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2009-06-16 22:12:02)
标签:

裘法祖

做人要知足

做事要知不足

做学问要不知足

杂谈

分类: 杂谈

裘法祖院士是我国杰出的医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我国现代外科奠基人之一,外科器官移植主要创始人。2008年6月14日逝世,享年94岁。

裘院士是一位杰出的医学教育家,下面转帖的是裘老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百年校庆的演讲,原文刊载于2008-01-31 《健康报 》。

让我们以此文共勉,并纪念这位伟大的医学家。

裘法祖:做学问要不知足

要勤奋,珍惜时间
  一个人在一生中要有些成就,取决于他的天赋和勤奋。所谓天赋就是说他对事业(例如医学事业)有较强的反应、理解和实践的能力。但如果不通过刻苦的学习锻炼,不勤奋钻研实践,则有限的天赋也很难获得发挥。所以关键还是勤奋,而勤奋完全掌握在你自己的大脑和双手里。天赋和勤奋的融合对每个人获得优异成就起着主导作用。
  最近,我在报刊上读到一篇有关珍惜时间的短文。文中说,要想知道一分钟的价值,可以去问误了火车的旅客;要想了解一秒钟的价值,可以去问差一点出事故的人;要想知道千分之一秒的价值,获得奥运会金牌的运动员可以给你很好的答案。这就是我们一定要珍惜度过每一分钟!记得几年前在湖北某市召开全国外科学术会议期间,我们进行了半天的义诊。我检查了一位甲状腺肿的女病人,需要手术。这位女病人要求我手术安排在周二、周三、周四。当时我很不理解,就问她为什么?她说,星期日我们这里的外科医生通宵打麻将,星期一没有精神,而星期五又要打麻将,又开始不专心了。我听了大吃一惊,我想这种现象是少数的,但也可能有其普遍性。如何爱惜时间多读点书,对自己、对病人都是很有益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孙曼霁教授写了一首诗寄给我,词句是:人生百岁今日少,二十无知六十老;年年休假百余日,三分生命梦中遥。这样算来,一个人实际上只有40年最好的时期,而每周有两天休闲,加之春节、五一、十一的假日,确有百余日休假;再加之每日需要8小时的睡眠,一个人一生能工作的时间实在太短了。中青年人确实要珍惜时间,想一想,一眨眼昨日的此时已到了今天的现在,地球又转了一圈了。

打好基础,扩大知识面
  我一直提倡年轻医学毕业生的轮转制度,不要马上固定专科;专科是需要的,但毕业后立即专一科不好。也是在湖北省某市召开外科学术会议期间,获悉骨科中有的年轻医生毕业后就专门搞脊柱,有的在脊柱外科中专门搞颈椎,甚至只管上面三个颈椎,这样显然不利于年轻医生的成长。人体各部分是不可分割的,任何一种疾病,或多或少要涉及整体,因此年轻医生要全面掌握“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要知道基础是根基,根深才能叶茂。只有在宽广坚实的基础上,才能学好扎实的专业知识,并进一步具有创新的能力。

勤于思考,善于探索
  这就是年轻医生在成长过程中,要不断向自己提出问题,再通过自己的思考去想问题,从而求得答案,来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探索精神。现在先进的设备很多,如CT、MRI、B型超声等等,不少年轻医生诊断疾病太依赖这些先进的设备,而忘记了进行最必要的体检。我的老师曾经说:“阅读X线片就能分辨出三种医生:不好的医生,只看报告,不看片子;较好的医生先看报告,再看片子;最好的医生是先看片子,再看报告。”微生物学奠基人、法国的Psateur曾经说过:“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个头脑就是善于思考的头脑,准备随时接受新事物的头脑。”英国细菌学家Fleming发现青霉素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几句名言,他说:“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陶先生用极其通俗的语言说出手脑并用的重要性,这对一个医生来说更加重要。

严谨求实,注重科学道德
  近年我国医学事业发展迅速,医学科研硕果累累,但另一方面一种浮躁的急功近利的现象也出现在学术研究领域里。最近我阅读了不少篇对科研作风不够严谨的评论性文章,归纳出几种不正常的现象。
  例如:1.有的临床研究论文虚报病例,虚构随访结果,对治疗效果任意夸大。2.有的论文行文草率,错别字很多,更缺少必要的统计学处理。3.有的论文方法和结果很简单,但结论则无限夸大,说是“先进”或“领先”。4.有的研究课题分解为若干篇论文报道,且分别投到不同杂志发表。5.有的论文甚至剽窃他人的文稿,抄袭他书的表格或插图,但又不注明引自何处和来源,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这种现象日趋严重。迫切期望医学科研工作者、医学学科带头人,特别是青年一代,要注意这种不良现象;更希望医学学科带头人,特别是研究生导师,对自己学生所做的科研工作和所写的论文,要仔细审阅,切忌浮躁。提倡实事求是,注重科学道德,树立正确的科学学风。
  在我近70年的外科生涯中,深深体会到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重要性。我由衷地期望年轻医生珍惜时间,勤于学习,勤于思考,成为一名优秀的好医生,一个杰出的科学家。最后我提出一句话:“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