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年后 他们抛掉铁饭碗

(2013-11-29 16:48:25)
标签:

公务员

就业

质量

麦可思

教育

分类: 麦可思研究

三年后 <wbr>他们抛掉铁饭碗
    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国考热潮中,数十万名大学生过五关斩六将,最终获得了梦寐以求的职位,但当一切
变为现实,他们的工作状态如何?“从前以为当村官是在金黄的稻田里,我向农民兄弟讲解和示范大学学到的农技知识。天色已晚时,我们一起有说有笑,扛着锄头,消失在夕阳的余晖里……现在,我的村官工作其实是一张报纸一杯茶,在村委会办公室一坐就是一天,除了打打字、收收文件,也没其他的事可干。”(《人民日报》,2013-09-17)

    这是一名大学生村官的自述,也是许多谋得公职的大学生的亲身感悟。曾经壮志满怀的青年,逐渐变得无所事事,甚至显得有些“游手好闲”,他们的职业理想是否美好如初?经过数十年的寒窗苦读,也获得过数年的专业技能培训,现在的他们就业质量怎样?是否能够达到预期?

●主要结论

    “管理阶层”家庭毕业生在“政府机构/ 科研事业”单位工作的比例最高

    调查数据显示,2012 届大学毕业生中,“211”院校、非“211”本科及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在“政府机构/ 科研事业”单位工作的比例分别为12%、11%、5%。从不同家庭职业阶层的角度进一步分析发现,来自“管理阶层”“专业人员”家庭的毕业生,在“政府机构/科研事业”单位工作的比例更高。并且,女生更倾向于选择在“政府机构/ 科研事业”单位工作。这或许与女生更容易追求相对稳定的生活有关,同时,与女生更适合目前的政府机构/ 科研事业单位招考、录取机制不无关系。

三年后 <wbr>他们抛掉铁饭碗
三年后 <wbr>他们抛掉铁饭碗
三年后 <wbr>他们抛掉铁饭碗
三年后 <wbr>他们抛掉铁饭碗

    约三成在“政府机构/ 科研事业”单位工作的毕业生三年后转换用人单位类型

    调查数据显示,半年后在非“政府机构/ 科研事业”单位工作的2009 届“211”院校、非“211”本科及高
职高专院校毕业生,三年后分别有6%、7%、3% 转入“政府机构/ 科研事业”单位。

    尽管在“政府机构/ 科研事业”单位工作的大学生就业满意度和职业期待吻合度均高于同类型院校毕业生
的总体水平,但数据显示,半年后在“政府机构/ 科研事业”单位工作的2009 届“211”院校、非“211”本
科及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三年后分别有31%、27%、39% 的人转换了用人单位类型。
三年后 <wbr>他们抛掉铁饭碗
三年后 <wbr>他们抛掉铁饭碗
    就业现实VS 创新困境

    据《华尔街日报》(中文版)报道,多项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中国毕业生想在政府或者国有企业工作,而不是为中国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提供动力的私营企业。政府和国有企业被认为能免受经济萧条的影响。如今几乎没有大学生愿意放弃政府的“铁饭碗”而下海,加入初创企业或自己创业,虽然这一代人的父母有很多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是这么做的。过去10 年,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增长了数倍,达到每年600 万人以上。这种前所未有的供大于求的局面导致工资被压低,许多刚毕业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在校学生则担心他们的未来。

    中国的经济学家担心,企业家精神的弱化将会影响中国实现经济转型和成为富裕国家的能力。清华大学经
济学家李宏彬说,当前的教育体制培养不出创新人才,国家因此更加难以实现建设创新型社会的长期目标。

    报道称,研究人员比较了斯坦福大学和中国三所顶尖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以及北京师范大学的工科学
生。结果发现中美两国大多数学生的梦想都是创办自己的企业。但等到了将梦想变为现实的那一刻,只有3%
的中国学生表示自己会进入一家初创企业,相比之下有这一想法的斯坦福大学学生占比达22%。而希望进入政
府部门工作的中国学生数量是斯坦福大学学生的10 倍。

三年后 <wbr>他们抛掉铁饭碗
●数据说明

    本分析所用2012 届大学毕业生数据来源于麦可思对2012 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的抽样调查,有效问卷数为26.2 万份;所用2009 届大学毕业生数据来源于麦可思对2009 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的抽样调查,有效问卷数为4.4 万份。三年后 <wbr>他们抛掉铁饭碗
三年后 <wbr>他们抛掉铁饭碗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飞向移动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