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沁河古栈道--河口村水库水文化遗产图录之一

(2017-12-15 16:21:25)
标签:

历史

旅游

情感

文化

收藏

分类: 原创文字
http://s5/mw690/001Edk75zy7gPtaCGoY44&690

http://s10/mw690/001Edk75zy7gPtbEunvb9&690

http://s13/mw690/001Edk75zy7gPte00aw8c&690


 

沁河是黄河下游左岸的一级支流,全长485公里,流域面积为13000多平方公里,发源于山西的沁源县,在河南的武陟入黄。沁河的下游是冲积的扇形平原,上游是侵蚀的高原峡谷。

在沁河上游最后一段90多公里的河流左岸绝壁上,延绵一条沁河古栈道,又叫魏晋古栈道。起点在济源市五龙口镇,终点延伸至山西阳城县拴驴泉一带。

沁河古栈道是三国时期洛阳至上党地区兵马粮草和商贾往来的交通要道,目前遗存有壁孔、司马懿石像、司马懿钓鱼台、司马懿藏兵洞和石门铭。

沁河古栈道在济源境内长达36公里,大致可分为马鞍山区、张庄对岸区、司马懿藏兵洞区、和滩区、1号石门区、紫柏滩区等6  个文物保护区,栈道壁孔多达140余处。

一、马鞍山区:栈道遗迹长223.1 米,排列着13层壁孔,壁孔呈方形,高2030 厘米,宽20 30厘米,深20 60 厘米,有壁孔73 眼。壁孔西有石龛造像一尊,面目风化不清,衣着宽袖长袍,疑为栈道营造的最高指挥者司马懿造像。

二、张庄对岸区:遗迹主要有壁孔眼,分三层。另有步道长约30 米,宽约米。

三、司马懿藏兵洞区:遗迹仅存邸洞一座,洞口高80 米,宽95 米,主洞深170 米,为栈道上行者中途寄宿与炊食的邸洞。

四、和滩区:有壁孔、柱孔、石门、石门铭等。南段壁孔7眼,其中有一壁孔呈月牙形,这是曹魏时代工匠和兵徒开凿壁孔遗留下来的手扒窝。中段沁河流向呈“  ”字形,栈道壁孔排列有序,长达143 米,壁孔计有62 眼,分两层,壁孔间距在2.5 3.3 米之间。栈道经此要架起一座桥阁,现仅存桥阁的柱孔,呈圆形,直径13 厘米,深30 厘米。北段凿石步道残存长度20 米许,宽度1.3 1.7 米。

五、1号石门区:在石门山东麓的两峰开凿了一条隧道,长5.1 米,宽1.75 米,凿壁如削,距底部4.3 米有壁孔残存眼,可插入横梁。北壁有一方石门铭,高48.5 厘米,宽42 厘米。铭刻汉隶字行,每行11 字,计95 字,每字高厘米,宽3.8 厘米。

碑文“正始五年十月二十五日,督治道郎中上党司徒悌、监作吏司徒从采位下,曲阳吴口督将师匠兵徒千余人,通治步道,作偏桥阁,凿开石门一所,高一丈八尺,广九尺,长二丈。”左边三行每行低一字,是落款,分别为“都将木工司马陈留成有”、“部将军司马河东魏通”和“开石门师河内司马羌”。

铭文笔力遒劲,字体具有汉隶遗风,又有向楷书过渡的特征。石门铭记载开凿石门的确切时间与《三国志.魏书》所载的正始二年司马懿采纳邓艾建议,大积军粮,又通曹运之道,准备用兵吴国的史实相吻合。

六、紫柏滩区遗迹残存栈道壁孔眼,现存三国曹魏正始五年开凿的沁河古栈道,这是洛阳至上党粮道中最浩大的军用交通工程。

沁河栈道、桥阁和石门(隧道)的建成,对当时太行山深处的交通运输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目前,沁河古栈道大部分区域在河南省河口村水库沁龙峡风景区范围内.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一十五日于水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