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家校联动 教育系统创新家校合作机制
(2013-05-21 10:48:49)
标签:
女子学校
母亲素养工程
家校合作
机制探索
媒体报道
|
分类:
培训动态
|
近年来,全市各地、学校、幼儿园(单位)一改家长会、家校联系卡(本)、家访(电访)、告家长书等传统方式,积极创新家校联动模式,提高了家庭教育水平,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创新家长学校模式。桥头教办打破以校为单位的家长学校模式,成立了镇级社区家长学校,所属中小学的家长学校为全镇家长学校的一个教学点,为不同年级、不同学校、不同类别学生的家长搭建互帮互学的平台。优秀家长担任家长学校讲师团成员,讲课方式有专家答疑、家长论坛、趣味活动、典型示范等,并开展家长学校优质课评比。庵东镇振东村成立村级家长学校,组织全村60余位学生家长交流家教经验,学习家教理论。庵东初中在各学区村成立家长学校分校,家长与孩子共进家长课堂,听讲座、阅读家教书刊、交流育子心得。目前,全市有宁波市级示范性家长学校16所、慈溪市级46所,宏展学校于2008年荣获“全国千所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称号,市实验幼儿园、实验小学白云校区被评为省级示范性家长学校。
设立“家长开放日”活动。全市各中小学、幼儿园早在几年前就尝试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并实现了常态化、互动化。第四实验小学、龙山实验小学、育才小学、实验幼儿园、博爱幼儿园等每学期或每学年举行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时间由原先的半天逐步延长到一天、二天甚至三天、一周。在开放日,家长们观摩课堂教学和学习成果展示、参观校容校貌、现场视察食堂饭菜,与孩子一起参加课外文体活动,全面真实了解子女在校情况,并为学校工作献计献策。第二实验小学的家校联系活动分年段进行,包饺子、绘彩画、进课堂,活动精彩纷呈。市早教中心于今年4月举行的首届体育节上,
80位家长组成方队出现在孩子们面前,还开展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创新了家园联系方式。
“立体式”加强家校互动。新世纪实验学校、市实验小学、城区中心小学等学校,在原有家长委员会、学校公开日、校讯通、学校外网家长频道、布置德育家庭作业等基础上,开通班级博客、网上微型家长会、教子有方电子书,以更加便捷的交流手段,拉近家校距离,做到家校联系多元化、即时化、新颖化。尤其是班级博客构筑全员育人新平台、搭建家校联动新桥梁。胜山实验幼儿园等召开“提案式”家长委员会会议,使家长委员会会议不流于形式。慈吉小学推行每周一期家长函授课程,形成“七讲一测”体系,每月一次发给家长。内容以家庭教育案例为主,贴近家庭教育现状,深受家长欢迎。
成立学校教育协作会。阳光实验学校于2012年成立由26名成员组成的“学校教育协作会”,其中有家长代表、社区干部代表、片区民警代表、学校教师代表等,分设学校教育服务部、家庭教育协调部、社区教育拓展部和秘书处,并制订协作会章程。崇寿镇中心小学、开发小学等成立了家长护生义工队、护校队,太阳希望小学成立家长志愿者联合会,共助孩子成长。
实施家长素质提升培训工程。新城初中、实验小学白云校区等依托当地成校、妇联开展母亲素养工程,实施五年一轮的家长素质提升培训工程,开展科学教学素养、思想道德素养、科技文化与职业技能素养培训活动,组织家长聆听全国家庭教育巡讲团的巡回演讲,实现家庭、学校、社区的有效互动和对接。第四实验小学、润德小学等举行“亲子共读,书信对话”阅读活动,帮助家长提升“育人素养”,成为智慧型家长。
着力构建新型家长会。各校(幼儿园)改变单方面的你说我听、家长排排坐听老师讲的传统模式,让家长会从单边走向多边。第三实验小学、崇寿镇小等让家长与校领导、任课老师面对面平等交流,让家长全方位、多视角了解学校教育情况和孩子在校情况,家长会成为教师、家长、孩子信息和情感交流的平台。范市初中家长会由学生唱主角,由学生主持家长会,与家长面对面交流,让家长耳目一新。锦堂职高等在家长会前制作精美的简报,展示学校发展史和学生社团活动成果;邀请企业经理与家长见面,并组织家长参观实训基地,观摩学生专业项目操作。
恢复传统家访。全市许多学校成立了由校领导、班主任、任课老师参加的家访小组,每学期进行家访。家访前,分析新时期家长特点,全面了解受访学生情况,注重与家长交流沟通的艺术性,增进了家庭与学校的友谊。附海成校、周巷成校等利用村(社区)家庭教育点,为外来儿童及家庭进行暑期安全教育。
(《慈溪日报》2013.5.20
记者 陈建坤 鲁奕呈 通讯员 俞士强)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