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SVO2
SVO2的变化可反映全身氧摄取,在理论上能表达氧供和氧摄取的平衡状态。River等以此作为感染性休克复苏的指标,使病死率明显下降。目前,缺乏SVO2在低血容量休克中研究的证据,除此以外,还缺少SVO2与乳酸、DO2和PHi作为复苏终点的比较资料。
7.4 血乳酸血乳酸的水平!持续时间与低血容量休克病人的预后密切相关,持续高水平的血乳酸(>4mmol/L)预示病人的预后不佳。血乳酸清除率比单纯的血乳酸值能更好地反映病人的预后。以乳酸清除率正常化作为复苏终点优于MAP和尿量,也优于以DO2、VO2和CI。以达到血乳酸浓度正常(≤2mmol/l)为标准,复苏的第一个24h血乳酸浓度恢复正常(≤2mmol/l)极为关键,在此时间内血乳酸降至正常的病人,在病因消除的情况下,病人的存活率明显增加。
推荐意见21:动脉血乳酸恢复正常的时间和血乳酸清除率与低血容量休克病人的预后密切相关,复苏效果的评估应参考这两项指标(C级)。
7.5 碱缺失碱缺失可反映全身组织酸中毒的程度。碱缺失可分为:轻度(-2~-5mmol/l),中度(<-5~≥-15mmol/l),重度(<-15 mmol/l)。碱缺失水平与创伤后第一个24h晶体液和血液补充量相关,碱缺失加重与进行性出血大多有关。对于碱缺失增加而似乎病情平稳的病人须细心检查有否进行性出血。多项研究表明,碱缺失与病人的预后密切相关,其中包括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的研究发现:碱缺失的值越低,MODS发生率、病死率和凝血障碍的发生率越高,住院时间越长。
推荐意见22:碱缺失的水平与预后密切相关,复苏时应动态监测(级)
7.6
PHi和PgCO2 PHi反映内脏或局部组织的灌流状态,对休克具有早期预警意义,与低血容量休克病人的预后具有相关性。已有研究证实PgCO2比PHi更可靠。当胃黏膜缺血时, PgCO2>
PaCO2,P(g-a)CO2差别大小与缺血程度有关。PgCO2正常值<6.5Kg, P(g-a)CO2正常值<1.5Kpa,
PgCO2或P(g-a)CO2值越大,表示缺血越严重。PHi复苏到>7.30作为终点,并且达到这一终点的时间<24h与超正常氧输送为终点的复苏效果类似,但是比氧输送能更早、更精确地预测病人的死亡和MODS的发生。然而,最近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的研究发现,胃黏膜张力计指导下的常规治疗和在胃黏膜张力计指导下的最大程度改善低灌注和再灌注损伤的治疗,结果发现病人的病死率、MODS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的差异并没有显著性意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