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开漳村前往清华镇,沿途风光无限,美不胜收。一路走走停停,好在距离不远,还是很快就到达了

清华是千年古镇,以“清溪萦绕,华照增辉”而得名,唐朝开元年间婺源县建制时县治就设在这里,后来才迁入紫阳镇。

位于清华镇北侧河流上的彩虹桥初建于南宋,因袭唐诗“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而名。距今已有八百多年,是古徽州最古老、最长的廊桥。

不巧的是,我去的时候彩虹桥正在施工修缮,桥头有人把守,桥面只许村民通过,游客不得上桥,也到不了河对岸,偷偷走上一小段,就有工人过来喊。



彩虹桥桥面基本都是木质构件,这是从桥的延续性,长远性来设计思考的。木头容易自然腐化,先辈们考虑到将来的维修,所以整座桥没有雕梁画栋,做工都显得粗糙、不精细。只用普通木匠建造,做到厚重、结实、耐用。因此,八百多年来,历代都有维修,至今仍保存着原始的宋代风格。



彩虹桥的防洪体系设计,在古代是非常科学的:桥建在最宽的河面上,水流速度最缓,冲击力最小;桥墩设计成半船形,分解洪水的冲击力;墩与墩的距离,按河床流速设计,流速越大,墩距越宽,有利泄洪。




桥下游五十米的地方,还建有一石坝,起到抬高水位,缓解流速,保护古桥的作用




彩虹桥是由清华村中一位出家的和尚胡济祥与一位能人胡永班倡议修建,胡济祥负责化缘筹款,胡永班负责设计、建造和施工。后人为了纪念二位先人,在中间亭子设立了神龛,以示永世不忘。右边为募化僧人胡济祥神位,左边为创始理首胡永班神位,中间是禹王神位。为什么这里立禹王的牌位呢?当地人认为禹王是镇水的神仙,也是胡氏的始祖,有他在,可以镇住洪水,保护古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