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试解《铸剑》中复仇者之歌——兼评《鲁迅诗歌注》(2)

(2009-05-25 13:56:20)
标签:

复仇者

林志仪

鲁迅

诗歌

文化

专家

研究

孟子

大家

汉书

舞蹈

人民

分类: 鲁迅研究

试解《铸剑》中复仇者之歌(2)

                             ——兼评《鲁迅诗歌注》的有关注解

林志仪

既然“一夫”这个词对理解第一首歌是带有关键性的,那么从词的本义来看究竟是怎样的呢?如根据《孟子·梁惠王》中“残贼之人谓之一夫”的含义,“一夫”确是指独夫或暴君,具有特定的意义。可是照普通的意义,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用法。而且在鲁迅的作品中,对一些文言词汇或典故往往是活用的,并不拘泥于陈义。如大家熟悉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经鲁迅活用,其中“千夫”无疑是指敌人;倘按“千夫所指”这一成语的含义为“从怒难犯”,则又是指众人。这见于《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千人”亦即“千夫”。因而我认为,对于具有特定和普通两种含义的“一夫”这个词,也应灵活解释,视整首歌的精神实质和具体内容而定,不能偏持一端。象第二首歌中的“一夫”,则又明显地是指暴君了。

第二首歌,是宴之敖者在王宫内的金鼎边舞蹈着唱的。这时金鼎盛着眉间尺的头,水声正沸,炭火正旺。歌词为:

    哈哈爱兮爱乎爱乎!

    爱兮血兮兮谁乎独无。

    民萌冥行兮一夫壶卢。

    彼用百头颅,千头颅兮用万头颅!

    我用一头颅兮而无万夫。

    爱一头颅兮血乎呜呼!

    血乎呜呼兮呜呼阿呼,

    阿呼呜呼兮呜呼呜呼!

周注对这首歌的解释,我基本同意。不过还应指出,这首歌通过宴之敖者对暴君的凶残罪恶的指控,也反映同鲁迅当时从现实中无数血的事实(如一九二六年三月十八日,北洋军阀段祺瑞对请愿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学生进行血腥的大屠杀),获得了深刻的教训:既不能让人民在敌人面前老是引颈受戮,也不能不讲求战术而大量流血;应该是“我用一头颅兮而无万夫”。从而也暗示着,只有用反抗斗争的方法,才能正确地解决在暴君统治下爱人民、求生存与流血牺牲的矛盾。这些内蕴的战斗思想,都是我们在解释这首歌时必须把握的。据此,我把第二首歌译为:

    哈哈,为了爱呀,爱啊,爱呀!

    爱呀,血呀,为了爱,谁能不以血作代价。

    人民不惜流血牺牲在进行反抗呀,

    暴君却发出狞笑。

    他是要用上百上千上万的人头来满足嗜杀的贪欲!

    我甘愿献出自己一颗头颅,而万民则可免除无辜受戮。

    要是只爱惜自己的一颗头颅,人民的血流将不止步!

    为爱青剑、为爱人民而流血呀,呜呼阿呼,

    阿呼呜呼,呜呼,呜呼!

第三首歌,为眉间尺的人头在金鼎里周迎游转所唱,歌词是:

    王泽流兮浩洋洋;

    克服怨敌,怨敌克服兮,赫兮强!

    宇宙有穷止兮万寿无疆。

    幸我来也兮青其光!

    青其光兮永不相忘。

    异处异处兮堂哉皇!

    堂哉皇哉兮嗳嗳唷,

    嗟来归来,嗟来陪来兮青其光!

这首歌是唱给楚王听,因而表面上颂扬了“皇恩浩荡”,其实是要骗引楚王下殿,来至金鼎旁边,以便宴之敖者将他剌杀。这里显出眉间尺坚强不死的英雄性格已向着沉稳、机智的方面发展了。按照我的理解,我对这首歌词这样意译:

    大王“恩泽”的流布真是浩荡浩荡洋洋,

    执意要镇压一切怨敌,多么威赫强梁!

    宇宙可以有尽止,大王你将万寿无缰。

    现今我有幸来到大王面前,宝剑放出了青光!

    宝剑放出了青光呀,对大王屠杀人民的功绩永不相忘。

    我虽然身首他离了,但牺牲得堂皇!

    堂皇啊堂皇,嗳嗳唷,

    承蒙大王唤便我到这儿来,要我陪着大王同享宝剑的青光!

我这样的意译,与周注也是有出入的。这里须得加以说明:第一,原歌词“青其光”,很明显是个动宾词组,意思是“放出了它的青光”,寓意着宝剑在显示威力,将执行复仇的任务。而周注却当作一个名词看待,注为:“报仇的眉间尺、宴之敖者身上都穿着青衣,用的是青剑,所以有青光。”这是不确切的。第二,原歌词“异处”,周注的解释是:“我(眉间尺)和王的处境各异,我在鼎中歌舞,王在殿上看,显得很堂皇”。这与“堂哉皇”的赞词相联便很勉强。沿着这种解释,有人将“异处异处兮堂哉皇”这句,译作“你在京城里的宫殿,养尊处优,多么堂皇!”(注:同前注)更见别扭而远离原意了。照我的理解,这里的“异处”,是说眉间尺自已身首异处(分离),因此而落到一颗头被拿来宫庭玩戏法,这应该说是很可悲的吧;但眉间尺并不以为可悲,故意说“堂哉皇”。这样,既是在表面上奉承了暴君,同时也从内心真实地流露出了为复仇而牺牲的自豪感。第三,周注对“嗟来归来,嗟来陪兮青其光”没有解释“嗟来”,仅说“来陪王娱乐的是青光”。“嗟来”究应作何解释呢?初时我只从字面上理解为“慨叹着归来”;但这与“堂哉皇”的赞扬感情不一一致。后来联系到“嗟来之食”思考,也许是从这一成语变用的吧。“嗟来之食”,意思是悯人穷饿,呼使来食,语见《礼记·檀弓下》:“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饿者)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我想,眉间尺被宴之敖者携头来玩把戏,也有相似的处境,是得到了暴君的赏准,才被呼唤进宫庭来的,因而借用“嗟来”这个词,正可以表示眉间尺的故作谦卑,以获取暴君的欢心,而达到行剌的目的。据此,我把“嗟来归来”译作“承蒙大王唤使我到这儿来”,是否确当,仍值得研究。

眉间尺的头在金鼎中翻了几个筋斗之后,一边上下升降,一边还唱了第四首歌。为引诱暴君下殿观看,只唱得一半,头就沉下水底。歌词内容与第一、二首大致相同,这里就无需多作解释了。

以上对《铸剑》中几首歌的意译,只不过是一种解释方法的偿试,并没有要真正译成歌的打算。这样做,可以落实到每一句子上来解释,却又不是直译。因为对这几首奇异而古奥的歌,仅从字面上着眼,是解释不通、连贯不起的,还必须从整个故事情节、从人物誓死复仇的精神、从几首歌的措词深入钻研,引伸出内蕴的意思来,才能有比较确切的理解。我虽然本着这样的意图去做了,并提出了对周注商榷的意见,但限于水平,理解很浅,难免不有错误,仍希望得到研究专家的指正。

                                                             1980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更多关于鲁迅研究及评论和分析文章请用鼠标点击网址查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030b4c0100mfjf.html   

返回封面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林志仪文集·鲁迅研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