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该对北大研究生之死负责

标签:
时评一叶漂萍北大研究生自杀杂谈 |
谁该对北大研究生之死负责
文/一叶漂萍
培养一个大学生要多大的代价,培养一个北大研究生又要多大代价,一个没有工作的单身母亲培养这样一个大学生又要多大的代价?
惊闻北大研究生贾昊跳楼自·杀的消息,我无论如何都不能相信,这个孩子怎么会自·杀?且不说他那些骄人的成绩——英语八级、钢琴十级、歌声优美、本科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考取北京大学研究生、选拔为奥运志愿者、打工供养没有工作的单身母亲,单说他那单身的母亲,他怎么可以再让她失去儿子?无论面对怎样的挫折,一个儿子都不该这样伤害他的母亲!
贾昊究竟遇到怎样的挫折呢?不是事关国家民族的命运,要慷慨就义;不是蒙受不白之冤,要以死明志;也不是生活走到穷途末路,无法生存,因为他已经找到了工作!从网上的报道来看,他找工作是遇到了一定挫折,找到的工作又比较辛苦,而导师又对他进行了无理的批评。然而,有几个大学生的求职之路是没有曲折的,又有多少研究生是深得导师赏识的?贾昊的压力几乎是大学生们共同的压力,这样一个智力超强能力卓越的青年,他的心理却脆弱如玻璃,在压力下轻易的破碎;责任感也不够强烈,一个责任感强烈的成年人,即使面对千难万险,也要以父母为念,避免父母为自己操心绝望。
批评导师的声音很多,我也同意可能是导师的压力导致这块玻璃达到了破碎点。然而,不读这个研究生又如何?换个导师行不行?看看贾昊的学业就可以判断,他虽然出自单亲家庭,但求学之路却是一帆风顺,无论是学业成绩还是英语文娱,样样都很优秀,还是奥运会志愿者,可见社会交际也很融通,这些本来都是他和家人的骄傲,却不知这些竟会是导致他走上绝路的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正因为之前太顺了,所以在考上研究生后,面对了接踵而至的压力,他突然感觉不堪承受,最后终于崩溃。
这样一个青年才俊,选择这样的方式离开世界,悲伤之余,教育工作者和父母亲们应该反思,如何才能让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除了要求教育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外,对孩子进行一些循序渐进的挫折教育,是必须的。在孩子一帆风顺志得意满的时候,应该提醒他生活的路不会一直如此平坦,所谓居安思危、所谓月满则亏,理论上要让孩子了解,实践上也要创造机会给孩子体验。对于处于挫折中的孩子,除了必要的关心和心理疏导,也要教育他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也要让他们鼓起勇气和信心,让他们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后,必然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贾昊的压力不是一天形成的,从做免费家教的委屈到找工作的挫折,再到工作后的辛苦,这些压力是一点点累积起来的,导师的批评给他的心理负荷加上了最后一块砖头,他崩溃了!如果这些压力得到过有效的释放,那么悲剧也不会发生。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教给孩子疏散压力的方法也至关重要。贾昊的死不是一个个案,成都公交车纵火案也是一个压力积蓄太多导致的恶性事件。适时的释放压力,也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学会要做的事。
面对同样的困境,有的人能够走出,有的人就会被困死,除了客观环境的原因,当事人的心理素质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要培养引以为傲的骄子,学校要培养学富五车的学子,然而所有的培养目标中,一定不能少了一条,就是坚强的心理素质和责任感。面对着网上对贾昊跳楼事件的种种声音,我仍然不愿相信这是真的,我更愿意相信,他是出来透透气,不小心失足坠楼,而不是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