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投名状》拍摄地——爨底下村

(2011-10-26 10:44:29)
标签:

爨底下

古村落

四合院

老宅

投名状

外景地

旅游

分类: ▶「东北·华北」

走进《投名状》拍摄地——爨底下村

↑ 1P

    爨底下村位于京西斋堂西北狭谷中部,距北京九十多公里,海拔650米,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现保存着500间70余套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是我国首次发现保留比较完整的山村古建筑群。村落依山而建,依势而就,高低错落,布局合理,结构严谨,颇具特色。

走进《投名状》拍摄地——爨底下村

↑ 2P

    我们一行人自驾绕走村后入内,所以先行到达的是古道“一线天”。此谷是天然而成断裂的峡谷,蜿蜒曲折,地势险恶,只可见一米左右的天空,峡内像个葫芦状,有多处凹进去的岩洞,鬼斧神雕,颇为壮观。感觉不是在京郊,有点儿“大漠孤烟直”的感觉,据说很多电影都曾在这里取景。

走进《投名状》拍摄地——爨底下村

↑ 3P

走进《投名状》拍摄地——爨底下村

↑ 4P

走进《投名状》拍摄地——爨底下村

↑ 5P

走进《投名状》拍摄地——爨底下村

↑ 6P

走进《投名状》拍摄地——爨底下村

↑ 7P    电影《投名状》山寨和结义的外景地都是在爨底下村拍摄

走进《投名状》拍摄地——爨底下村

↑ 8P

    爨底下的“爨”原意有灶的意思,共有三十笔,发CUAN音,为了方便记忆可拆开说: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加火烧。当年在建这个山村时,主人为其取名“爨底下”,意为躲避严寒,或许有避难之意,观景寓意,让人大有世外桃源之感。

走进《投名状》拍摄地——爨底下村

↑ 9P

走进《投名状》拍摄地——爨底下村

↑ 10P    门楼

走进《投名状》拍摄地——爨底下村

↑ 11P    四合院

走进《投名状》拍摄地——爨底下村

↑ 12P    影壁

走进《投名状》拍摄地——爨底下村

↑ 13P

走进《投名状》拍摄地——爨底下村

↑ 14P    猫洞

走进《投名状》拍摄地——爨底下村

↑ 15P    狭小的通道

走进《投名状》拍摄地——爨底下村

↑ 16P

走进《投名状》拍摄地——爨底下村

↑ 17P

走进《投名状》拍摄地——爨底下村

↑ 18P

走进《投名状》拍摄地——爨底下村

↑ 19P

走进《投名状》拍摄地——爨底下村

↑ 20P

走进《投名状》拍摄地——爨底下村

↑ 21P

走进《投名状》拍摄地——爨底下村

↑ 22P

走进《投名状》拍摄地——爨底下村

↑ 23P

走进《投名状》拍摄地——爨底下村

↑ 24P

走进《投名状》拍摄地——爨底下村

↑ 25P    拴马石

走进《投名状》拍摄地——爨底下村

↑ 26P    上马石

走进《投名状》拍摄地——爨底下村

↑ 27P

走进《投名状》拍摄地——爨底下村

↑ 28P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