿,号公安,江西雩都县,崇贤里人,为杨筠松入室弟子。凡《天文》、《谶纬》《黄庭》、《内景》诸书,靡不根究,尤精地理。此序,系得杨公真传后所作,惜其辞多隐谜,读者终不得其解。余从管窥所及,不敢自私,悉揭明其隐之。
杨公养老看雌雄
此曾公安传述,其师杨筠松所授地理要诀。合理气与形峦而言之。其开卷即曰:杨公养老看雌雄。杨公者,曾氏尊称其师也。养老者,养,系生,与少,老,系成,与太,之隐辞。即河图之天地生成,洛书之阴阳太少也。雌雄者,系配合与交媾之隐辞。即形以见气也。雌为阴,而何尝无阳。雄为阳,而何尝无阴。惟称雌雄,则形气兼该矣。杨公本河洛生成太少之理,以看形气之可配合,能交媾与否,故曰:杨公养老看雌雄。(刘按:不称阴阳而称雌雄,即阴阳无情,雌雄则配合有情意也)
天下诸书对不同
诸书者,系品物孳生,无不类如之隐辞,非书籍之书也。《说文》,书训孳,又训如,言天下诸山诸水,生来本相类如。譬如人形,人人同具此耳目口鼻,而其貌又人人不同。且有雌雄,以分男女之不同,故曰:天下诸书对不同。即谓:普天之山川状态,无不相如。而以形峦言,有行,立,坐,卧之不同。以理气言,有方位,时令之不同。且同一行立坐卧,与方位时令,倘一一对之,亦未有或同者,况更有雌雄之大不同乎?若仅随字面作解,而曰:天下言地理诸书,与杨公所著者,对之不同,明达如曾公安,断不出此鄙陋之辞。
先看金龙动不动
金龙者,系形完气足,神化不测之隐辞,以状山水之形势,取之以为名称者也。五行中,得形完气足者,莫如金。动物中,能神化不测者,莫如龙。故称山水之形气完足,神化不测者,明曰金龙。动不动,系当令与不当令之隐辞。金龙,以形峦言。动不动,以理气言。山水之形峦既得,称为金龙,但须先看其当令或不当令,而用之,或弃之,故曰:先看金龙动不动。
次察血脉认来龙
血脉者,系血统与脉络之隐辞。即山,有山之起祖。水,有水之发源。此形峦之血脉也。山上排卦,有通根之父母。水里排卦,亦有通根之父母。此理气之血脉也。不知其血脉,即不明其来龙之本源,以定其真伪与贵贱,故曰:次察血脉认来龙。
龙分阴阳两片取
两片者,即一虚,一实。一形,一气。大而言之,即天一片,地一片。小而言之,即山一片,水一片。此形峦之两片也。以理气言,即阴龙不可兼阳,为阴一片。阳龙不可兼阴,为阳一片。以免阳差阴错之误。故曰:龙分阴阳两片取。即取龙脉之纯一,而不杂也。
水对三叉细认踪
此水,非水龙之水,乃界水之水。即高处为山,低处为水之水也。三叉,即两水相交,成为三叉形。水自左来,右来,而交于前。左去,右去,而交于后。前来,后来,而交于右。前去,后去,而交于左。两来,一交即成三叉,言水之会合而去者也。细认踪,即详细认明其水之来源,以与坐山相合之用。因理气,有来水要合坐,去水要合向之两法,故曰:水对三叉细认踪。对,即向也。三叉,即两水一交而去,为去水,须与向首相合。踪,即水之来源,为来水,须与坐山相合之谓也。
江南龙来江北望。江西龙去望江东。
江,即水也。龙,即山也。山能引气,而气至。水能界气,而气止。此形峦之定理也。若言理气,则气从对面来。实形在南,其空气必在北。实形在西,其空气必在东。亦可云:江北龙去江南望。江东龙来望江西。即举东南西北之四正,而四维可隅反矣,故曰:江南龙来江北望。江西龙去望江东。
是以圣人卜河洛,瀍涧二水交华嵩,
相其阴阳观流泉,卜年卜世宅都宫。
此引周公卜洛,公刘迁豳,事之见于经史者,以证明地理学之由来以古,且证明山水相交,阴阳相配,时运相当,为地理学之三大纲领,故曰:是以圣人卜河洛。即周公卜居洛邑,虽以华嵩之山脉为凭,而尤藉瀍涧二水相交,以界之也。公刘迁豳,见于《诗经》。《诗》云:相其阴阳。观其流泉。亦先觅得山水阴阳,相交相配者,以迁之也。卜年卜世宅都宫,即卜其地之何时当令,而可作宅,建都,为宫也。
晋世景纯传此术,演经立意出玄空。
朱雀发源生旺气,一一讲解开愚蒙。
此言地理学,虽发明于商周之际,尚未见有专书。至晋时,郭璞,号景纯者,传其师郭琦之术,以布演天星,立定地位,合天经与地义,而为玄空之学,使得玄空学术,从此而出。故曰:晋世景纯传此术,演经立义出玄空。朱雀与发源者,系南离与北坎之隐辞。因南为朱雀。北为水源也。按坎离二卦,在天为日月,在地为水火。日月临照,水火交蒸,而生旺之气自至矣。故曰:朱雀发源生旺气。愚蒙者,因当时之言地理者,已有拘泥形峦,不顾理气。或空谈理气,不顾形峦之两失,尚属愚蒙未开,得景纯之演经立义,出此玄空学术,而玄空学中,又重在日月与水火,所发生之旺气,故郭璞著《葬经》,首言乘气,次及山脉,水路,向首,与下葬之时期,一一讲明而详说之,则愚蒙始开矣。故曰:一一讲解开愚蒙。
一生二兮二生三,三生万物是玄关。
此引老子《道德经》,以明水火交蒸之气,始能化生万物。一阳生二阴。阴再生阳。阳又生阴。方得生生不息。一即天一生水之一。二即地二生火之二。水火虽已有形,而尚属乎气。至天三生木,始形气参半矣。地四生金,则形完气足矣。推而及于万物,无不皆然。独于地理学,尤所不能偏废,能知形气兼该,则地理学之玄妙关键,尽在于此。故曰:一生二兮二生三,三生万物是玄关。
山管山兮水管水,此是阴阳不待言。
艮山,生于离火,而属阴。坎水,成于兑金,而属阳,此先天之卦理也。言理气者,即以山为阴,故山上排卦,用阴顺而阳逆。以水为阳,故水里排卦,用阳顺而阴逆。因同我者,为顺。背我者,为逆也。故曰:山管山兮水管水,此是阴阳不待言。即山为阴,水为阳,故不待言。亦即山要水交,水要山护。非仅山阴水阳之不待言。而山水要交护,使得阴阳相配合,亦不待言也。
识得阴阳玄妙理,知其衰旺生与死,
不问坐山与来水,但逢死气皆无取。
此言阴阳玄妙之理,不仅在一山一水,须得理气中,可配合,能交媾,且当令者,为生为旺。否则,皆为衰死矣。故曰:识得阴阳玄妙理,知其衰旺生与死。即谓:既识得山水形峦之阴阳,有玄妙之理,又须知其衰旺生与死之理,要从排卦与挨星以推之。坐山,为山之主。来水,为水之主。主山,主水,若逢死气,即无所取。故曰:不问坐山与来水,但逢死气皆无取。主山,主水,既无所取。其向首与去水之居客位者,更不必问矣。
先天罗经十二支,后天再用干与维,
八干四维辅支位,子母公孙同此推。
理气既待挨排。而挨排理气须用罗经,罗经者,非言罗盘之经也。因理气重四正四维,故称四维,曰罗。先后天者,非八卦之先后天也,系一体一用之隐辞。罗经所重者,在时与位,惟十二支,既得时,又得位,适可谓罗经之先天。故曰:先天罗经十二支。其体既立,而其用有以行。所以更取十干,以戊己归中,而用其八。八卦,用乾,坤,艮,巽之四维,亦合成十二字。以辅其支位,而为用。故曰:后天再用干与维,八干四维辅支位。子母与公孙者,系顺生,与逆克之隐辞。即河图顺生,自右生左。洛书逆克,自左克右,说已见青囊经上卷注中。因理气中,如逢顺排,虽我生者,不为衰泄,亦名食神。如逢逆排,虽克我者,亦名奴星,不为克贼,故曰:子母公孙同此推,推字须重看。即河图喜顺生,须顺推。洛书喜逆克,须逆推之谓也。按五行中,水为木之母。木为水之子,故称子母。水为火之公。火为水之孙,故称公孙。余可类推。
二十四山分顺逆,共成四十有八局,
五行即在此中分,祖宗却从阴阳出。
二十四山,即上文罗经之二十四字。分顺逆,即上文之子母公孙也。以罗经之二十四字,分为一顺一逆,即成四十八局,故曰:二十四山分顺逆,共成四十有八局。按第二句,见明初心传本,作四十八演现虚实,较今本为有意义。以二十四山,每山分一顺一逆,布而演之,即得一坐一向。一山一水,其形实气虚之理,可毕现矣。故曰:四十八演现虚实,较今本为有意义。五行二字,内含有一生一克之意,谓五行之生克,即在布演中分吉凶。故曰:五行即在此中分。祖宗者,即上文之血脉也。以形峦言,为山水之本源。以理气言,为通根之父母。形峦,欲其阴阳分明。理气,欲其阴阳配合。倘龙脉之阴阳不分清,即犯阴差阳错之戒。理气之阴阳不交构,即犯阴阳相乘之戒。故曰:祖宗却从阴阳出。即谓:非阴阳之外,别有祖宗。亦即上文所云:龙分阴阳两片取之意也。
阳从左边团团转,阴从右路转相通,
有人识得阴阳者,何愁大地不相逢。
第一二句之一阳一阴,系天地之大阴阳,故阳从左转,阴从右通,即天地顺行,地形逆乘之谓也。团团转,转相通,即从罗经之二十四字团转排之,非依九宫流行之序也。第三句之阴阳二字,内含有山水顺逆之不同,为玄空学排挂之第一要诀。山上排卦,用阴顺而阳逆。水里排卦,用阳顺而阴逆。有人识得阴阳者,即谓:有人识得山上与水里,其排卦法又有阴阳顺逆之不同,方可下卦,排卦,定卦,以卜其地之真伪与贵贱。故曰:有人识得阴阳者,何愁大地不相逢。非仅识得阳左阴右,而为识得,山水中又有排卦法,阴阳顺逆之不同,即可称为识得阴阳者也。
阳山阳向水流阳,执定此说甚荒唐,
阴山阴向水流阴,笑煞拘泥都一般。
此言山,向,水,曾有专取纯阳,或专取纯阴者,名宗庙法,见王[玮]《青严丛录》,今日所谓净阴净阳者,是其流裔。要知纯阴纯阳,即孤阳不生,孤阴不长,故斥其说甚荒唐,又笑其法为拘泥也。夫天地之生物,必须阴阳配合,雌雄交媾,时运当令,使得生生不息。形峦,犹地土也。理气,犹天时也。遗骸,犹种子也。焉有种子不合土宜,不得时令,而能发生萌芽,开花结果者乎。故曰:执定此说甚荒唐。又曰:笑煞拘泥都一般。重言以申斥之。
若能勘破个中理,妙用本来同一体,
阴阳相见两为难,一山一水何足言。
“个中理”三字,包含玄空一切法而言,然法虽万殊,而理惟一致。妙用即法也。一体即理也。故曰:若能勘破个中理,妙用本来同一体。即谓:用法之妙,虽属多端,其个中之理,仍归一体也。阴阳相见两为难,即上文“识得阴阳者”之阴阳。一山一水何足言,即斥上文阳山,阳向,阳水,阴山,阴向,阴水之伪法。故曰:两为难,何足言也。阴阳相见,亦分两法。以形峦言,即《青囊经》所云:阴用阳朝,阳用阴应。《疑龙经》所云:正穴当阳比有将。以及向内有如鸡见蛇之意也。以理气言,即玄空排卦法中,阴通根于阳,阳通根于阴,阴阳互根,始得谓阴阳相见。两为难者,即蒋氏大鸿所谓:难知难能入于微妙之域也。更以三四两句合言之,即《青囊经》所云:阴阳相见,福禄永贞。阴阳相乘,祸咎踵门之意也。
二十四山双双起,少有时师通此义,
五行分布二十四,时师此诀何曾记。
双双起者,非双山双向。亦非山外有山,水外有水也。起者,起卦起星也。山上,有山上之起卦。水里,有水里之起卦。此排卦之双双起也。若言挨星,有“有水朝迎之起星法”,有“无水朝迎之起星法”,故曰:二十四山双双起。此种“双双起”之法,在曾公安当时之地师,亦少有通此义者,故曰:少有时师通此义。能通此义者,始能知五行之生克,悉分布于二十四字,以为收山,收水,出煞之用。因玄空学中,有父母通根诀,有山水排卦诀,有山水挨星诀,其当时之地师,或未通此诀,或知此诀而不牢记之,故又曰:时师此诀何曾记。
山上龙神不下水,水里龙神不上山,
用此量山与步水,百里江山一晌间。
龙神,指当令之龙言。朱子所谓:气至而申者,谓之神。理亦相通,时至气得,则龙有神矣。山上有山上之龙神。水里有水里之龙神。同此二十四字,于山上排卦而当令者,即谓:山上龙神。于水里排卦,而得令者,即谓:水里龙神。且同此一字也,在山上,为得神,在水里,反为失神。在水里,为得神,在山上,反为失神。故曰:山上龙神不下水,水里龙神不上山。能知得神之一法,用以量山、步水,自然无差误。其法为何即在一晌之间?晌者,向阳也。故晌字从日,从向。即向阳花木亦为春之意。虽百里江山而不得一晌,即无神无气,焉能祸我福我哉!故更曰:百里江山一晌间。即云:江山虽广大,其生旺衰死,全在一晌之间分之。得晌,则生旺。失晌,则衰死矣。
更有净阴净阳法,前后八尺不宜杂,
斜正受来阴阳取,气乘生旺方无煞。
来山起顶须要知,三节四节不须拘,
只要龙神得生旺,阴阳却与穴中殊。
此言龙脉之到头八尺,须用净阴净阳。然非上文之阳山,阳水,阴山,阴水之净阴净阳也。故曰:更有净阴净阳法,前后八尺不宜杂。明明言此法,只用于到头八尺,非一概可用也。例如子癸可兼,癸丑亦可兼,而壬与子即不可兼。因子,癸,丑皆阴,若一兼壬,而壬为阳,即犯阴阳差错矣。斜正受来阴阳取,斜,旁爻也。正,正卦也。龙脉或从旁爻来,或从正卦来,须先看其阴阳之纯杂以取舍之。即不管其或斜、或正,但要阴阳不杂之谓也。气乘生旺方无煞,生旺二字,须从排卦得之。例如子癸,午丁,卯乙,酉辛,均是纯阴。且排卦又合生旺。癸丑,仅于山坐可兼。丁未,仅于向水可兼。乙辰,与辛戌,虽属纯阴,于排卦不合,即为煞,而不可兼矣,故又曰:气乘生旺方无煞。来龙起顶,即少祖山与父母山,即化生脑。须要知,即须要知其阴阳之纯一不杂,其节数之多少,所不记也,故又曰:三节四节不须拘。即云:能得一二节之龙脉清真,便已成地,不必拘定要三节四节也。只要龙神得生旺,即云:只要有一二节得生旺之龙。又能与排卦合法者,便是龙神得生旺。至穴中之阴阳又与来龙之须净阴净阳者不同。因立穴一法,为地学中,最主要之点,须后与龙合,前与向合,左右与砂水合,万不可拘定净阴净阳,以犯阴阳相乘之戒。必须阴阳相见,而后可也,故又曰:阴阳却与穴中殊。即云:立穴之阴阳,与龙脉之阴阳,切不可并为一谈也。
天上星辰似织罗,水交三八要相过,
水发城门须要会,却如湖里雁交鹅。
此节,第一二两句,一言星,一言水。三句,言水所来去出入之城门。四句,以雁之飞于天者,喻星。鹅之游于湖者,喻水。更于山上排卦外,另立排水与挨星两法。因天上之星,与地面之水,皆流行无定。且皆能放光,得两相吸引故也。天上星辰如织罗,谓:天上众星,有经有纬如织罗也。水交三八要相过,三八二十四,谓二十四山,每山有两水相交。其山得水交乃止。其水反在一交之后,相过而去矣。水发城门须要会,城门,为水来水去,水出水入之所。水之来去出入,固不一,故其城门亦不一。须要一来,一去。一出,一入,与形峦要相会。与理气亦要相会也。却如湖里雁交鹅,即云:非仅地面之水,其来去出入须要会。而在天上旋转之星辰,亦要与地面流行之水神相交,故又曰:却如湖里雁交鹅。按七星中,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天上之日月一升一降。其地面之水,即发现一潮一汐。于此,可证明天上之星光与地面之水光,有两吸引之理,亦可证明,除日月外之五星,亦能吸引地气,以起变化,可征验其地理之有生旺,衰死也。后有贤智,能将天文学与地质学,合而研究之,即可融哲学与科学为一炉矣,余日望之。
富贵贫贱在水神,水是山家血脉精,
山静水动昼夜定,水主财禄山人丁。
此节申言上文水神之要,更有甚于星辰者也。因水与山贴身而近。星与山,离体而远。且水与山,有阴阳配合雌雄交媾之妙。而星与山,不过占验其得令不得令,故申言之曰:富贵贫贱在水神,因水是山家血脉之精也。下二句,虽山水并重,而侧重在山,倘无人丁,财禄何所用之。倘有人丁而无财禄,亦贫贱矣。动静,昼夜,四字,系仁智与日月之隐辞,盖因钟毓仁智之人,原在山水之动静。然仁智之人未必富贵,故曰:山静水动昼夜定,即云:既得山静水动,而产人仁智矣。其富贵与否,又须日月二曜以为征应也。水主财禄山人丁,不过分言其所主之不同,益见山之与水,不可偏重也。
乾坤根巽号御街,四大尊神在内排。
生克须凭五行布,要识天机玄妙处。
乾坤艮巽水长流,吉神先入家豪富。
乾坤艮巽,在罗经原属四维。而此节之所谓乾坤艮巽,系排卦所得之乾坤巽,非罗经上所原定之乾坤艮巽也。即水里排卦,午到乾,卯到坤,酉到艮,子到巽者是也。御街者,为御驾所游行之街道,有坦坦荡荡,悠扬不迫之气象。四大尊神者,乃四正之子午卯酉也,故曰:乾坤艮巽号御街,四大尊神在内排。然乾坤艮巽之水,虽号称御街,亦须分一生一克,其生克之吉凶。又须凭五行之排布以推算之,始能得其天机玄妙之处,故又曰:生克须凭五行布。生克者,即酉到艮,子到巽谓之生。午到乾,卯到坤谓之克也。要识天机玄妙之处,即逢顺排者,喜其生,逢逆排者,喜其克。喜其生,虽我生者,不为泄,而亦是吉。喜其克,虽克我者,不为害,而反获吉,其天机玄妙之处,尽在此处矣。乾坤艮巽水流长,吉神先入富豪家,既知乾坤艮巽四水之可贵,又须知有顺逆生克之不同。既得乾坤艮巽四水之流长,又须排定其为顺为逆,而取用之,故断曰:吉神先入富豪家,谓:得吉神先入,其家乃富豪。亦即云:家之得富豪者,必有吉神先入之也。
请验一家旧日坟,十坟埋下九坟贫,
惟有一坟能发福,去水来山尽合情。
此节申言,人若不信地理之有征应,请向旧日坟以验之。譬如十坟同在一处,何以九坟皆贫,而一坟独能发福哉?因九坟所埋之地,即下葬之时,均不合情耳。其能发福之一坟,不但山水之形峦合情,而时运之来去亦无不合情。“去水来山”四字,已含有玄运在内,即云去水,要在衰方。来山,要在旺方,始得称为去水来山尽合情。情者,性也,即阴阳欲其配合,雌雄欲其交媾,时运欲其当令,亦总结开卷所云:杨公养老看雌雄之意也。
宗庙本是阴阳元,得四失六难为全;
三才六建虽是妙,得三失五尽为偏。
盖因一行扰外国,遂把五行颠倒编;
以讹传讹竟不明,所以祸福为胡乱。
此节全是隐辞,非一一揭破之,莫名其玄妙。宗庙,即是两仪。《火珠林》云:八纯之世,起于宗庙。后世或以净阴净阳为宗庙法者,盖阴阳之元,本出自两仪,继则河洛先后天,然玄空立法,非专用两仪,河洛先后天,须兼用天干与地支也,故曰:宗庙本是阴阳元。即云:宗庙之法,本是阴阳所自出,不过两仪初分而已。若专用两仪,非其法也。如专用河图,即得四失六矣。三才六建,即指洛书。妙则妙矣,不能专用。得三失五,指先后天卦,若专用八卦,亦为偏也。以是知玄空立法,须自两仪,河洛先后天,以及干支,无不一一贯通而用之,然后得其全,不为偏耳。两仪,本阴阳之元,故曰:宗庙。河图,用十,故曰:得四失六,因四加六,即十也。洛书用九,故曰:三才六建,因三加六即九也。先后天卦用八,故曰:得三失五,因三加五即八也。全是隐辞,非一一揭破之,谁能得其意旨哉。一行,唐时僧,相传欲扰外国,遂把阴阳颠倒编之,即后世所传称《灭蛮经》者是也。后世之学地理者,未明玄空真诀,或用净阴净阳,专重天干与八卦,而遗弃地支。或用三合,专重地支而遗弃天干与八卦。因之以讹传讹,将人间祸福从此胡乱矣。故曾公安传述杨公真诀后,而深致其叹息之意,亦即反言,以结先天罗经十二支一节之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