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授话语权不要营私
江苏苏鼎房地产研究所所长
财子投资机构地产投资顾问 宋坚
曾几何,高校地位上升,科学发展成了教授话语权;有些教授也自以为高明,抵过十个其他职业人。遗憾的是近十年来,在南京规划、交通不少重大问题上,不少南京教授们的观点并不对,更多的考虑自己的利益和本阶层的利益。
在规划上,背离市委、市政府跨江发展的伟大战略部署,有意、无意的兜售东向拓展以及南向发展。甚至受其影响的前书记调离,前市长虽然主要是经济问题双规,但是故意将基本战线拉得太长,偏离跨江战略,也显然是重要的原因。
地铁的建设过于明显:1号地铁延长线显然照顾东大与江宁大学城;2号地铁重点考虑南京大学与仙林大学城。大学城首先要通地铁么?实际运行的两条地铁,恰恰在大学城段奢侈、浪费,客流量不足。
3号地铁本应重点江北过江,拆迁也容易,偏偏先建设江宁段,又是照顾江宁大学城,过江段迟迟不动,以致过江出现故障,延误整个工期。已经施工的4号线又是直奔仙林大学城,难道不足以说明,教授交通话语权首先想到自己?
原来上海规划院浦口规划很好,不知为何这次江北规划由最不支持跨江发展的南京大学主纲,一是担心水平,更担心会不会变相“放水”。
曾经对高校与教授奉若神明,但十五年来教授们的表现、尤其地产教授的成果,不过如此。近十年来,几乎达到教授治国的效果,但却是建国以来通货最膨胀、民生问题最多、房价最高的时代。
教授们不顾国情、盲目媚外、生搬硬套是出问题的关键,而利用话语权为自己与自己的阶层牟利,则是不得人心的关键。
最近浏览曾在《南京日报》上发表的文章,历史事实可圈可点,但愿当年的教授不要“复辟”。
东进序曲应该缓唱
南京苏鼎房地产研究所宋坚
前不久,突然冒出6位专家“南京城市东向拓展战略研究”的“东城区”概念。所幸的是,6位中没有南大规划院专家顾朝林以及江苏省、南京市规划院的规划权威。
发展南京仙林大学城的意义
“南京一大怪,高校老师住城内、学生在城外。”所以,高校大客与民争道;所以,葛杨上课路上有时要几小时,南大江北分校居然所借书籍也要来回长途跋涉。南京城中交通不便,不少高校地盘成了城市交通瓶颈。中国大部分的老百姓勒紧裤袋送子女上大学,为的是求知识,而不是追求生活享受或是风花雪月。教师不和学生同一条战壕,上课赶车,下课赶快走人,教学质量谈何提高?研究生院和本科分开,浓厚的学术氛围如何形成?教师和学生分开,在提倡节能、科学发展的今天,完全是浪费纳税人与家长的血汗。所以,如果站在老百姓立场以及南京全局的角度,南大也好,东大也好,早就应该全部、干净的搬离城中。
北大、清华比南大、东大水平高吧,但是没有为了北大、清华教授的购物方便而让教授住在王府井。南京市政府为了人民、兼顾教授的利益,将地产“学院派”最看好的东郊仙林,集中规划、建设配套完善的大学城,以最大的优惠条件、兴建最现代化的建筑,打造中国最先进的大学。紫气东来,山清水秀,我们南京高校的精英、教授,还有什么理由,非要不关心、体会人民及家长的利益?
南京拓展目标应该集中
按6教授“东城区”的概念,“东城区”在行政区划上涉及江宁、栖霞、秦淮、白下、玄武等5个区,约890平方公里的区域。据笔者所知,以上地区均有规划,有的甚至达到控制性详细规划。
不能说过去的规划完全正确、或是规划不能改,但是“东城区”概念,委实动作太大,而且要得到中央的批准。尤其兴建“仙林新市区、新尧新城、龙潭新城、汤山新城、湖熟新城”还有“研究”没有列出的大校机场智慧新城,摊子实在太大,目标实在太远。南京规划徘徊由来已久,好不容易统一沿江开发,并取得瞩目的成绩。南京河西新城顶多再坚持几年就能实现,江北六合龙池新城、浦口新城以及江南板桥新城都已有实质性进展,沿江开发只差几把火就到火候。此时此刻,认识上的偏差极可能导致前功尽弃。除了不得不建的仙林新城,目前政府有何财力与精力马上考虑兴建东部诸多新城?难道就是因为南大要乔迁仙林,南京规划重点就要转移,南京的发展、建设必须以南大为中心?
“南京城市东向拓展战略研究”报告委实值得商榷,即使实施也应该几年以后的事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