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拿撒勒耶稣以色列圣城教堂 |
分类: ▶「欧美」 |

以色列北部的城市拿撒勒,曾经是一座建在山坡上、且极不起眼的小村镇,因为是耶稣的故乡而成为基督教的圣城。耶稣的母亲圣母玛利亚和养父约瑟夫就生活在这里,虽然耶稣出生在伯利恒,却自小在拿撒勒长大,生活了三十年,因此被称为拿撒勒人耶稣。
如今的拿撒勒,虽然是全球数十亿基督徒向往的圣地,却又是以色列最大的阿拉伯人聚集的城市,清真寺与教堂并立。当年天使长加百利到玛利亚那里告诉她,她将因圣灵怀孕的山洞,保存至今,被世人称为“圣母领报洞”,修建于山洞之上的大教堂也被称为“天使报喜堂”,这座中东地区最大的天主教堂,是在同一地点上建起的第五座教堂,而之前的四座教堂遗迹仍保存在其内,成为拿撒勒最瞩目的建筑物之一。

天使报喜堂建于1966年,由米兰建筑师Giovanni
Muzio设计,建造的材料大多选用当地出产的石材,在艳阳的照耀下,气势恢宏,不过因为教堂正门前是一条石板小街,对面建筑物密集,想要拍摄到正面全景并不容易。教堂正面山形墙上雕刻着天使长加百利和圣母玛利亚,她们下方是四福音书作者圣马太、圣马可、圣路加和圣约翰的雕刻。


院落内左手边有一座精美的圣母雕像,右手边长长的回廊里,悬挂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圣母玛利亚像。各具特色、不同面容的圣母像琳琅满目,反映出各地对圣母的不同理解,这其中中式的圣母,是台湾赠送的神似观音的圣母像。
走近大教堂一楼,大厅中央下沉式区域里就是最原始的报喜岩洞、以及前方的祭坛。早在公元三世纪,基督徒们参照犹太会堂的样子,在报喜岩洞上方建起了第一座小规模的教堂,在基督教早期,这里已经成为一处基督徒的朝觐地,后几经战乱被毁。第二座教堂建于拜占庭时期,第三座建于第十二世纪初,第四座完成于1877年。


站在平台上可以看到1955年考古发掘的报喜堂遗址,保存完好。拿撒勒自七世纪落入阿拉伯手中后,罗马基督教与穆斯林轮番统治拿撒勒,教堂不断被毁又不断重建。如今身处中东地区最大的天主教堂,耳边仍然会不时听到清真寺里大喇叭发出的诵经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